【摘要】榮譽觀是古希臘人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蘇格拉底時代,由于城邦衰落而導致的道德滑坡,使蘇格拉底決心通過道德教化重建雅典人的道德體系。于是蘇格拉底提出了“認識你自己”、“美德即知識”、“人生的最高目的是尋求善”等哲學命題,從中反映出他對榮譽的獨到理解和認識。
【關鍵詞】蘇格拉底 榮譽觀 倫理思想
關于蘇格拉底哲學思想、教育思想、法律思想、政治思想等的研究廣泛而深入,涌現出了大批質量較高的研究成果。但是,作為倫理學的一項重要內容,蘇格拉底的榮譽觀卻很少被研究觸及。基于此,筆者在對蘇格拉底倫理思想進行研究的基礎上,對其榮譽觀進行了初步探討,以期起到拋磚引玉之效果。
蘇格拉底榮譽觀的產生
伯羅奔尼撒戰爭的爆發使希臘古典時代的興盛期很快走到了盡頭,希臘城邦很快走向衰落。在這種急劇變動的歷史時期,希臘社會,特別是雅典經歷了大起大落的轉折,社會價值觀和倫理觀走向滑坡。在社會激烈動蕩、道德水平直線下降的現實面前,雅典的哲學家們對人的本質、生活的目的等作了深入的探討,對希臘人固有的榮譽觀作了深刻的反思,使榮譽觀走上了真正哲學的軌道。其中蘇格拉底是當之無愧的開先河者,他“給了哲學那樣有力地推動,以致直到古代世界的終結,哲學從來沒有離開過他所指引的道路,自那以后,認識論和倫理學成了關注的中心。”①
戰爭激化了各種矛盾,雅典人變得兇殘暴虐、唯利是圖,無視光榮與恥辱。“至于所謂榮譽,沒有人表示自己愿意遵守它的規則,因為一個人是不是能夠活到享受光榮的名號是很有問題的。一般人都承認,光榮的和有價值的東西只是那些暫時的快樂和一切使人能夠得到這種快樂的東西。”②雅典在戰爭中的失敗和這一切精神上的變化,蘇格拉底都親身體驗到了。作為一個熱忱的愛國者,他不能容忍國家就這樣沉淪下去;作為一個哲學家,他要思索雅典沒落的原因,從而為它找到拯救之路。蘇格拉底認為以上種種惡果都源于精神方面的弊病,只能從思想上找原因,從改善雅典人的道德著手。但他已不能滿足于往日的那種道德了,因為他已親眼見到種種的不義正是從以往被雅典人視為光榮正義的事情里發生的。外部世界的失落,促使蘇格拉底轉而經營人的內在精神大廈的設計和建設。他強調人的內在精神生活的價值,宣稱靈魂是人生最高價值的源泉,并終身致力于人的靈魂的改善。他深入地研究了人本身,試圖將人從當時流行的、也是智者們所肯定的物質利益和肉體欲望中解脫出來,去追求靈魂的善。在他看來,這是匡正當時社會道德淪落的哲學使命,也是挽救雅典的根本途徑。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之下,蘇格拉底提出了“認識你自己”、“美德即知識”、“人生的最高目的是尋求善”等哲學命題。從中,我們看到了蘇格拉底獨到的榮譽觀,并理解了蘇格拉底試圖重建雅典道德體系中的榮譽觀的苦心。
蘇格拉底的榮譽觀
認識自己、認識一種光榮有益的生活道路是取得榮譽的前提。蘇格拉底按照德爾斐神廟的古老神諭,提出了“認識你自己”的倫理要求。色諾芬曾在《回憶蘇格拉底》中對這個哲學論題作了通俗的解釋:人必須先考察自己對于作為人的用處如何,能力如何,才能算是認識自己。這就是說,人應該在實現自身價值、行使權利和盡到義務之前,首先認識到人之為人的意義和價值,認識到人的正確生活方式,從而度過有意義的一生,取得真正的榮譽。所以,有學者指出:“蘇格拉底的哲學的主題是認識人本身,不再是天上的和人之外的自然界事物。”③如何才能認識自己?蘇格拉底認為只有首先承認自己的無知,放棄原有的經驗性的、感性的東西,去發現理性的知識,發現事物的概念,認識真理。因此,人應有自知之明,最終實現自己的智慧本性。人的無知體現在對生活真諦的錯誤認識,體現在對物質利益和肉體享樂的過度追求,卻不曾認識到精神的富足才是真正的幸福,追求有意義的生活才是永久的光榮。蘇格拉底認為人應該有“高貴的靈魂”,要想頭和身體健康,必須從治療靈魂開始,靈魂是首要的、最根本的。蘇格拉底的這種提法在哲學史上具有非凡的意義。“他所教導的不是單純的知識和局部的智慧,而是要給人生和哲學灌注新的生命,震撼人的全部心靈,使之摧毀舊我尋求自新,這樣就引起了人類思想精神和哲學的全盤改造。”④“認識你自己”哲學命題的提出是對當時流行的追求眼前利益和物質利益至上思潮進行的有力抨擊,促使希臘人從更深更廣的角度思考人生和人生的價值。
美德是取得榮譽的途徑,美德即知識。蘇格拉底在“認識你自己”的哲學命題之后進一步提出了“美德即知識”這一道德哲學的基本原則。他認為智慧或知識能力是神賦予人的靈魂的本性,靈魂能夠實現自己的本性就會有知識,也就有美德。反之,人如果愚昧無知,不能認識美德,就必然墜入惡行。有了知識,也就有了認識和辨別的能力,從而也就可以趨善避惡,自覺去做光榮的和好的事情。既然一切正義的、光榮的和好的行動,都是遵循著理性、明智來做的,那么公正和所有其他美德也都是來自于明智的。這就是說,人們只有借助于自己的知識,才能變得明智;只有明智,才能有美德;只有在美德指導下去行事,才能得到榮譽。
蘇格拉底說的“美德即知識”中的“知識”主要是指要能認識人自己的本性,是自我認識的理性知識。蘇格拉底在此明確肯定了理性知識在人的道德行為中的決定性作用,“在古代希臘以至整個西方哲學中首次建立起一種理性主義的道德哲學,賦予道德價值以客觀性、確定性和普遍規范性”⑤。在當時條件下,自我認識的理性知識的取得必然會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質,從而認清義與不義,明辨是非與榮辱,使人們從浮躁、邪惡、貪圖虛名的歧路上回歸正軌。
蘇格拉底明確指出了人們同樣是活著,但是活著的質量和意義卻大不相同:不能判斷善惡、明辨榮辱的人只能是庸庸碌碌虛度一生,只有因具備美德和智慧而被人們贊美的人才能獨立于蕓蕓眾生之外,獲得高人一等的榮譽。
善是人生的最高目的,至善的生活是光榮的生活。生活的目的歷來是哲學家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蘇格拉底也不例外。他說:“善是一切行為的目的,一切事物皆為此目的而行事,而非善以其他一切事物為目的。”大而言之,善是全部社會生活的目的,治理城邦的目的就是要使城邦和公民們盡可能成善。關于善的含義,西方學者比較強調其有益、有用性,柏拉圖和色諾芬都有這樣的記載。色諾芬在《回憶蘇格拉底》里論述說,對于任何人有益的東西,對他來說就是善。柏拉圖在《卡爾米德篇》中說蘇格拉底將關于善的知識稱之為“某種關于人的利益的知識”。蘇格拉底在這里所強調的“利”不可片面地理解為一己私利。他反對一般人的為滿足個人的情感和欲望需要的功利觀,認為這種利益是表面的、短暫變化的,不是真正的利益。而真正的利益,就個人和社會的關系說,“應該是個人服從社會和城邦的利益;但是它絕不忽視個人的利益,只是他認為個人的最高的利益應當是滿足靈魂需要的而不是滿足肉體需要的利益,所以他認為最高的善是和知識、真理、美相一致的,是真善美相統一的功利觀。”⑥
在蘇格拉底看來,善是人生唯一的目的,只有按照善的原則生活才是有價值的人生。這種生活使人靈魂高尚,生時受人稱贊,死后美名傳揚。那些只顧追求眼前功名利祿的人不會得到真正的幸福,相反卻由于他們追求名位給城邦帶來災難而受到人們的唾棄。真正的聲譽來自良好的行為和修養,善的生活同時就是光榮的、有意義的生活。所以,蘇格拉底畢生致力于改善人們的道德和靈魂,至死不渝。他說:“我試圖逐個勸說你們不要把實際利益看得高于精神和道德的良好狀態,或者更廣義地說,把國家或其他任何事物的實際利益看得高于或保持它們的良好狀態。”蘇格拉底教導人們應該懂得生命的價值,人生的價值就在于通過審查人的生活而趨向至善。“另一方面,不可一日不談論善和其他各種主題,你們聽到我和其他人談論和考察這些事情,這確實是一個人能做的最好的事,不經受這種考察的生活是沒有價值的。”
蘇格拉底用認識你自己為人們指明了通往榮譽的生活道路;用美德即知識教育人們修習自己的德行,通過智慧和美德獲得榮譽;他指引人們過至善的生活,從而度過光榮的一生,并最終使公民重拾昔日建立在愛國主義基礎上的榮譽。蘇格拉底以自己的言行證明著人生的價值和目的,促使人們以更加理性的方式思考人生、利益與榮譽。他以整個的生命去教化雅典人,他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永恒的榮譽。
(作者為河北民族師范學院法政系副教授;本文系河北民族師范學院2009年科研立項項目,項目編號:200918)
注釋
①[德]E·策勒爾:《古希臘哲學史綱》,翁紹軍譯,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104頁。
②[古希臘]修昔底德:《伯羅奔尼撒戰爭史》(上),謝德風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60年,第141頁。
③④楊適:《古希臘哲學探本》,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年,第323頁。
⑤⑥汪子嵩,范明生,陳村富,姚介厚:《希臘哲學史》(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437頁,第44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