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對澳大利亞人才戰略的分析,發現技術移民項目成功引進了適合其國內勞動力市場上緊缺職業的國際人才。此外,職業教育體系對健全澳大利亞人才培養體系起到了關鍵的分流作用,澳大利亞通過完善的法律體系來保護人才的利益并規范勞動力市場的運行。
【關鍵詞】職業教育 技術移民 人才分流 人才立法
澳大利亞一直是聯合國定義的高收入發達國家,人口約為2200萬,2010年人均GDP約為40000美元。近10年澳大利亞都保持著良好的經濟發展。根據聯合國的報告《2011全球經濟狀況和展望》,澳大利亞是唯一一個在經濟上沒有受到2008年金融危機嚴重影響的發達國家。2010年澳大利亞經濟增長率為3.3%,即使是最嚴重的2009年。也保證了1.2%的增長,同一時期發達國家的平均增長為-3.5%。據聯合國估算,2011年澳大利亞的GDP增長將達到3.7%,明顯高于發達國家1.9%的平均值。
澳大利亞經濟良好的發展與其人力資源市場長期維持的健康狀態密切相關。與發達國家平均8.6%的失業率相比,2011年澳大利亞的失業率僅為5.2%,是所有發達國家中最低的,從2002年到2011年的10年間,該國的失業率穩定在4%~6%之間。澳大利亞地廣人稀,人口老齡化也比較嚴重,卻保持著良好的經濟發展。這與其優秀的人才戰略密不可分。
技術移民吸引國際人才
澳大利亞擁有世界上先進的技術移民項目,并且將人才開發戰略與其移民政策緊密結合。澳大利亞是一個典型的移民國家, 奉行多元文化,大約四分之一的居民出生在澳大利亞以外。澳大利亞國土面積居世界第六,但是其人口總數直到2011年也僅為2250萬,地廣人稀,老齡化問題嚴重。澳大利亞是南半球經濟最發達的國家,物產豐富,是全球主要的農產品和多種礦產的出口國,促使其經濟近年來一直持續增長, 因而,勞動力資源不足的問題隨之日益突出。針對這一問題, 澳大利亞政府制定積極的移民政策,通過吸引并接納海外優秀人才為技術移民,來緩解勞動力資源短缺和老齡化的危機。
澳大利亞技術移民的主要目標是吸引本國緊缺職業的技術移民,因此選擇那些能很快找到技術工作的移民成為整個技術移民項目的重點。根據澳大利亞移民局的統計,2010至2011年度,澳大利亞總共發放168685個移民名額,其中技術移民為113725個,占到總名額的67.4%,遠遠多于家庭團聚類移民和投資移民。而這些技術移民總體上都能很快融入到澳大利亞的勞動力市場。從移民局《2010-11移民項目報告》可以看出,位居前五的技術移民職業類型分別為:會計、計算機技術、注冊護士、廚師和機械領域。這些都是澳大利亞勞動力市場上的緊缺職業。在對新近技術移民的就業分析中,報告指出83.6%的技術移民從事著全職工作,超過澳大利亞平均的70.2%,而且高達75%的新近技術移民從事著專業領域的工作,遠遠高于澳大利亞就業市場的平均水平49.2%。可以看出,澳大利亞技術移民戰略保障了其國內勞動力市場的平衡,有效地彌補了特定職業類型的人才缺乏。
為了保證澳大利亞技術移民項目為社會提供最廣泛的利益,2006年和2007年連續兩年,澳大利亞政府大幅度地調整了技術移民政策。主要有三項修訂內容:首先,對技術移民簽證申請者的英語能力提出更高標準;其次,強調相關技術工作的工作經歷因素;最后,為剛畢業的留學生頒發18個月過渡簽證。這些新舉措提高了進入澳大利亞人才市場的英語能力和相關職業工作經驗的素質,同時也促進國際學生更容易地進入澳大利亞勞動力市場。
職業教育引導人才分流
和很多國家不同,除了注重通過高等教育來培養人才,澳大利亞還致力于發展職業教育來提升國家實用技術人才的素質和規模。澳大利亞的職業教育擁有以下三個特征:
首先,特別強調課程的實用性和實踐性。職業技術院校提供和實際工作崗位設施條件一致的專門培訓,并且推薦學生到相關的領域實習,實習工作必須達到一定量才能畢業。為了保證職業培訓的質量,澳大利亞政府每年采樣跟蹤調查參與培訓的學生,作為下一年度批準培訓項目和撥款的重要依據。其次,職業培訓課程安排靈活多樣。學生積極參與到課程的設計,各個職業學院都鼓勵學生自己安排學習,學生可以比較自由地組合不同的課程模塊來構建自己的學習。因為職業技術院校的分布廣泛,學生能方便地安排學習時間和地點。再次,職業教育所獲得的學歷和學分可以被高等教育系統承認并獲得資格證書。
澳大利亞連年的經濟擴張與持續發展的經濟模式是以高效的人才戰略為前提的。為避免勞動力市場難以迅速消化學生同時畢業、同一層次上的人才過分集中這一問題,澳大利亞政府采取的一個措施是鼓勵年輕人學習實用技術,盡早參加工作,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大學擴招。政府、行業和學校三方一道努力,注重對社會需求量最大的中等技術人才進行培養,在全國籌辦大量技術和教育職業學院,為社會培養多層次的實用人才,使得澳大利亞在各個層面上的人才分布合理有效,確保各領域和各層次的企業健康發展。
立法規范人才管理
澳大利亞建立起一系列完善的人力資源相關法規,目的是確保人才的合理使用和有效管理。主要包括《工作場所關系法》、《勞資法》、《培訓保障法》、《職業安全與衛生法》、《工作時間法》和《反歧視法》等。在這些法規的指導下,根據實際工作的需要,吸收相應技能和知識層面上的人才,成為澳大利亞企業招聘時通常考慮的重點,保證了人力資源學以致用和不被濫用。同時,不同層次人力資源的工資標準也是以法律明文規定的形式存在,使得企業在人力資源管理上規范高效。
為了保護人力資源在勞動市場上的合理利用,澳大利亞在法律上規定了勞動合同必須明確列出員工權利和雇傭方的責任。員工的權利主要包括:獲得最低工資標準規定之上的工資報酬、安排合理的帶薪假期、享受社會保險福利待遇和勞動保護條件等。相應地雇傭方的責任主要包括:提供符合國家法律規定的工資報酬、保證生產或工作場所的安全、合理安排員工各項社會保險待遇。
當員工與雇傭方產生勞資糾紛時,雙方可以通過集體協議的方式來解決。澳大利亞目前處理勞動關系的基本法律是《工作場所關系法》,其重點在于促進勞資雙方建立更直接的關系,鼓勵基層勞動關系協調機制充分發揮作用,使勞動爭議盡量在企業化解。該法律明確了集體協議主要包括四方面內容:第一是雇傭方的基礎運行環境,主要是指提高企業生產力和增強員工的工作滿意度;第二是雇傭條件,主要包括試用期、工作時間、假期、工資、加班、獎金、年薪、紅利和其他報酬等;第三是工作環境,主要包括職業安全與衛生條件和無歧視的就業環境;第四是培訓,主要包括雇傭方為員工提供的技能提升培訓和晉級發展培訓計劃等。
此外,人才中介行業在澳大利亞的人力資源市場上作用顯著。甚至澳大利亞政府也常常委托人才中介機構為失業者提供就業服務,錄用公務員也會委托人才中介服務機構進行。雖然人才中介機構按照市場規律自行運作,政府并不干預其日常工作,但這些機構必須是依法注冊,受《合同法》和《公司法》及其他相關法律的保護和約束。由此可見,人才中介機構能蓬勃健康發展也是得益于法律體系的完善。
澳大利亞人才戰略的借鑒意義
一是培育開放的國際性人才市場。各發達國家都非常注重這方面的工作,在培養和使用本國人才的基礎之上,采取多種措施,從世界其他國家挖掘適合人才為我們所用。澳大利亞的核心措施是針對本國人才市場的短缺,在全世界范圍內吸引技術移民,補充其人力資源儲備。我國雖然不是移民國家,但是也應該建立全球性的人才視野,可以通過設立政府獎學金來吸引國外杰出人才來我國研究和服務,也可以培育國際人才中介服務機構,挖掘他國人才為我國企業工作。
二是實施戰略性的人才規劃,合理平衡大學教育和職業教育的互動發展。包括澳大利亞在內的很多發達國家都非常注重各層次人才培養,尤其是青年人才的培養。以澳大利亞的實例來看,他們在培養高等級人才的同時,十分重視實用技術人才的開發,其職業技術院校是其整個人才規劃體系中極其重要的一個部分,對年輕人的成長作用明顯,為澳大利亞的勞動力市場源源不斷的供應中級技術人才。我國也應該加強在高等教育之外的職業技術教育,使年輕人能憑著一技之長進入勞動力市場。
三是通過立法來保護人力資源。澳大利亞通過法律保障人才的合理使用,其企業必須按照法律的要求對待其員工,降低了人為主觀因素的影響。我國的人才工作應該出現一系列的轉變。首先,在思維意識上,運行多年的以行政手段為主的人才管理模式需要逐步向以法律規范引導為主的方向轉變;其次,建立并完善包括人才規劃、培養、引進、發展、評價、激勵、保障和流動等方面的政策法規體系。最后,在此基礎之上,再將有效的人才政策和措施轉化為國家的人力資源法律法規。
(作者單位:西南民族大學管理學院;本文系西南民族大學留學回國人員創新基金資助項目,項目編號:09slx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