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媒介文化通過自身特有的方式作用于青少年,對青少年文化價值意識的建構造成了沖擊。這種沖擊主要包括媒介文化的開放環境動搖著青少年的價值選擇,媒介文化的多樣化模糊了青少年的價值評價。在新的文化價值觀念的建構之路上,我們既需要投以熱情的人文關懷和多重研究視角,也需要投以慎重的道德關注和多元的批判性反思。
【關鍵詞】媒介文化 青少年 文化價值意識
我們今天所處的是新舊媒體并存的時代,豐富多樣的媒介產品在給我們的生活提供便捷的同時,也沖擊著我們的思維方式和價值意識,進而影響著群體和個體的認同感、族群意識、民族意識,以及人們對生存于其中的社會和世界的諸種新的看法。對于青少年而言,現代化媒介更貼近他們的生活,他們能夠熟練地運用現代化媒介,也以積極的姿態參與其間,因此,既受媒介文化的浸潤,也使媒介文化呈現出鮮明的時代色彩。
媒介文化與青少年之關系
媒介文化指在社會總體文化系統中,以大眾傳播媒介影響人的生活方式而構成的文化系統。“媒介即訊息”,信息社會里人們的生產和生活高度依賴媒體的信息傳遞和信息加工。我們生活在一個傳媒現代化的時代,傳媒對社會生活的影響日漸增加,如同衣食住行,媒介成為人們須臾不可離開的東西。在文化傳播過程中,傳媒作為文化的載體實現對文化的傳播和社會積累,進而形成媒介文化。
媒介文化成長壯大于商業社會,是一種商業性大眾文化。在現代社會里,由于市場經濟的擴張性,文化具有了商業屬性,進而成為商品。大眾傳媒自身具有很強的商業利益訴求,它們想方設法將文化產品推銷給大眾,“迎合”大眾的趣味,引導大眾進行文化和商品消費。大眾傳媒在一定程度上將大眾的消費意識、物欲追求觀念推向了極致,其強大的覆蓋面和統攝力對當代人的價值觀產生了前所未有的影響。青少年是大眾傳媒最重要的傳播受眾,大眾傳媒通過推出紅男靚女式的主持人和明星、巧妙設置扣人心弦的娛樂程式、播放浪漫溫馨的愛情劇作,逐漸將媒體的文化產品和消費價值觀潛移默化地傳遞給青少年,不可避免地對他們的價值觀形成產生重大影響。
文化的媒介傳播和媒介文化構成了青少年生存其間的媒介環境。媒介并非是一面如實反映客觀現實的鏡子,而是創造了一個媒介現實。媒介是人體的延伸,作為一種公共感覺器官、神經系統和肌肉系統,媒介代替了人的眼、耳、鼻、舌,但是媒介轉述的世界是并不是客觀世界而是一種媒介現實。我們正處在傳媒非常發達的時代,我們穿梭在不同的三種現實情景之間:第一種是客觀現實,是指我們生活的真實世界,這個世界對于一些人群來講,是廣闊的,無邊無際,同時人們對這個世界的認識是間接的;第二種就是媒介現實,媒介呈獻給人們的現實是事物、事件的各種各樣的情景,人們希望將客觀現實通過媒介報道真實的再現,但是因為各種外界因素的影響,實際上做不到;第三種就是受眾現實,指的是人們通過不同媒介對客觀現實的認識。媒介反映出來的世界是經過加工、重新建構的世界,也就是說,我們與真實世界之間,總是存在著媒介對客觀現實的構建。青少年容易將這種“媒介真實”當做“社會真實”,從而對社會做出自己的“價值”判斷。媒介在人與現實環境之間插入了一個超現實的“擬態環境”,我們看不到世界本身,看到的只是被大眾媒介選擇和解釋過的世界。大眾傳播通過影像展現的似乎是一個活生生的現實,而事實上它是通過選擇性傳播將預先設置的價值觀輸出給受眾,從而影響人們的認知和行為。
媒介文化對青少年價值意識的沖擊
媒介文化的影響與日俱增,并逐漸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狀態和生活方式。媒介文化通過自身特有的方式作用于青少年,給青少年文化價值意識的建構造成了沖擊。青少年是媒介文化受眾中最為特殊的一個群體,他們的自我意識發展迅速,雖然形成了一定的道德觀念,但都是零碎的、不穩定的、不系統的,易受外界人、事、物的影響而發生變化,具有較強的可塑性,因而青少年最容易受到媒介文化的影響。他們與媒介密切接觸,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成為“數字化生存”的一代,成為“媒介依賴”的一代,他們的消費觀和娛樂觀都受到媒介文化的影響,作為文化核心的價值觀也不例外。但是大眾傳媒所形成的多元、開放、消費的文化環境,以及青少年深度參與所形成的“后喻文化”趨勢,常常容易造成文化選擇上的自主性和異質性,進而導致價值觀離散化、碎片化的文化后果,即價值認同弱化以至價值認同危機,從而使既有的文化價值觀念不足以提供意義支撐。
媒介文化的開放環境動搖著青少年的價值選擇。在現今大眾傳播多樣化的時代,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文化在各種媒體上進行著充分的交流,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具有不同的價值取向,對待財富和權力的處理態度也各異。在這樣的環境下,青少年的價值選擇處于一種動態、開放的環境中。價值環境的開放使青少年的價值選擇空間空前擴大,這一方面有助于青少年價值選擇質量的提高;另一方面,也潛藏著選擇迷失的重重危機。對于青少年來說,他們本身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正在形成的過程之中,其自身缺乏進行價值觀選擇的經驗,對價值選擇的判斷能力也有待于進一步的完善,所有的這一切都給新環境下的青少年的價值選擇帶來了巨大的困難,具體表現為價值選擇的過程搖擺不定,充滿迷茫,價值目標難以確定。加之青少年心理素質不穩定,瞬息萬變的社會使得他們難以把握現實的復雜性,更無有效的應對措施,從而使原有的價值標準在新信息的沖擊下極容易發生扭曲、變形甚至錯位。
媒介文化的多樣化模糊了青少年的價值評價。價值評價的模糊性在一定意義上是對傳統價值評價的否定,是社會生活多樣化在人們觀念中的反映。大眾傳媒的多樣化使得現今的青少年有了更多的選擇。他們強調個性、崇尚個性,不盲從,有自己獨立的見解,價值評價的主體意識明顯增強。在與大眾傳媒的頻繁接觸過程中,他們有了自己的道德尺碼,在價值評價中強調自我價值。在開放的環境下,自我需求的多層次、多樣化和社會需要的復雜化使青少年難以確定和把握真正的自我需求。作為價值選擇主體的青少年,他們期望“魚與熊掌兼得”,因此需求本身與現實社會沖突迭起,二者之間亦矛盾重重。加之青少年自身的價值評價素質欠缺,因此其價值評價也就變得模糊起來。
價值評價模糊導致價值理想虛幻。任何時代的理想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都是對現實的批判和對未來價值的向往。大眾傳媒多樣化時代,人與人是平等的,人們的身份、地位的差別都被一定的媒介符號所掩蓋,人人都可以通過媒介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欲望、情感以及需要。大眾傳媒多樣化時代,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一方面人們的自由發泄更接近真實的自我;另一方面,人變得不切實際起來,對生活、對現實的期望,對自我的期望值往往過高,在這種情況下其價值理想往往帶有虛幻性,理想的破滅便是價值的失落。青少年正處于人生發展階段的浪漫時期,這種浪漫經過大眾傳媒的強化,使得價值理想的虛幻性在青少年身上體現得更加充分。
綜上所述,大眾傳媒對青少年文化價值意識的沖擊是多方面的。但是,人類又不可能生活在價值的真空里,一個社群或群體若無共同的文化價值意識和價值觀念,就必然缺乏穩定感、支撐感、真實感甚至安全感。即便一定的群體在某一時期內并未意識到自身有什么特定的文化價值意識,甚至對此不屑一顧或不予承認,但事實上一定的文化價值意識已經內化和附著在他們的言行舉止甚至思維方式之中,而這一過程在他們自身毫無覺察和感知的情況下,就已經自覺或不自覺地發生了。在他們否定、批判、解構甚至顛覆一種文化價值觀念或價值體系的同時,就已經自覺或不自覺地建構起一種新的文化價值觀念或價值體系。大眾傳媒多樣化時代,這種自覺或不自覺地建構更加復雜多變,更加難以駕馭,同時也缺乏絕對權威的解讀。因此,在新的文化價值觀念的建構之路上,我們既需要投以熱情的人文關懷和多重視角研究,也需要投以慎重的道德關注和多元的批判性反思。
結語
大眾傳媒多樣化時代,信息傳播的全球化和多元化形成了一個多元開放的文化環境,它改變了傳統媒體的“傳播壟斷”,媒體與受眾之間不再是單向的傳播和接受模式。當代媒介文化是青少年深度參與的文化,以網絡和移動通訊為代表的新媒體更加重視青少年的參與互動,青少年有更多機會直接參與到媒介文化的創造和傳播之中,媒體文化也對青少年的價值選擇產生越來越多的影響。
(作者單位:河北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