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黑社會組織犯罪不是一般的犯罪,它是具有職業性、系統性的高級犯罪形態。黑社會組織存在既有其特定的社會物質基礎,也有人類社會意識局限性的原因。在文化日益多元化的社會背景下,需要進一步發展主流意識形態,完善民主體制、健全法律制度,切斷其與政治的種種聯系,摧毀其存在的經濟基礎。
【關鍵詞】黑社會組織 社會意識 局限性
社會意識的局限性
當生產力發展到一定水平,經濟活動和社會關系日趨復雜,人們的物質和精神需要日趨豐富,人類的社會意識會越來越暴露出其局限性,組織和管理社會的創造意識和能力明顯不足。于是,黑社會組織應運而生,成為既與政府對抗、又與政府相通,參與社會組織運行甚至社會管理的一種邪惡力量。
首先,人類的意識形態及其相應的社會上層建筑無法滿足所有社會成員的訴求。與動物群體的本能性秩序不同,人類社會的組織和秩序是按照某種意識形態所確立的價值理念構建的。價值理念是一種選擇,因而具有方向性;確立某種價值理念就意味著選擇了某種價值取向;沒有取向的價值就是沒有價值。在充滿矛盾的世界中,價值的取向性就意味著局限性,因為它排斥了相反的價值取向—政府不能做與其價值取向背道而馳的事情,相應的法律規則也會對這些行為作出禁止規定。然而,社會中總有某些人的價值觀、生活方式與主流的意識形態的價值理念發生矛盾。這些個體的生活方式在生產力水平低下等社會條件下處于潛伏狀態,而隨著社會的發展不斷顯露出來。政府和法律無法滿足所有社會成員的訴求和需要,法律和行政管理手段也無法調節所有的社會關系,法律主張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暴力手段解決民事糾紛,這樣的價值取向必然會給那些惡意欠債者留下規避法律的機會。
社會意識的這種局限性給黑社會組織留下了生存空間。作為高級的職業性犯罪集團,黑社會組織不僅從事反社會性的違法犯罪活動,還從事政府不能提供或法律禁止的服務行業,確實補充了政府不具備的某些社會功能,如經營賭博業、色情業,從事幫助討債、提供保護之類的私力救濟活動等。黑社會組織滿足了社會部分與主流意識形態不同的價值取向、價值追求者的需要。另一方面,由于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充滿了各種復雜的矛盾,黑社會也對法律無法處理的矛盾進行協調和平衡,而采取的手段多是脅迫和暴力,而這正是法律所禁止的。
第二,社會意識局限性還體現在其自身目的和手段的矛盾上。任何社會意識所宣揚的價值理念作為目的,都是理想化的,它的實現需要具體的、可操作性的制度設計和規則技術手段。然而,人們很難實現目的和手段的統一,從而留下很多讓人違規的漏洞。這既有文化理念本身的缺陷,也有具體手段不足的原因。這其中最嚴重的違規是政治腐敗。腐敗是立法者和執法者帶頭違規的行為,它動搖了整個社會誠信的根基,是導致其它違法犯罪現象增加、公共安全和公民權利得不到法律保護的根源性犯罪。這時,黑社會組織趁虛而入,既滿足一些人安全保護的需要,又能肆無忌憚滿足某些人的非法需要。另一方面,黑社會借助政府官員的腐敗,獲得政治權力的庇護。意大利的黑手黨即誕生于西西里地方政府的“全面腐敗”中,“由于缺乏維護公共安全的力量,這里犯罪行為頻繁發生,而老百姓只好與罪犯們達成妥協……許多有勢力者都認為與其成為被壓迫者不如搶先成為壓迫者,于是他們加入各種類型的黨,而許多高官則百般庇護他們。”①此時的黑社會組織事實上在代替政府實施社會管理的職能。
最后,社會意識局限性還體現為社會意識相對于社會存在的滯后性。人類的歷史歸根結底是人性能動的歷史,是自然歷史過程。這個過程能夠被區分為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而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不僅是因為意識產生于物質,還在于二者發展的不同步—推動社會歷史發展的很多非理性因素(包括生產力和生產關系)很難被人類的意識所察覺,往往在既成事實后才被人類意識到。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不同步造成二者的矛盾,在二者的矛盾運動中,社會存在當然地處于主導地位;意識形態及相應的政治、法律制度雖然對社會存在具有能動的反作用,但更多是處于被動調整、適應的狀態。
工業革命以來,壟斷資本、政治、黑社會組織三位一體的聯合使西方社會越來越呈現出可怕的黑幫資本主義的特征,人類文明面臨始料不及的嚴重威脅。這種局面的形成是在新的經濟基礎條件下,民主理念、政治體制與法制建設等上層建筑遠遠落后于時代、制度設計漏洞百出的必然結果。
創新社會意識,降低黑社會組織的社會危害性
黑社會犯罪破壞社會正常的經濟活動,系統地腐蝕人類的政治文明,必須采用各種手段予以打擊和防范。我們應當通過社會意識的不斷創新與進步把黑社會組織的社會危害性降到最低限度。追求民主、平等、自由,建設完善的法制社會是當前以及未來世界性的主流意識形態,這符合歷史發展的趨勢。在當前情況下,我們除了發展、更新我們的民主政治理念,改革民主政治制度,完善法律體系,切斷黑社會和政治、經濟的聯系,別無它途。
健全民主政治制度,切斷黑社會與政治、經濟的聯系。建設新型的民主政治制度是一項迫切而又宏大的社會工程,學者們在理論上進行了重要的探索。例如,西方政治理論界提出了用“協商民主”代替目前間接的代議制民主的理論。“協商民主”理論認為社會管理過程應追求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公民和官員之間應就公共政策和法律問題進行直接的討論和協商;各種民間組織應被允許和政府一起參與社會公共管理等。②協商民主被認為是民主政治的發展方向和當代民主的核心。從防控黑社會犯罪的角度來看,代議制民主體制下的國家治理最終是通過少數的精英階層來進行的。很多事實證明,精英階層在獲得選票后往往不按照民眾的意志治理國家,而是維護權貴和資本家的利益,也就無法完全避免利用黑社會手段進行統治的可能;而且少數的精英階層更容易被壟斷資本和黑社會收買,而協商民主制也許能夠有效地對此進行防范。
對于黑社會組織成員犯罪,西方很多國家往往從個人犯罪的角度予以懲治,而不深究其背后的黑社會背景(很多國家甚至沒有“黑社會組織”的概念),加上黑社會組織的秘密性,導致對黑社會組織犯罪的打擊嚴重不力,這與當前很多國家奉行“自由式民主”的政治理念有關。事實上,民主和自由存在著一定的矛盾,過于強調個人自由(包括結社自由)將削弱民主的力量。民主政治改革需要重新思考民主和自由的關系,需要民主參與的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問題不能借口“公民自由”予以回避和抵制。協商式民主也可以視為側重于民主一方而對二者關系的重新協調。當前我們面臨著壟斷資本與黑惡勢力聯合起來對政治的綁架,乃至對整個人類社會生活的綁架的嚴重威脅,這需要廣大民眾的廣泛參與才能打破這種局面。民主和法制是腐敗的死敵,也是黑社會的死敵。
弘揚法律文化,培養公民的法律意識,完善法律制度。社會意識中的價值理念最終通過法律規則體系體現出來,并通過法律規則得以技術化實施。在民主和法制社會,弘揚法律文化、培養公民清醒的法律意識非常重要。只有理性的法律才能讓人們明白社會正義和公平存在的合理性根據,也只有法律才能給予正義公平以清晰明確的指引和界定,從而揭露黑幫文化鼓吹的基于個人情誼和小集團利益的所謂“傳統正義”的虛偽性和欺騙性。
同時,對于黑社會的打擊與防范也主要依靠法律手段,而不是陣風式的政治運動和刑事政策;后者的機會主義弊端必然使黑社會組織不斷卷土重來。通過完備的法律體系和法律技術打擊腐敗現象,切斷黑社會與政治、經濟的種種關系,才能徹底摧毀黑社會賴以存在的經濟基礎和政治庇護。
社會文化價值日益多元化趨勢要求主流文化和法律理念更加重視自身的平衡性和寬容度。一個真正民主、自由、平等的社會為了實現某種公共生活必然要對社會成員之間的利益進行充分的協調和平衡。在當前自由、開放、社會文化價值日益多元化的趨勢下,我們不可能為了消滅黑社會犯罪而限制甚至禁止諸如幫會文化等各種亞文化的存在。相反,我們只能隨著時代的進步不斷發展完善主流意識形態,在充分發揚民主的基礎上,以更加包容的胸襟和姿態,尊重個體的多種生活方式和價值取向,協調和平衡不同利益群體和價值觀群體的關系。只有這樣,才能消解各種亞文化的偏激性和對抗性毒素,把各種矛盾沖突納入法律解決的軌道,從而避免這些亞文化被黑社會組織所利用。
寬容是民主的基本內涵。政治民主化進程日益要求國家、政府減少對社會的干預和對公民自由的限制。人們有權利按照自身的價值取向選擇自己的生存方式—只要這種生存方式不危害到別人和社會的利益。主流意識形態和法律的寬容將大大壓縮黑社會組織的生存空間,因為黑社會組織攫取超額利益的重要途徑就是提供非法的產品和服務或者利用法律的禁止性規定進行敲詐勒索。另一方面,作為具有強制力社會規范的法律應該有所為有所不為。過度干涉人們的道德行為和生活方式必然受到抵制;四處出擊的法律反而漏洞百出、作繭自縛,喪失其威嚴性,從而為黑社會組織犯罪留下空間。
(作者單位:四川警察學院警察管理系)
注釋
①[意]朱塞佩·馬里諾:《黑手黨史》,曹金剛譯,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4頁。.
②俞可平:“協商民主:當代西方民主理論和實踐的最新發展”,《學習時報》,2006年11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