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知識產權私權化擴張導致知識產權的矛盾沖突日益激烈,知識產權賴以產生的道德基礎開始動搖、國際知識產權規則受到批判,甚至有學者提出反對知識產權的思想。明確以公共利益為前提的知識產權平衡保護機制,反對知識產權私權化擴張,推進國際知識產權規則的民主化進程是知識產權回歸其初始目標、保證知識產權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
【關鍵詞】知識產權 私權 公共利益
知識產權的現實困境
知識產權矛盾日益激烈。隨著資本主義矛盾運動的不斷發展,出現了新的矛盾表現形式—知識產權矛盾。知識產權為資本家變為“知本家”提供了合法的根據。占有大量知識資源的“知本家”在知識生產和競爭過程中具有先天的優勢,知識產權所導致的壟斷使得知識產權的弱勢群體無法獲得公平的競爭環境,促使了矛盾的產生和升級,具體表現為:智力勞動者與投資人之間的矛盾;知識生產者與運用者之間的矛盾;知識分子兩級分化的矛盾;知識產品私人利益與公共利益的矛盾。這些矛盾相互交織、相互作用、不斷升級,難以調和。知識產權私權化膨脹是促進知識產權矛盾升級的根本原因。知識產權矛盾與其他資本主義矛盾在其產生的根源、矛盾運動的規律、矛盾的本質屬性和調整原則等方面均有相同之處。知識產權矛盾并不是知識產權領域特有的現象,應當將其置于資本主義矛盾這個更為廣闊的領域里進行分析和思考。知識產權矛盾的特點是由資本主義基本矛盾決定的。傳統知識產權理論確立的以私權為核心的利益平衡機制無法有效協調知識產權矛盾。知識產權的矛盾日益激烈,反對知識產權霸權主義的思潮以不可阻擋的趨勢升騰。
知識產權賴以產生的道德基礎開始動搖。任何法律都是以反映和維護一定主體的利益、社會秩序和生活方式為內容的行為規范系統,知識產權制度也不例外。所有的知識產權理論都在試圖告訴我們:知識產權的立法宗旨是既要促進科技創新,提高生產力,又要促進科學技術的傳播和使用,從而實現對私人利益與公共利益的平衡保護。這種表述足以使人們相信知識產權作為私有財產權在道德層面具備充分的理由。然而,知識產權及知識產權法律制度是與特定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密切聯系的,脫離不開資本主義的政治環境和政治制度,它維護的是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代表的是少數知識產權權利人的私益。知識產權誕生的社會根源決定了其立法目標難以實現。在美國,小孩子蕩秋千的方法都可能被注冊為專利,可以自由使用的知識資源日益匱乏,每個公民隨時面臨著侵權的風險。高額的著作權使用費使得人們對待盜版行為的態度開始發生變化,甚至使用盜版產品不會承受道德譴責和非議。昂貴的專利藥品使人們不解,到底是人的健康權重要還是藥品專利人的個人利益優先?隨著知識產權壟斷導致的公共利益受到嚴重侵犯,人們開始懷疑知識產權的立法目標是否只是知識產權權利人用來欺騙社會公眾的幌子。
國際知識產權規則受到批判。近年來,國際知識產權體制的負面影響備受關注。國際知識產權規則在發達國家的主持下產生,由發達國家通過經濟、政治等一系列手段強加給發展中國家,使得發展中國家處于極其不利的地位。發展中國家一方面要支付大量的知識產權使用費,另一方面由于發達國家掌握著全球90%以上的先進技術,這使得發展中國家的創新自由受到限制。就知識產權的直接貿易而言,知識產權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是美國,其次是歐盟。發展中國家雖然加入了關貿總協定知識產權協議,但其知識產權保護應該以本國的現實國情為依據,而不是盲目依從國際知識產權保護規則”。基于此,反對國際知識產權規則的呼聲愈加高漲。
重構知識產權制度的基本設想
構建以公共利益為導向的知識產權平衡保護機制。建立在資產階級私益基礎上的知識產權法律制度開啟了知識產權保護的大幕,并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人類文明的進步。但是,由于這種知識產權的對私益性的更多關注,對公益性的輕視甚至忽略,導致了當前知識產權格局的局限性和失衡性。例如,在美國,由于知識產權保護的不斷加強,公共知識的供給呈現出不斷減少的趨勢。由于對私益的強調,特別是對資產階級一己階級之利的強調,在國內法范圍內,知識產權法成為資產階級對廣大勞動人民進行更隱蔽、更深重地奴役的新工具,在國際法范圍內,知識產權是產生技術壟斷和知識霸權的內在根據,成為資本主義國家推行其帝國主義霸權的重要武器。
鑒于資產階級在知識產權領域的缺陷和弊端,我們有必要在社會主義公益的基礎上重建知識產權理論和知識產權法律制度,正像馬克思曾經設想的,要在對資本主義創造的極度豐富的物質財富共同占有的基礎上重建個人主義所有制,我們有必要在社會主義公益的基礎上重建知識產權法,以破除資本主義知識產權對廣大勞動人民利益的漠視和改變當前國際知識產權格局。在筆者看來,知識產權作為一種私權,私益的實現僅僅是一種手段,或者只是第二目的,只有公共利益的實現才是根本目的。在這里,知識產權的價值取向既不是任何人的一己私利,也不是哪個階級的一己私利,而惟有以社會的共同利益為根本內容和指向。因此,公益是目標,私益是手段,這是我們建構知識產權法的基本觀點。
在現行知識產權價值取向的指引下,在以私有產權作為惟一保護模式的機制下,公共利益目標的實現舉步維艱。知識產權法需要確保公共利益,甚至公共利益需要優先保障。公共利益優先原則是社會主義處理私人利益與公共利益沖突的基本原則。盡管關貿總協定知識產權非常重視知識產權的私權屬性,但它也規定了確保公共利益的重要性:承認保護知識產權的諸國內制度中被強調的保護公共利益的目的,包括發展目的與技術目的。知識產權的保護和權利的行使,目的應在于促進技術的革新、技術的轉讓和傳播,以有利于社會經濟福利的方式促進技術知識的生產者與使用者互利,并促進權利與義務的平衡。只不過,在以私權第一的知識產權價值取向的指引下,在以私有產權作為惟一保護模式的機制下,公共利益目標的實現舉步維艱。因此,我們應在公共利益的基礎上遵循私有財產與公有財產平衡保護的思想,進一步在知識產權領域明確公有產權制度,促進社會生產力的整體提高。公共利益的保護是維持利益平衡的最終目標。
反對知識產權私權化擴張。知識產權保護必須堅持合理的保護力度,反對私權擴張,堅決抵制知識產權私權神圣的傾向。人類的知識本身具有“自然”的公共屬性—連續性、繼承性,任何創新成果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完成的。對于知識資源,沒有絕對意義上的“財產權”,知識產權保護應該有“度”的概念。任何一項法律制度的構建,必須體現更廣泛的群眾利益,否則社會公眾的認可度下降,立法目標無法實現。2005年底,索尼BMG唱片公司在美國銷售了大約210萬張嵌有名為XCP程序的防盜版 CD,當用戶在個人電腦在播放該類CD時,XCP會自動在用戶的電腦再安裝一個間諜軟件并使得該電腦易于受到病毒的攻擊。索尼此舉意在于維護自身的知識產權,本無可非議,但是方式方法嚴重侵犯了消費者合法權益,導致了眾多消費者的強烈不滿,并提起了針對索尼公司的一系列訴訟,一場抵制索尼音像制品的運動不斷升級。最終,索尼公司不得不召回此類470萬張的CD,支付了所有的郵寄費用,并向消費者免費提供MP3下載作為補償。索尼此舉不但沒有有效維護自身的知識產權,還造成了經濟損失,并使得企業形象受到質疑。在我國,抵制知識產權私權神圣的論戰首先從軟件業開始。但是,理論界近十年的努力似乎并沒有對中國計算機軟件保護的實踐產生有效的影響。微軟的黑屏事件再次向我們敲響警鐘,知識產權法律制度的構建必須堅持適度的保護原則。
推進知識產權規則的民主化。知識產權誕生之初,本是具有嚴格地域性的一項法律制度。隨著知識產權日益成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性資源和國際競爭力的核心要素,發達國家開始利用政治、經濟等多種手段,構建不平等的國際知識產權規則。知識產權國際條約為發達國家占據知識產權霸權地位提供法律依據。知識產權國際規則成為發達國家的跨國公司針對發展中國家的企業日益增強的競爭力和日益擴大的市場份額采取的一種貿易保護措施。在知識產權國際規則的制定中,發展中國家處于不利地位,增強發展中國家在國際立法中的話語權,反映發展中國家的需求,推進知識產權國際規則的民主化進程是發展中國家消除知識產權貿易壁壘的有效手段。
知識產權法律制度民主化建構必須堅持公有產權基礎上的民主化。基于私有財產權的知識產權法律制度是有產者對無產者進行壓制,以維護有產階級利益的工具。在國內法的范圍內,推行的是抽象化了的、形式化了的民主制;在國際法范圍內,通過對國際知識產權法的制定和推行,實施知識產權霸權,從而進一步在國際范圍內實現資產階級的個人利益。對資本主義建立在私益基礎上的知識產權法律制度民主化的實質的揭示,告訴我們建構社會主義的知識產權法律制度,就必須從社會共同利益的基礎上出發,在公益的基礎上建構我們自己的知識產權法律制度,以維護廣大勞動者的基本權利,從而真正實現民主的本來面貌。
(作者單位:西安交通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本文系國家科技計劃知識產權管理配套辦法研究資助項目成果,項目編號:2006GXR0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