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中把人的表達能力分為體態語表達能力、書面語表達能力及口語表達能力。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想到的是如何在課堂上提高學生的這幾種能力,現在把我的一些做法總結如下,希望能提供一些參考:
一、怎樣才能提高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
我們應清楚影響口頭表達的原因有:
1.口頭表達能力的高低首先取決于思維的敏捷和思路的清晰。說話和寫文章不同,不能停下來作過多的思考,這就要求思維敏捷,思路清晰,語句具有條理性。
2.口頭表達能力的高低與講話者掌握的詞匯量有關。話是由詞組成的,掌握的詞匯量大,講起話來就可以選擇最準確、最鮮明、最生動的詞語,也不會出現由于選不到適當的詞語而語塞結巴的現象。
3.口頭表達能力的高低也受講話者講話時的心情穩定與否的影響。一般人在公眾的場合、大場面的情況下,容易由于擔心講不好而產生心慌,心情鎮定不下來。這是由于講得次數少的原因,只要多練習是可以慢慢克服的。
針對上述三種因素,訓練口頭表達能力的方法就明確了。
首先,思維敏捷,來自于人的豐富的知識結構。你所掌握的知識越多,積累的詞匯越多,講話的時候思維就會越活躍,越敏捷,因為各種知識會使你觸類旁通,左右逢源,毫無思維阻塞的感覺。思路清晰,來自于對所要講的事物的熟悉和充分的準備。
其次,就是多講。當眾發言次數最多的場合是課堂。爭取課堂發言是提高口頭表達能力最簡單易行的辦法。課堂上養成踴躍發言的好習慣。
對老師來說,要引導學生做到:1.利用閱讀課上對經典課文的詞語、句子及主旨咀嚼品味展開思考,大膽發言。這種教學情景要求的時間段、任務性強,容易迫使學生深入體驗文本,與文本進行深層次的對話交流,讀出學生的見解,得到一種精神上的共鳴或感觸,當學生敢于在教師與同學面前表達出來,會留下深刻的印象,即使有理解的偏差,也收獲了理解問題的正確方向。2.爭論問題,吸納大家的正確看法,從中積累分析問題的正確方法,分析方法掌握了,理由成立了,思維和表達的能力就提高了。3.限時完成一定量的文章閱讀,減少學生的理解誤差,提高快速組織語言表達的能力。實踐出真知,有計劃的文段訓練是提高思考能力和表達效果的最直接有效的檢測手段。每位同學都應準備一本較有質量的閱讀訓練輔助資料,學會限時訓練,練完校對答案,針對答錯的題目,尋找原因,不斷調整學生的思路,相信能從中獲取許多的感悟。
二、在書面語方面,我這樣要求學生
1.準備充分,寫出草稿。如果你對內容不是很熟悉,表達之前,最好是翻翻相關資料。2.以理服人,條理清楚。3.注意概括,力求用言簡意賅的語言傳達最大的信息量:表達前,對相關知識進行必要的歸納、加工,條理化地整理出來。具體做法為:
1.憑借語文教材,加強語言表達訓練
利用教材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是很有效的辦法。語文教材對學生進行語言表達訓練提供了較廣泛的內容和多種形式,同時,各冊教材在閱讀課文及基礎訓練題中,都有相應的專題訓練。可以跟教材同步,利用學案、教案的形式在課堂上組織各種各樣的語言表達能力訓練。這是相當重要的一種形式。
2.創設情境,進行書面語表達訓練
生動、逼真的情境創設極富感染性,能夠調動學生內在真實的情感體驗,激發他們表達的強烈欲望。新大綱在語言訓練上提出這樣的要求 : \"要在課內外創設多種多樣的交際情境,讓每個學生無拘無束地進行語言表達\"。這是語言表達訓練的一條重要途徑。在布置學生作文時,可以用班班通先放一些有關的聲音、畫面及相關知識,啟發活躍他們的思維,以達到良好的效果。
3.組織社會實踐活動,強化語言訓練
實踐出真知,組織各種形式的社會實踐活動,會讓學生積累豐富的寫作表達的素材,學到課堂上學不到的很多東西,同時豐富學生的體驗,引發他們強烈的表達欲望,學生的語言能力真正得到培養,離不開社會實踐。只要我們遵循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語言學習的規律,課內、課外相結合,努力提高對學生說話能力培養的意識,就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在體態語方面,老師要在課堂上盡量做好示范,同時明確對學生的方法和要求
1.協調自然,恰到好處地以手勢、動作,目光、表情幫助說話;2.表達準確,吐字清楚,音量適中,聲調有高有低,節奏分明,有輕重緩急,抑揚頓挫;3.幽默生動。恰當地運用設問、比喻、排比等修辭方法及諺語、歇后語、典故等,使語言幽默、生動、有趣;4.尊重他人,了解聽者的需要,尊重聽者的人格,設身處地為聽者著想,以禮待人,不帶教訓人的口吻,注意聽眾者反應,及時調整講話。
總之,面對主觀題占大量篇幅的語文考卷,我們只有利用各種機會多思、多問、多練,讓學生多練習,才能碰出思維的火花,訓練出思維的靈敏性和條理性,形成過硬的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