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創投人的心中,YC模式已經成為了他們為之狂熱的神話。比起復制神話,構建創業生態鏈條,幫助種子期的創業公司順利啟動和快速成長,應該更為重要。“不知從何時開始,天使也變得俗不可耐,崇高圣潔的天使也沾上了銅臭味。今天到處是所謂的天使投資人,投資就是投資,它是商人逐利的手段,與天使的圣潔無關。我錯了,我從此以后不再玷污天使的圣潔,同時也呼吁我的同行們改用早期或種子期投資人,因為我們不是天使,是商人。”7月2日,廣州創新谷孵化加速器創始合伙人、天使投資人朱波的一條微博在天使投資圈迅速發酵。
九合創投創始人王嘯在第一時間轉發了這條微博。“天使有某種褒義色彩,早期投資人更中性一些吧。‘天使投資’也帶著某種誘導性,好像投資特別地不求回報,容易誤導被投資人,覺得你就應該給我錢不求回報。”身為天使投資人,王嘯一直對“天使投資”這個詞有些疑惑,投資原本就是商業行為,為什么要給它加一層包裝呢。
一條微博攪動圈內圈外。次日,朱波更新了微博:“早期投資人對創業者的投資和幫助十分重要,我絲毫沒有調侃‘天使’投資人的意思,只是對各地風起云涌以天使命名的組織和個人感到不安。我是個商人及投資人,盡管我有顆愿意幫助別人的心,但我成不了天使。”他甚至在微博中向微博管理者發出請求,把對他認證的“天使投資人”改成“早期投資人”。
“創新工場的誕生,普及了孵化器、天使投資的概念,也喚起了大家對天使投資的熱情,這是非常正面的。”在北極光創投董事總經理楊磊看來,這樣的渠道和載體越多越好,“我們國家正面臨經濟轉型,因此對于早期有創新性的企業的培養和扶持尤為關鍵,我希望有更多的‘創源’,也有更多的孵化器、天使基金出現,這些能夠推動這些企業早期的建立和成長。” 今年4月份,北極光創投與清華科技園、瑞安集團,以及硅谷銀行共同建立的孵化器“創源”正式對外開放,該孵化器致力于培育中美兩地科技型初創企業,實現跨界發展。
但是不能忽視的一點是,天使也是個“技術活兒”,一方面是火熱卻仍稀缺的“天使”資源,另一方面,“天使”也要經受行業發展的洗禮。
“天使投資人也是要交學費的,他需要失敗過、痛苦過,才能夠變成一個好的天使投資人。”楊磊說,不排除一些天使投資人是因為投資熱而盲目進入到這一領域,但是事物都有一個從激情到理性的發展過程。他認為,三五年后,中國或將形成一個比較好的天使投資環境,誕生一批好的天使投資人。
天使投資人也是要交學費的,需要失敗過、痛苦過,才能夠變成好的天使投資人。三五年后,中國或將形成一個比較好的天使投環境。
是天使,還是生意? 被過度期待的公益光環
“我投資了20多個項目,時間最長的一年半。天使投資的周期非常長,有些項目可能進入B輪,有些可能被并購,也有的可能死掉或者轉型。”與王嘯見面是在一個周四的下午,幾乎每個周四他都會在3W咖啡泡上一天,與創業項目見面。
從天使投資的角度而言,他近年來非常活躍,目前看項目發展態勢良好,已有多個項目拿到了后續融資。如何讓那些項目有一個光明的未來?惟一途徑就是浸泡在行業里體驗學習和探索。
此時的梁青也同樣忙碌著,身為聯想之星投資副總裁的他,和同事們剛剛結束了聯想之星第五期的招生工作,從700余份報名表中篩選出80余名可以參加培訓的學員。如果沒有意外,本屆的80余名學員中仍會有幾家可以獲得聯想之星投資基金的資金投入。與王嘯不同的是,梁青對投資項目的把控可以借助聯想之星“智囊團”的力量。
被稱作“天使”就應該帶有公益色彩,不求回報嗎?
在聯想之星成立之初也曾就類似問題有過爭論,“我們開始就在討論,聯想之星是希望當個投資人還是只做公益。”聯想之星是從公益起步的,聯想集團創始人柳傳志最初與中科院聯手創立聯想之星的目的是為了實現科技的產業化,因此聯想之星一直帶有濃厚的公益色彩。
聯想之星董事長兼總經理唐旭東如此歸納聯想之星培訓的發展階段,第一期全部面向科學院,純公益,就是為了幫助科技人員走好科技創業第一步;第二期開始,有少量資金進入學員的項目,因為沒有資金,那些好的項目根本出不來,此時主要目的仍是幫助他們成長;當聯想之星開始系統地做天使投資的時候,就不再是一個單純的公益項目,它具有很強的公益性,但同時也是公司業務的一個主要部分,是公司戰略的重要構成。
聯想之星的演變亦是對天使投資模式探索的最佳注腳。聯想之星不是不能做公益,但是它做公益的前提是聯想集團必須持續運營良好,如果哪天聯想自己都不行了,聯想之星再談公益就“假”了。“聯想之星的培訓,每個學員的投入大概在10萬~20萬,從我們投資的角度而言,是希望通過我們的投資產生回報,讓回報再進入我們的基金,再進行持續的投資,這樣能夠讓資金持續循環,并形成一個可復制和推廣的模式。”梁青介紹,如今聯想之星形成了“創業培訓+天使投資+開放平臺” “三位一體”的發展模式,這一模式無論是對于聯想之星自身的可持續發展還是對于創業者所需資源的整合都有很大的助益。
“散財童子”對機構天使并不合理,對個人天使亦非正道。“天使投資沒有任何公益色彩,之所以叫天使是因為企業最早是沒有任何金融數據可以看的,早期的投資風險太大,而企業在這個階段收到投資,投資人就是‘天使’。”創投圈創始人李曉寧認為,“天使投資是公益”是大眾對天使投資人的一種錯誤理解。“投資人給你錢,是以投資增值為主要目的,投資和公益是兩件事,不能混在一起,混在一起兩件事都做不好。”
技術時機和市場時機不到,談投資回報是沒有任何意義的,我們要做的是找到好的時間點布局,等到時機成熟,它就會直接爆發。
當河流還是細水時筑壩 投資是時間與耐力的較量
“投資人讓我們三年之內不用考慮盈利的問題。”某創業交流會上,蘇州一家初創公司負責人的一句話讓滿場嘩然。而這個“有魄力”的投資者就是聯想之星。
天津微納芯是聯想之星投資項目中比較典型的一個案例,僅僅從最初的技術落地到具體的項目成形就耗費了半年多的時間。“一開始他們確定了五個方向可以做,我就跟他說,你去跑一跑,看哪個是真正的市場機會,結果他越跑越害怕。”梁青回憶。微納芯的負責人認為,軍事用途、新藥研制、檢疫等都可以是微納芯產品的目標市場,但是跑了一圈市場下來,他才發現,原本的目標市場要么是市場很小,要么是產品的要求特別高,直到最后才找到了醫療檢測這個市場。
和微納芯一樣,聯想之星的不少項目在公司成立之初僅僅擁有一項技術,公司成立兩三年也僅僅研制出了產品。聯想一直是按照長線的思路來做事情,聯想之星亦如此。聯想之星對項目的投資額平均在800萬左右,而他們將投資的回報期定位在8~10年。
“一些項目,它的技術時機和市場時機不到,談項目投資回報是沒有任何意義的,但是我們要找到一個好的時間點布局,等到時機成熟,它就會直接爆發。”在梁青看來,產業界這樣“放長線”的成功例子很多,比如現在獨霸桌面電腦市場的Windows,直到Windows 3.0出現時,從軟件到顯卡、芯片硬件,整個鏈條才成熟起來,所以從Windows 3.0開始,用戶體驗迅速提升,在桌面電腦軟件市場,微軟開始所向披靡。梁青以為,什么事情都怕持續做,不斷積累自己的優勢,“在河流還很小的時候就開始筑壩,等河一大,水全是它的。所以我們要有很好的心態,等到河流變大”。
長線布局就一定會得到收益嗎?對于這一問題并沒有肯定的答復。一些行業變化非常快,比如互聯網,所以對企業領導者在公司發展節奏和行業體系搭建等方面的要求很高。即便是傳統項目也可以早早布局,但是“如果沒有實力,等到水來了(壩)還是那么矮,也一樣是截不住大量的水的。”
對于聯想之星而言,對創業者的了解也是他們敢于做長線的原因之一。一般的天使投資以輕資產為主,天使投資人對項目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是創業者人怎么樣,沒法進行深度了解。“投資成功與否,跟被投資企業的核心人物是有密切關系的。而在聯想之星這個班里,一年跟蹤下來,恰恰能夠對核心人物有所了解,因此,敢于做比較重的投資,這個是聯想之星和別的天使投資非常不同的地方。”柳傳志稱,聯想之星是允許失敗的,但是失敗的幾率比一般的天使投資要少很多。
投資的狂熱以及時代的快節奏,讓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傾向于快進快出的投資方式。這種過于急躁的心態并不適合創業投資。“可能有一段時間,市場會非常的熱,會風風火火,但是必然會經歷低谷,置身其中的創業企業經歷的波折是非常多的。”在楊磊看來,也許創業以及創業投資的這種狂熱,能夠激發很多人的熱情,但是這種狂熱不可能是常態。
王嘯也常常會參加一些創業大賽做評委,不過,他所投資的項目更多來源于以下三個路徑:朋友推薦,創業者自己找上門,投資人沿著一個方向堅持去挖掘項目。而且,他認為,最后一條路徑最能體現天使投資的特性和魅力。“我們看研究方向、看行業新趨勢,只要這個方向我覺得好,就在最基礎的階段開始尋找合適的公司。一直盯著這個趨勢看,找那個最好的創業公司。”這么做不容易被別人左右,當然,他也坦言,“趨勢這個東西一撥一撥的,最后能不能走成也很難講”。
事實上,天使投資和創業者有些像是在黑夜里走鋼絲,非常危險,很難找到平衡,眼光很重要,勇氣很重要,耐心同樣重要。
YC可以在企業不同階段配備不同的人才介入,目前中國以創業為核心的人才體系、機制還未建立起來。
中國能有自己的YC嗎? 構建投資生態鏈比復制“神話”更重要
“參加一個會議,碰到一美女推銷員,我以為是來推銷保健品的,結果人家是來推銷天使募資的,我看了一眼,里面的關鍵詞都是‘流水線’、‘包裝’、‘批量’,這是怎么了,中國的天使們!”北極光創投副總裁吳峰的遭遇其實也是很多創業服務領域人士的困惑。
層出不窮的創業培訓、創業孵化……創業者真的可以批量復制嗎?零點研究咨詢集團董事長、飛馬旅首任CEO袁岳認為是不可能的。“創業者一定是他自己做出來的。”對于投資者而言,能夠做的只是對有潛力的創業者的挖掘以及對創業環境的不斷改善。
也是因為如此,飛馬旅將個性化的創業服務作為自己的核心價值。飛馬旅“服務員”萬玲介紹,飛馬旅含有包括咨詢、戰略發展規劃梳理、關鍵性人才解決、關鍵性資源互動以及資本對接等在內的九大服務模塊。根據不同企業的個性需求提供服務,而考慮到創業企業資金緊張的特質,飛馬旅的服務報酬折換成企業2%~5%的微股份。去年,飛馬旅已經成功簽約了24家企業。
與飛馬旅不同,創投圈的夢想是打造早期投資的線上數字化平臺。“以前的天使只能在周圍找項目,創業者也只能在自己周圍找天使,社會資源并沒有被充分挖掘出來。”李曉寧成立創投圈的初衷就是希望提供一個數字化平臺,突破地域限制,真正實現投資者和創業者的對接。近期,創投圈還推出了為初創企業“找人”的功能,讓更多的創業公司在這里找到自己所需的人才以及創業伙伴。
飛馬旅也好、創投圈也罷,甚至近期興起的創業咖啡、創業旅館,不同的形式下似乎都在做著同一件事情——構建創投網絡,再放大一步講,他們希望打造的是一個創業投資的生態鏈條。
在很多創投人的心中,YC模式已經成為了他們為之狂熱的神話。美國人保羅·格拉漢姆創立的Y Combinator公司,在短短幾年時間已經幫助過兩百多名互聯網創業者實現了自己的夢想,塑造出了200家大大小小的創業公司。通過YC Demo Day活動,將創業者與風險投資家進行對接,推動創業者從種子期快速進入成長期。
YC模式能夠在中國落地嗎?王嘯認為就目前而言完全復制YC模式到中國很難。“對于投資人團隊要求太高。而且中國和美國創新的能力,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大公司對小公司的態度都存在很大的差異。”
梁青也認為,現階段YC模式落地中國仍有很多關鍵的問題沒有解決。“大家對于創業規律還沒有系統的摸索和研究。”以一家企業為例,從開始的選定方向到研發產品,再到產品的銷售,以及規模化銷售,每一個階段應該有不同類型的人來考慮這些問題。“YC可以在企業不同階段配備不同的人才介入,目前中國以創業為核心的人才體系、機制還沒有很好地建立起來。”
盡管YC模式難以直接復制,但是類似的摸索早已開始,無論是天使投資人、機構天使、孵化器還是服務平臺……,每一次嘗試都是對創業投資生態鏈條的不斷探索。“創新工場通過對早期創業者資金、技術、市場、法律等一攬子服務,幫助種子期的創業公司順利啟動和快速成長,兩年來,已經卓有成效。浙江報業集團的傳媒夢工廠,作為一家專注新媒體創業的中國首個傳媒業孵化器,也在幫助新媒體早期創業者快速成長。”互聯網媒體觀察人士、網絡導報社社長鄭國民認為,隨著更多的天使投資走向成熟,中國可以誕生自己的Y Combinator。
01 梁青 聯想之星投資副總裁
投資成功與否,跟被投資企業的核心人物是有密切關系的。而在聯想之星這個班里,一年跟蹤下來,恰恰能夠對核心人物有所了解,因此,敢于做比較重的投資。
02 李曉寧 創投圈創始人
之所以叫天使是因為企業最早是沒有任何金融數據可以看的,早期的投資風險太大,而企業在這個階段收到投資,投資人就是“天使”。
03 王嘯 九合創投創始人
我們看研究方向、看行業新趨勢,只要這個方向我覺得好,就在最基礎的階段開始尋找合適的公司。一直盯著這個趨勢看,找那個最好的創業公司。這么做不容易被別人左右,當然,趨勢這個東西一撥一撥的,最后能不能做成也很難講。 要想加入孵化器 創業公司需要知道的5件事所有的孵化器進行的都是一種類似套利的活動。他們將那些比較有前景且處于創業初期的創業公司匯集起來,然后將這些公司引薦給規模龐大的投資者群體。
1 了解你想加入的孵化器的興趣點
盡量多看一些有關孵化器的領導者對什么項目感興趣以及能為你的公司提供何種服務的視頻資料。你只有了解了各個孵化器的興趣點,你才能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了解哪個孵化器更適合自己,加入這個孵化器的概率也就更大。
2 讓孵化器了解自己的優勢
孵化器一般需要確定在孵化項目結束以后能說服投資者為自己孵化的項目獲得更多融資。要想加入孵化器,你就需要讓孵化器了解自己的優勢,包括優秀的工程師、美觀的設計、充滿激情的團隊以及獲得更多用戶的能力。在你有了這些條件之后,孵化器會對你進行進一步的包裝和打磨優化,讓投資者對你的項目更感興趣。
3 行業人士引薦的重要性
如果能有一個孵化器負責人熟悉并信任的人為你申請孵化器項目充當引薦人,那么你的申請函就不會輕易淹沒在成千上萬的申請函里。如果引薦人是知名公司的創始人、投資者或是孵化器負責人的前任同事的話,那么這家創業公司的申請函就會得到更多的關注。
4 意味著要放棄公司的一部分股份
孵化器一般會向加入自己孵化項目的創業公司索要公司2%~10%的股份。作為回饋,孵化器會為這些創業公司提供高強度的專業指導、與其他公司創業人建立聯系的機會,并將它們介紹給投資者。
5 脫離孵化器的創業成功概率在慢慢變小
正如很多行業牛人沒有接受大學教育就能取得成功一樣,有很多初次創業者在沒有加入孵化器的情況下也獲得了成功。然而,這種概率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變小。孵化器不僅會為加入者提供非常實用精彩的專業指導,同時還為他們提供與其他公司和投資者建立聯系的機會,這對于那些擁有不錯的產品創意但無法與投資界建立聯系的創業團隊而言尤其重要。
自36氪
全球最富盛名的互聯網創業公司孵化器
YC(Y Combinator)
創業比賽更專注于互聯網行業,并且每季度只限定30家公司參與,這些公司首先要到硅谷參加為期3個月的集訓,然后在最后的Demo Day上向投資人展示自己的產品。
TechCrunch Disrupt
是一個由TechCrunch組織的科技類會議,每年大約組織2~3次。TechCrunch Disrupt包括許多不同的項目,例如初創公司互相爭取投資人的競爭平臺,科技領域名人(創始人和投資者)的爐邊會話,創始人的后臺訪問,還有科技公司的最新產品發布。
Open Angel Forum和Capital Call
它們每次都只挑選五個最有發展前景的公司去向天使投資人演說自己的想法。而參會的天使投資人也經過了嚴格的篩選,每次只有最好的20個天使投資人才能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