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進入大學的新生急著進學生會,若不是為了表示自己的積極向上,便是被“文學作品”中描述的學生會的風光所欺騙。其實大學的學生會像所有人很快覺察的那樣,不過是一個小圈子里面的人自娛自樂的游戲。別以為你當了個學生會主席就人盡皆知,除了那些不明就里的小學弟小學妹們忙著打聽之外,.大三大四的人沒幾個會知道學生會干部這玩意兒。
我對學生會僅存的記憶就只剩里邊幾段還算工整的戀情,還有大二時候那次競選的暗潮洶涌。大一當普通成員,大二當主席、部長,這是一個簡單而又通用的模式。至于說有人大三還混在里邊,不是真的想為大家服務就是覺得資格老混個主席當當再退也不遲。
有的人說除非你要從政否則參加這類“官方機構”完全沒有意義。一開始我也是無比認同這個觀點,但最近想法卻有所變化。
有賴改革開放的春風,中國年輕一代的學生有機會可以通過各種途徑去觀看國外的那些校園片,與前輩們相比該是幸運的。學生會里邊的人會私下里議論說,在國外學生會能夠決定學校很多重大事務,而相比之下,我們的學生會簡直就是“傀儡”。
那時候我讀梁文道的文章,還知道原來香港的大學學生會的權力大到可以罷免校長的地步,不免在驚詫的同時大呼過癮。如此說來,我們混跡學生會不是更沒有意義?因為我們的學生會終歸是“體制內”的東西,說白了不過是執行校方意志力的工具。除了愛慕頭銜的人之外,其他人為何死守其中呢?
別以為我是在灌輸學生會無用論,接下來就談談我最近的看法。也是等到求職后,才明白學生會干部是一個怎樣的分量。有比沒有好,官大比官小好。為什么會這樣,莫非連那些私營企業都有可笑的官本位情結?其實并非如此,學生會干部除了代表一個單純的頭銜之外,它的確能反映一個人某些方面的能力。
有機會與某公司創意總監交流過求職的問題,他對我講過這樣一個戲說的原則?!拔覀児痉浅g迎學生會干部?!弊鳛橐粋€有多年招聘經驗的人,他說他們近年來招進來的一些學生會干部,的確很多方面的能力比普通的學生要強。我自己親身待過的幾家公司在招人的時候,似乎也十分重視學生會干部或者是社團負責人這種閱歷。
那個創意總監重點談到兩點能力——
第一是溝通協調的能力。公司里很多方案和活動執行,這些曾經的學生會干部往往要比其他人積極。想想你在學生會待的那些時光,開會、辦活動哪一樣離得開溝通協調。要想把活動做好不但要責任明確,還要各盡其才。在學生會這個小的人際鏈中游刃有余,你才能在更大的海洋中暢游。
第二個是判斷力。他說他發現那些學生會干部看人看事的眼光要比別人精確,而且能用幾句話歸納出核心的東西。為什么學生會干部更容易具備這種能力呢?很顯然只有在跟各種各樣的人充分接觸之后,你才能知道哪個人靠譜哪個人離譜。在你當上部長或者主席的時候,你就要學會一語中的,這樣才能讓你的屬下們信服不是嗎?說來說去學生會對于看人看事的眼光確實是一個鍛煉的好地方。
至于說那些沉溺于學生會政治里邊的人,除非是為以后做演練,否則真的是無聊。蔣方舟曾經寫文章批評大學里學生會的黑暗和論資排輩,其實以我的觀察,這種現象越是在小的學校就越嚴重,那些名校反而沒有多少人將學生會看得有多么隆重。這種現象完全符合坐井觀天的理論。你的圈子越小,你的視野就越小,漸漸你就有了山大王情結,沉迷于某些可能毀掉你的東西。不少學生會干部往往是一開始在學長們面前亦步亦趨,后來就是在輔導員和老師們面前恭恭敬敬,偶爾狐假虎威一下總想耍威風,我們只要不理便是了。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事業要去拼搏,不當干部還可以做別的。一所人才輩出的名校,每個人都有自己引以為傲的輝煌,有的人擅長唱歌,有的人擅長創業,有的人成了名嘴,有的人成了勇士,你說在那樣的學校里學生會干部能代表什么?若是到了大三大四你還對所謂的學生會干部的頭銜念念不忘的話,不是表示你的大學失敗就是你自己的失敗。
好了,關于學生會就說這么多了。有的人成于學生會,結交到人脈,提升了能力。有的人敗于學生會,沉溺權力,荒廢學業,壞習慣染一堆。所以我的態度很明顯,不管是在任何的機構當中,你都應該老老實實干事,學到的真本事那才是自己的。你看有多少商場或者政壇的前輩青年時代都曾混過學生會,所以這地方不一定就像某些人描述的那樣,是浪費時間的無用禁地。
編輯 梁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