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大學生就業問題日益突出,網絡創業成為解決大學生就業難題的新途徑和新平臺。分析了當前大學生網絡創業的主要特點及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了一些促進大學生網絡創業的主要對策。
關鍵詞:大學生;網絡;創業
中圖分類號:F241.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04-0144-02
面對社會競爭的日益激烈,就業人數的日益增長,大學生就業問題已經成為公眾所關注的熱點。在就業環境越發惡劣的情況下,大學生創業不能不說是緩解就業壓力的一大良藥,特別是在網絡技術、網絡傳播日益興盛的今天,大學生網絡創業無疑為大學生就業開辟了一條新的道路。
一、大學生網絡創業的背景
1.就業形勢嚴峻。由于高校盲目擴招、人才培養體系與社會需求不相匹配以及大學生缺乏必要的社會資本等因素影響,大學生就業難問題日益突出尤其是在當前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下,大學生的就業處境更為艱難。
2.網絡經濟的興起。隨著網絡飛速發展以及網絡經濟的迅速崛起,網絡成為時代新寵,網絡經濟所蘊涵的巨大商機和良好的發展前景激發了大學生的創業激情。他們對網絡比較熟悉,知識水平較高,接受新事物和創新的能力較強,而且通過網絡創業比在現實中進行實體創業具有諸多優勢,因而網絡創業受到了大學生的青睞。
3.實現個人價值。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呈現多元化發展的態勢,自主、獨立的意識較強,強調個人價值的實現。他們不愿像過去的大學生到企業就業而受到企業的環境約束,他們有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創業是實現個人價值和成功夢想的一條可行途徑。
4.政策鼓勵。國家為了促進就業,以創業帶動就業,出臺了很多關于創業的優惠政策,各地方響應號召,出資鼓勵創業,為大學生創業保駕護航。
二、大學生網絡創業的主要途徑
1.網上開店。網上開店受資金、店鋪和時間等方面的限制少;具有門檻低、風險小、易操作、存活率高等優點,適合商業運作經驗不足的大學生創業者。
2.創辦網站。建立BBS論壇、開設博客和微博網站等[1],這對大學生的資金和技術要求不高,而且可以發揮大學生的聰明才智,是一種比較便捷的網絡創業途徑。
3.網上自由職業。不少大學生在網上從事自由職業者創業,如擔任兼職網絡編輯、網絡撰稿人、網絡暢銷書作者、專欄作家等。這些職業的時間比較靈活,工作地點也不受限制,大學生能在享受自由和瀟灑中實現創業。
三、大學生網絡創業中出現的問題
1.缺乏資金支持,經濟基礎薄弱。資金問題是大學生創業最困擾也是最重要的問題。大學生創業不缺熱情和激情,缺的卻是資金,很多大學生的家庭經濟狀況一般,甚至存在一定的經濟困難,因此大學生創業基本上是白手起家,主要是利用向他人借來的資金進行創業,存在較大風險。尤其是在面臨就業和創業的艱難抉擇時,不少大學生創業者在現實的經濟壓力面前,往往會選擇放棄繼續創業,找一份現實的工作,緩解生活的壓力。一項調查顯示[2],大學生創辦的企業中超過九成是靠民間借貸起家的,65.3%的創業者認為在創業資金短缺時向銀行貸款有困難,45.5%的學生因為缺乏啟動資金導致創業夢擱淺。網絡創業在中國是一個比較新的領域,想要獲得資金支持更是難上加難。
2.缺乏網絡創業的知識和技能。網絡創業需要大學生具備一定的知識素質,如網絡技術知識、創業學以及相關的商業運營知識等。同時,要想成功創業,大學生也應具有較強的創業能力:識別機會的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市場開拓能力以及團隊合作能力等。目前中國大學生的創業教育還剛起步,很多大學生都是從書本上認識創業,相關知識積累不足,知識面不夠開闊。
3.缺乏創新意識。首先,大學生創業思想不夠創新,仍是保守經營理念,從意識上缺乏創造性,禁錮了思想;其次,創業目標只是像普通商人一樣追求利潤最大化,忽略了顧客與市場;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項目缺乏創新性,像市場上的產品一樣千篇一律,沒有新意,因而就沒有競爭力,創業之路就很難走下去[3]。
4.學校教育滯后。首先,高校對學生的創業意識培養不足,高校教育氛圍難以鼓勵大學生創業。長期以來,高等教育只注重“繼承式”教育,學生把教師講授的知識全面搞懂背熟就是好學生,忽視學生個性的發展和培養,忽視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的培養。其次,盡管中國高等院校已開始逐步啟動大學生創業教育,但是在全國開設創業課程的學校也是相當有限,開設網絡創業課程的高校更是鳳毛麟角。加之教育大學生適應現有崗位的就業教育仍是高等教育的主流,這些都導致了高校教育的滯后性,不能適應大學生網絡創業對于教育的要求。
5.相關政策缺失。通過創業帶動就業,進而促進經濟增長是中國政府創業政策的基本目標。目前,國家對于大學生網絡創業的支持依然是個盲點,在很多地方,大學生通過網絡創業很難被界定為屬于資助的范圍。相關的一系列政策,包括資助政策、認證政策都存在著同樣問題,由于政策的缺失,也導致了大學生網絡創業處境艱難。2008年一度傳出網店辦執照事件,更是對大學生的網絡創業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響[4]。
四、促進大學生網絡創業的對策
1.積極推進創業教育的改革與創新。在市場經濟時代,大學應該成為創業型人才成長的搖籃。因此,中國高校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創業教育體系,一是培育創業意識和創業精神,包括創業重要性、迫切性和使命感的認識、風險意識的培養、百折不撓精神的增強、艱苦奮斗意志的強化等。二是傳授創業理論知識創業經驗。大學生創業遠比想象的困難,在當前就業壓力不斷增大的情況下,引導大學生理性、科學創業,通過系統學習,促進大學生全面理解創業的基本理論和知識,科學認識創業產生和發展的基本規律,奠定堅實的創業素質與能力。三是開發創業能力,在創業實踐中學習和提高創業能力,大學生創業不同于社會人員創業的其中一個特點就是創新性,大學生創業無論在資金、場地、經驗等各方面都無法和社會人員相比,所以大學生創業要能走向社會、立足社會,就要在“新”字上下工夫,要走技術創新的道路。針對網絡創業,大學生在專業教師的指導下撰寫網絡創業計劃,認真設計創業模式。通過理論研究和實際調研,選定理想的創業模式,創業項目,并且把其付諸實踐。
2.建立網絡創業資金支持體系。針對大學生創業資金缺乏的現狀,建立以政府為主導、相關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的大學生網絡創業資金支持體系。一方面,政府應通過財政撥款、社會募捐等方式成立專門的大學生網絡創業扶持基金,并出臺相關政策,鼓勵金融機構向大學生網絡創業者提供低息貸款,簡化貸款審批程序;另一方面,高校也應結合自身情況,拿出專門資金,對大學生網絡創業予以支持,尤其要重點扶持前景良好的網絡創業項目。此外,政府部門要動員社會力量,鼓勵民間私人資本、相關商業網站等投資大學生網絡創業活動,拓寬網絡創業所需資金的來源,并建立合理的資金風險分擔和轉移機制。
3.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國家有關立法機構應重視和加強相關領域的立法工作,健全相應的法律法規體系,堅決打擊網絡環境下的商業壟斷行為、商業欺詐行為和知識產權侵權行為等不法行為,引導商業網站和廣大網商誠信、合法經營,凈化網絡經營環境,維護良好的網絡經營秩序,為大學生網絡創業提供公平、有序的網絡競爭環境。
4.創造良好的社會文化氛圍。大學生網絡創業活動的順利開展需要一個良好的、支持性的社會文化氛圍。相關政府部門應擔負起應有的責任,通過多種形式,大力倡導和弘揚創業型的社會文化,在全社會營造一種支持創業、尊重創業、創業光榮的良好氛圍和輿論環境。
參考文獻:
[1] 吳穎.機遇與挑戰并存的大學生網絡創業[J].商場現代化,2011,(1).
[2] 胡桂蘭,毛翠云,王軍霞.高校應對大學生網絡創業問題的一些理性思考[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10,(5).
[3] 周冉,李靜.大學生創業的創新性研究[J].價值工程,2011,(4).
[4] 胡桂蘭.大學生網絡創業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J].現代教育科學,2010,(3).
[責任編輯 吳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