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分析資源型城市的概念、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研究旅游業在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中所起的作用,深入分析焦作市實現經濟成功轉型的優勢,指出資源型城市要實現經濟成功轉型,一方面要充分依靠和合理挖掘當地資源,利用現有資源為經濟轉型鋪橋修路;另一方面要敢于創新,瞅準時機,全力發展新興產業和朝陽產業,為經濟轉型開辟新的發展渠道,為當地百姓造福。
關鍵詞: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旅游業
中圖分類號:F590.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04-0180-02
資源型城市經濟和社會發展問題日益突出,旅游業因其低消耗、污染少等優點往往成為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過程中的優先發展產業。資源型城市應立足旅游資源,面向市場需求,調整城市功能定位和區域發展方向,推動旅游產業素質提升,為地區經濟成功轉型創造良好條件,促進資源型城市經濟成功轉型,研究旅游業如何助推資源型城市實現經濟成功轉型,為中國資源型城市順利轉型提供更多的參考價值。
一、資源型城市及轉型含義
資源型城市就是城市的生產和發展與資源開發有密切關系,因資源的開采開發向社會提供礦業初級加工品,并且逐漸興起或發展壯大,且資源性產業在工業中占有較大份額,并最終因自然資源的枯竭而必然轉型的城市。資源型城市是因自然資源產業而興起,又因對自然資源產業的過分依賴而衰亡,所以資源型城市轉型應是對城市的產業進行轉型。資源型城市轉型是指將不可再生性自然資源的開采和粗加工產業轉向其他產業,使城市的發展不依賴原自然資源型產業,規避經濟發展衰退風險,實現城市系統、自然生態系統和其他系統和諧發展,但城市轉型會引發經濟、政治、法律、社會、文化等很多方面的系統轉變。資源型城市轉型的內涵主要包括以下內容:一是資源取向的轉化和資源結構的調整;二是支柱產業、優勢產業的再選擇、再配置;三是生態環境的修復和市場取向的調整;四是勞動力的轉移培訓與安置;五是政府職能的轉變等等。轉型伴隨著產業轉移和制度創新,必然也是經濟戰略和政策的再調整過程。
二、資源型城市發展現狀及現存問題
資源型城市是一個復雜的系統,資源型城市轉型涉及經濟、資源等系統的共同變革,因此,資源型城市轉型需要考慮其發展現狀和轉型存在的現實問題。
1.發展現狀。中國資源型城市的現狀不容樂觀,正面臨著資源枯竭和產業結構不合理的危機。在產業結構方面存在僵化單一的問題。資源型城市產業結構形成的特殊機制導致第二產業是產業結構中的主體,能源、原材料工業與配套產業成為產業體系的主導產業,形成較為單一的產業結構。在產業關聯度方面,城市產業之間發展脫節,產業結構聚合質量難以提高。在產業技術水平方面,產品的科技含量不高。大多數資源型城市的主導產業技術裝備趨于老化,主要工業部門和生產技術結構基本處于中下等水平。在產業組織方面,資源型城市產業組織存在著單調性。在所有制結構上表現為全民所有制企業較多,而集體企業、私營企業較小;在企業的規模上表現為大、中型企業較多,而小型企業較少;在人才結構上也表現為單一化,資源型產業人才濟濟,其他產業科技力量不足,創新人才匱乏。
2.現存問題。資源型城市是依托不可再生資源的開發而發展起來的城市。隨著資源的持續開采,一些城市出現了“礦竭城衰”的現象。據統計,中國有典型的資源型城市60余座,其中有1/3處于資源衰竭的困境之中。資源型城市因資源發現而立,隨資源開采而盛,在為經濟發展作出貢獻的同時,也給自身留下了“累累傷痕”。資源枯竭隨之帶來一系列社會問題。資源型城市以采掘業為單一主導產業的衰退,導致大量閑置失業人員,就業崗位嚴重不足,原來從事資源開采的職工難以適應其他工作崗位的需要,從而給當地造成了極大的就業壓力。相對一般城市而言,從產業上說,資源型城市對資源的依賴更大,對環境的破壞也較為嚴重。礦業開采不僅對自然環境造成了極大威脅,而且給礦區發展和城市居民生活帶來了嚴重隱患。資源型城市環境污染嚴重,對城市的發展帶來負面影響,不同類型的資源城市,其對城市生態和環境造成的影響也各不相同,如以石油煤炭為主的城市,采礦遺棄的廢渣、廢水和廢氣對城市生態平衡和生物繁衍,以及人類生存都會帶來巨大的威脅。
三、旅游業在經濟轉型中的重要作用
經濟環保的旅游發展進一步促進資源型城市的轉型,旅游業的發展可以改變資源型城市的形象,促進資源型城市區域經濟的發展,為當地居民提供就業機會,有利于所有制結構的調整,有利于與其他區域間的交流與合作。
1.發展旅游促進城市形象轉型。資源型城市具有依賴不可再生資源的原有城市功能屬性,資源型城市已經樹立原有資源城市形象,其發展旅游產業與當前游客心理承受不相適應,游客難以從當前狀態轉變過來,這樣資源型城市中發展旅游產業必將帶來極大的負面效果。因此,資源型城市發展旅游首先需要實施城市形象轉型,通過設計積極的旅游形象,積極發展資源型城市旅游產品,改變原有資源城市形象,美化城市環境,提高城市知名度。
2.發展旅游促進城市經濟發展。資源型城市旅游的發展屬于非國有經濟,其經濟乘數效應遠高于其他行業,屬于引爆產業,可以帶動多個行業的發展,旅游經營者必須為游客提供食、宿、行、游、購、娛等一體化的服務,必然相應發展餐飲業、建筑業、交通運輸業、制造業、商業、工藝美術等行業,構成經濟發展系統產業鏈,相互配合,相互促進,共同發展,進而促進資源型城市的經濟發展。因此,發展旅游業可以促進非國有經濟的參與,促使資源型城市所有制結構的合理化,實現產業多元化,促進資源型城市經濟的快速發展。
3.發展旅游促進區域交流合作。旅游是游覽觀光的過程,旅游的開發離不開便利的交通和迅捷的信息,旅游本身就是國內外、區域間信息交匯的過程,是與外界其他區域之間交流合作的重要紐帶。通過與其他綜合型旅游城市進行區域間的交流合作,共同發展旅游業,可以相互引進技術、設備、人力、管理經驗和資金,起到互補互助技術革新的作用,還可以使一些競爭力不夠強的當地土特產、工藝品等商品因旅游者的廣泛宣傳提高知名度,這樣進一步引起良性循環,進而步入國內甚至國際市場。因此,發展旅游業可以增強資源型城市與其他區域間的交流,共同提高資源城市的知名度,促進城市經濟、文化穩定發展。
4.發展旅游提供居民就業機會。中國旅游及旅行業的研究報告指出,2004年中國旅游及旅行業將創造1 360萬個直接就業崗位和5 410萬個間接就業崗位,共6 700萬個就業機會。到2013年就業年增長率達3.8%。提供的就業崗位除直面接觸旅游者崗位外,如航空公司、餐館、娛樂業等,還包括相關行業供應商類,如洗衣服務、食品供應等以及政府機構和鋼鐵制造類,如旅游業的制造和建設等。轉型期的資源型城市存在比較嚴重的勞動力失業問題,因此,發展資源城市旅游,挖掘當地旅游資源,不僅能使自身就業人員增加,還能促進相關行業就業人員增加,促進經濟發展,保持生態平衡和社會穩定。
四、焦作市成功轉型實證分析
焦作發展旅游業具有很多優勢,焦作市豐富的自然人文資源成為其發展旅游業的重要資源依托,廣闊的旅游客源市場,完善的旅游基礎設施,創新的運作管理機制,獨特的區域自然資源,優美的城市形象成為游客赴焦作旅游難以抗拒的吸引力。焦作市是在煤城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新興工業城市、旅游城市,它之所以能夠成功實現經濟轉型,主要得益于旅游業的迅速發展。焦作市委、市政府堅定不移做大做強做精焦作旅游業,制定鼓勵旅游業發展的優惠政策,為旅游業創造廣闊的發展空間及優良的發展環境。抓好城市建設和旅游宣傳,完善服務標準,增強焦作市在國內外旅游市場中的吸引力和競爭力。
焦作市旅游業的迅猛發展已經給焦作市帶來了可觀的效益,他們在城市轉型過程中所付出的努力終于有了可以值得驕傲的厚報。一是旅游業發展的大格局已初步形成。二是旅游業已成為焦作市經濟中最具活力的新興產業,焦作市旅游業主要經濟指標每年都有較大幅度的增長,旅游業已成為國民經濟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三是旅游業的發展帶動了全市第三產業乃至整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隨著旅游業的快速發展,拉動了交通運輸、餐飲娛樂、商貿服務等第三產業的繁榮。四是旅游業的飛速發展提高了焦作的知名度,提高了城市品位,美化了城市形象。五是旅游業的快速發展帶來了全市人民思想觀念的更新和精神面貌的變化。通過旅游業的大開發、大建設、大發展,全市人民不僅對自身旅游資源認識了,而且把旅游作為一個大產業積極踴躍參與開發建設,推動了全市精神文明建設向更高層次邁進。
參考文獻:
[1] 劉金友.中國資源型城市存在的問題及出路[J].理論前沿,2000,(14):15-16.
[2] 張秀生,陳先勇.論中國資源型城市產業發展的現狀、困境與對策[J].經濟評論,2001,(6):25-28.
[3] 徐君.焦作可持續發展的綜合評價與分析[J].地域研究與開發,2004,(2).
[4] 孫淼,丁四保.中國資源型城市衰退的體制原因分析[J].經濟地理,2005,(2).
[責任編輯 安世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