妹妹在一所中學里教書,已經有些年頭了。她已經習慣了這種教學生活,似乎可以預見,如果沒有大的變故,妹妹會一直把這種生活持續下去。
這是一所鄉辦中學,離家不遠。周未的時候,她騎摩托回家,在家里住上兩天,陪陪母親和父親,在故鄉的土地上走一走,那一種放松也許是別人所無法感受的。
妹妹返校的時候,很多時候要從家里帶來一些吃食,它們是四季里田地里的收成,比如紅薯、綠豆、芝麻等,有了這些,她就不用在集市上去買了,它們是故鄉的土地上長成的,浸透著親人們的汗水,吃起來是有別于其它的農產品,特別的香甜,特別的溫暖。
噢,母親,母親總是心疼她唯一的女兒,在女兒離家的這一天,蒸上一鍋饃頭,待它們稍稍涼了之后,取幾個裝起來讓女兒帶走,于是,妹妹可以在一周內都吃著母親做的饃頭了。其實,這樣的場景很早就開始了,那一年妹妹開始離家上初中了,母親擔心她在學校里吃不好,就常讓她帶了家里的饃頭和自制的小菜到學校去。村里有一位本姓叫大伯的在學校任教,妹妹就把帶來的東西放在他那里。他真不錯,妹妹每次來拿饃,饃都是經了他加過熱的。妹妹及家人對他的感激自是不必說。
本姓大伯在學校里以嚴厲著稱,學生們見了他很少有不怕的。大伯雖不教妹妹,但他的嚴厲有時也不免也要擴散到妹妹這里的,有幾次,他抖著妹妹的作業本,很怪她字體的不規范,并用蚯蚓爬的來形容。妹妹雖然當面微笑著接受了,心里卻非常敏感著。妹妹那時候還是一個很小的女孩,成績一直在班里占前列,從小到大,好像還沒受過什么委屈呢。妹妹當然知道他是在為自己好,也知道他的性格,卻經不住一二再再二三地數落,妹妹從此很少再到他那里去了。若干年后的今天,當妹妹和我再說起當年的這些事情時,都不禁啞然失笑了,那時真是少不更事啊!比起后來那些令人不堪回首的事情來,那算得了什么呀!況且大伯是真的出于好意的,他是真誠地希望你好起來啊。大伯現在退休了,住在村子里,他真的是一位可敬的長者。
妹妹的生活軌跡說起來很簡單,初中畢業后考進了一所師范學校。畢業后又回到本地來,只是身份由學生變為了教師,從一個單薄的稚氣的小女孩變成一個小大人了。三年的師范生活在妹妹那里是彌足珍貴和難忘的。它不單是指有了這樣的生活之后,就可以不再是一個農民而是一名正式的教師了,它還指那樣的生活的快樂,充實,輕松以及浪漫,是那樣的朝氣蓬勃,絢麗多彩,無憂無慮。每天每天,都和同齡人在一起,說著永遠也說不完的話題,上演著這樣那樣的故事。那樣的日子完全可以用金色來形容,它并且是均等的,賦予每一個人,似乎也絲毫預示不出所有人今后生活的差別。
妹妹學的是美術專業。她從小就愛這個,沒事的時候,或者是興致所至,她畫了不少這樣那樣的畫。然而現在已經蕩然無存了。不過,一個人的慧性是不會輕易消失的,它不知不覺地潛伏著,來時擋也擋不住的。在教學中和生活中,如果需要什么圖形,一些形象的東西,或者是展現出一種靈性,體現出一種美。妹妹總是別出心裁,了了幾下子,什么就都出現了,好像天然如此,無懈可擊,而且總能讓人展開一些回味。
但是妹妹畢業后回到家鄉成為一名教師時,卻教起了數學。這是校長安排的。校長當時并沒有明確地說什么,他只是說學校要突出數學和英語教學,因此要加強這兩方面的師資。可是,當時和妹妹情況相似的有不少人,偏偏就讓她教了數學呢?并且從一年級帶班,一直帶到三年級。妹妹就是這個班的班主任。越來越多的事實證明,校長的安排是正確的,妹妹帶出的班級是無可挑剔的,班風和學風始終都是那么好。妹妹尊重每一個學生,對學生雖然嚴格,卻總是諄諄善誘,言談舉止中,甚至于每一個眼神和不易輕察的細節上,都流露著一種懇切,一種期待,一種鼓舞,體現出的是責任和深切的關心與愛。與此同時,妹妹在教學上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她進入角色快,而且日益精進,探索出了一套屬于自己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這一套方法,校長曾向全校推廣,然而并沒有遍地開花。原因很簡單,方法的背后是艱辛的付出,是持之以恒的耐心和信心,是老師和學生之間的和諧關系,是節奏的統一與相互的支持。這些,并不是人人都做得到的。由此看來,妹妹“非第一不拿”的決心與成功實施決不是空穴來風,無源之水啊。那一年的中招,妹妹的班級考出了最好的成績,有兩個進入全縣前十名。
一向以治學嚴謹與不茍言笑著稱的老校長露出了會心的微笑。他再一次重復了自己的話:他第一次見到妹妹就知道她不是一個一般的老師,她思路清,悟性好,綜合素質高,事業心強,這樣的人,你讓她做什么都會做好的。
妹妹工作幾個年頭后,她結婚了,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也由此而來了。關于這些往事,雖然事過境遷,多年已經過去了,可是誰也不愿意提起。并不是諱莫如深,其實那也沒有必要。現在的我們基本上已經處變不驚了,對世事從容而淡定,我們以自己的平常心態來看待一切。往事,只能讓人成熟和堅強起來。那一年,妹妹穿上婚紗儀態萬方,那是一生中最美的時候,對未來的憧憬,對新生活的甜蜜的展望使胸口微微起伏著。同時,她也知道了,人生從此就要進入另一個階段,就像是一棵樹,由一棵幼小的樹苗,慢慢地長大了,枝繁葉茂了,可以迎接風雨了。那么,從這一刻起,人是不是應該豪邁和堅強起來,敢于擔負起人生的各種責任呢?哦,對于后者,那時候妹妹也許沒有這樣去想,那時候眼前是親人們燦爛的微笑和繽紛的禮花,她那時想到的也許只是幸福,怎么會想到人生的一些沉重呢?妹妹走出家門的時候,她的步子邁得有些艱澀。她回頭望了一下,剎那間眼睛濕潤了,她忽然想到,這是一次真正的人生出走,是一次嚴峻地莊嚴地告別家門!
然而,這一切很快就過去了,那曾經的美好只是曇花一現。關于這一點,我們不愿多說什么,它留下的警示也只是一個普通的道理:那就是看人一定要看準、看透,表面華麗決不能說明什么。心底的善良和純真常常需要智慧和經驗來保護。另外,不要迷信于一些關系,往往是一些關系,讓我們放松了警惕和慎重,自以為很牢靠,從而失去了自己的判斷。
妹妹一如既往地教學,她帶的班級,她教的學科同樣是那么出色。即使是外鄉的學生也慕名而來,千方百計地要進妹妹的班。熱情,一絲不茍,精益求精,是學科帶頭人。善待每一個學生,寬容,均等,因勢利導,有的放矢,常常是,面對一個學生,她三言兩語便能感化了對方,使其心悅誠服。
在鄉下,人們的眼光總是很世俗的,揪住一點而不及其余,更不會去深層次了解一個人。妹妹一個鄉村教師,社交的范圍非常有限,一定程度上講,妹妹是囿于一地了。為此,我們曾建議妹妹到大地方去,以她的教學水平,同樣是可以干出一番事業的。妹妹考慮過此事,但最終沒有答應。妹妹的學校里絕大部分都是年輕教師,都有著各自的小家,同事間結婚的也有。放了學,或者上完了課,就回到了自己的家里。而妹妹則是一個人料理著自己的生活,一個人活動在偌大的校園里。
我感念妹妹的不容易,常常忍不住要去看看她,看看她。每次去,我都被她的樂觀、堅定與生活的充實所感動,她給人的印象,永遠是那么熱愛生活,并且在適意地享受著生活。是的,妹妹總是把生活安排得那么妥當,用她的慧心與靈巧把生活點綴得充滿了色彩。受其感染,我自己也不由地充實起來,快樂起來了。
可是,當我從她那里離開,一個人走在路上的時候,我的心不由地又變得沉重起來。我知道妹妹還有她的心事,只不過她把它們埋藏得很深,不愿意現顯罷了。我又想,妹妹以自己的姿態,挺立于世,實際上是生命在綻放,是生命的切實的存在,是體現著一種生命的不屈和尊嚴。
我這樣的想的時候,我的眼淚流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