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11月,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發布了《關于加快推進農村合作金融機構股權改造的指導意見》,對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包括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和農村信用社,下同)股權改造提出了“2015年底前全面完成農村合作金融機構股權改造的總體目標”。這是在合作制、股份合作制和股份制三種產權組織形式運行多年的基礎上,試圖通過股權改造,從根本上改變農村信用社產權分散、股東行權能力弱小、法人治理不完善等問題的一項重大舉措。在股權結構優化的實際推進過程中,如何真正通過引入優質股東或戰略投資者,切實提升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的法人治理水平和風險管理能力則應值得長期關注。
引資現狀
受商業銀行引進戰略投資者的影響,農村合作金融機構也試圖通過引進戰略投資者達到“引資”、“引智”和“引制”的目的。2006年,杭州聯合銀行、上海農村商業銀行率先引入境外戰略投資者,之后越來越多的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紛紛引進戰略投資者。
從引資對象的國別來看,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引進戰略投資者以國內銀行業金融機構為主,只有杭州聯合銀行、上海農商銀行和天津濱海農商行三家機構引進境外戰略投資者,其他農村合作金融機構都引進國內戰略投資者。
從引入的戰略投資者所從事的業務領域看,主要集中于銀行業金融機構,且以系統內農村商業銀行或農村合作銀行為主。除常熟農村商業銀行引入交通銀行戰略入股外,其他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均以引進系統內率先改制的農村商業銀行或農村合作銀行為戰略投資者。
從合作方式來看,以“股權合作+技術合作”為主,實現優勢互補。戰略合作首先有一個股權合作的約定,同時還簽署一個技術合作的約定。通過股權合作,改善引入行社的股權結構,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實現“引資”之目的。同時,雙方還簽署技術合作協議,實現“引智”之目的。
引資中的難題
目前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在引進戰略投資者或優質股東的過程中還存在以下問題尚待解決:
一是對于戰略投資者的界定目前還沒有形成統一的認識。在股份制改革的推進過程中,很多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對股份制改造的意義認識不清,一些機構進行股份制改造是迫于監管部門的要求,而不是發自內心地進行改革,將股份制改造目標單純定為實現監管指標要求,于是在資本充足率、核心資本充足率、不良貸款比率上做文章,而忽視了股份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通過股權改造優化股權結構,改善公司治理、轉換經營機制。有的機構將引進戰略投資者的目的狹隘地定位為“引進資金”;有的農村合作金融機構認為引進戰略投資者會“引狼入室”,擔心其獲得控股權、參與管理權和決策權;還有的認為只要有大資金入股就是戰略投資者等等。實踐中對于為什么引入戰略投資者、引入什么樣的戰略投資者都還沒有形成共識。
二是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管理體制及股權結構的復雜性,使得其對境外戰略投資者的吸引力不強。自2003年以來,經過幾年的改革發展,農村信用社開始走出歷史困境,逐漸煥發生機和活力。但是,與其他中小商業銀行相比,農村信用社的資產質量、盈利能力、市場拓展能力都還存在很大差距,尤其是長期以來沉重的歷史包袱、復雜的產權結構以及特殊的管理體制,都成為引入優質戰略投資者的阻礙。與此同時,農信社高管人員的總體素質相對于其他商業銀行高管人員偏低,更成為引進優質境外戰略投資者的人的障礙。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引進戰略投資者的層次總體上看相對偏低,對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建立符合現代農村金融企業要求的治理結構和經營機制的借鑒意義不太明顯。
引資案例及其實踐
杭州聯合銀行概況
杭州聯合銀行前身是成立于1954年的杭州市區第一批農村信用社。1989年3月,杭州市區農村信用合作社聯合社成立,當時共有農村信用社16家。2004年,以杭州市區信用聯社及所轄23家農村信用社為基礎組建農村合作銀行,并于2005年2月5日正式成立杭州聯合農村合作銀行。自2009年7月,杭州聯合銀行股份制改造工作正式啟動,到2011年3月12日,杭州聯合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掛牌開業。
目前杭州聯合銀行擁有26家支行,123個營業網點,1300余名員工。截至2011年11月底,全行各項存款達678.26億元,各項貸款為498.22億元,資產總額為891.19億元,不良貸款占比按五級分類為0.64%,實現利潤總額16.46億元。9月底時,資本充足率已達13.37%。
引入境外戰略投資者的基本情況
2004年杭州聯合銀行開始進行股份合作制改造,當時的決策者深深認識到,股份合作制改革只是完成了深化改革的第一步,杭州聯合銀行要保持一個長期和穩健的發展態勢,就必須要有良好的法人治理和真正適應市場要求的經營機制。股份合作制改革初期,杭州當地群眾和企業的投資意識和投資意愿都很強,在當地引進資金不成問題,但這些股東都無法給杭州聯合銀行帶來管理理念、管理技術上深刻的變化。
2004年,杭州聯合銀行董事長張晨得知荷蘭合作銀行和國際金融公司有意向在中國選擇中小銀行合作的消息后,便主動與之接洽。荷蘭合作銀行和國際金融公司在服務農業、農民、中小企業方面所具備的管理經驗和技術,是杭州聯合銀行非常看重的。荷蘭合作銀行的合作制管理體制與杭州聯合銀行有著文化上或制度上的共同基因,這也為他們的深入合作奠定了文化共識。2004年11月,三方共同簽署《諒解備忘錄》;2005年,完成盡職調查;2006年,三方經過艱苦、細致的談判,就股權投資的比例及價格等基本內容達成一致意見,同年7月11日,三方正式簽署合作協議。其中,確定荷蘭合作銀行和國際金融公司將分別擁有杭州聯合銀行10%和5%的股份,并在風險控制、產品開發、市場營銷、信息管理等九大方面展開合作。
戰略投資者帶來的實際效應
五年來,杭州聯合銀行與荷蘭合作銀行、國際金融公司開展了戰略、技術、業務等多方面的合作。杭州聯合銀行資產總額、存款余額、貸款余額、利潤總額等各項經營指標逐年提升,資本充足率、不良貸款率、資本收益率等各項指標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如表1、表2所示)。更重要的是,戰略合作給杭州聯合銀行建立現代金融企業經營理念、改善法人治理、提高經營管理能力以及業務拓展都帶來了深刻的影響。
借鑒吸收現代金融企業的經營理念,提升銀行品牌形象。在合作過程中,一些現代金融企業的經營理念,通過不斷的交流,有形無形地融合到杭州聯合銀行管理中,使其戰略發展方向更加明確。同時,通過與被評價為“世界上最安全的銀行”的荷蘭合作銀行合作,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杭州聯合銀行的品牌形象。
優化股權結構,對法人治理產生積極的影響。一是促進了法人治理與國際通行標準接軌。引進國外戰略投資者以后,杭州聯合銀行依照協議對原來的章程進行了修訂。修訂過程中,充分考慮了中外股東的意見,并參照了國際先進銀行的治理標準,對股東代表大會中重大事項的決策程序、董事會職責的劃分、董事會和監事會會議程序等關鍵內容進行了完善,進一步強化了“三會一層”在經營管理中的決策、執行和監督制衡機制,對保證杭州聯合銀行基本經營方向,實施發展戰略,防范各種風險起到了積極作用。二是增強了董事會和高管層的監督決策能力。根據合作協議,荷蘭合作銀行、國際金融公司派遣了3名銀行業專家進入董事會和高級管理層,對于增強董事會的監督決策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三是規范和強化了杭州聯合銀行信息披露行為。引進國外戰略投資者以后,杭州聯合銀行在以往信息披露的基礎上,聘請國際會計師事務所按照國際會計準則進行年報審計,并向全體股東公開披露。同時,在實踐中,還就重要信息加強了對全體股東的通報,進一步提高了經營透明度。
三方技術合作有力地推動了杭州聯合銀行信貸管理提升和支行轉型。三方簽訂的《技術合作協議》,內容基本涵蓋了杭州聯合銀行主要的經營管理領域。在實際推進過程中,主要集中在信貸管理和支行轉型兩個方面:荷蘭合作銀行負責提供技術及咨詢,國際金融公司則為技術合作提供了120萬美元的無償資金援助。三方還成立了專門委員會,定期對技術合作推進情況及成效進行評估。通過技術合作,杭州聯合銀行推進了支行和營業網點的轉型,健全了客戶經理隊伍分類管理和業績評價機制,首次制定了明確的信貸政策,引入了個人和小企業信用評分技術,市場人員營銷意識、風險意識,以及管理人員的視野都有了較大的提升和拓展,部分實現了“引智”的目標。
各方業務得到一定程度的拓展與合作。杭州聯合銀行與荷蘭合作銀行的合作從戰略、技術逐步延伸到業務領域,如杭州聯合銀行以荷蘭合作銀行作為其歐元賬戶行,并獲得了該行3000萬歐元授信額度。同時,杭州聯合銀行還與荷蘭合作銀行在華分支機構開展一定的資金業務。這些業務往來,作為三方戰略和技術合作的延伸,對加強彼此之間的了解起到了作用。
引進戰略投資者的啟示
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對引進戰略投資者必須有內在動力,同時要有戰略性思考。股份制改造是企業的一項長期性、基礎性的工作。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必須在對股份制改造目的有正確的認識和把握的基礎上,審慎選擇投資者。在實際推進之前,對于需不需要引進戰略投資者、引進什么樣的戰略投資者以及如何引進戰略優質者或優質股東等問題必須有通盤的戰略性的思考。
借鑒杭州聯合銀行的經驗,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在引進戰略投資者或者優質股東時,可以參照銀監會商業銀行引進戰略投資者的“四項原則、五項標準”,明確引進戰略投資者的根本目的在于以“引資”帶動“引智”和“引制”。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在引進戰略投資者時,首先從戰略和文化上考慮雙方的契合性與互補性,要根據自身特點、市場定位和發展戰略,選擇與自身實力相匹配、業務具有一定的互補性、發展戰略與經營理念相一致的戰略投資者進行合作。雙方在發展水平、文化、理念等方面差異不能過大,這樣溝通磨合就更容易。其次,考慮對方的資金實力。同時,還應該考慮對方所長是否能夠彌補自身所短,是否可利用對方資源拓展自身市場,是否可以達到雙贏或者多贏。
戰略合作必須建立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真誠合作,這是雙方保持長久深度合作的基礎。戰略合作雙方不管是哪一方處于優勢地位,都必須基于平等的基礎上,進行互利合作。這一點對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尤其重要。總體上來看,農村合作金融機構以中小型機構為主,無論從人員素質、經營理念、產品創新、風險管理等方面都處于劣勢。但這并不意味著在未來的合作談判中處處讓步,杭州聯合銀行就作出了榜樣。在談判中,戰略合作雙方自始至終保持了保持國際大行和地方小行的平等性,對于涉及核心和敏感的問題,如股價和控制權問題,要錙銖必較,這不僅涉及雙方的未來利益,也為雙方后續合作奠定基礎。
在合作項目的選擇上,既要滿足本行發展的需求,又要注重與對方的優勢相結合,還應較好地體現對方在業務拓展方面的意愿和方向,體現共同的利益,實現共贏。
只有建立在平等互利的戰略合作基礎上,戰略合作雙方才能夠致力于攜手合作、共同發展。更重要的是要真誠合作,農村金融機構在引進戰略投資者時要以積極的態度對待投資方委派高管人員和中層管理人員問題,不能患得患失,否則將難以達到有效吸收先進管理經驗技術交流的效果。
構建雙方合作的工作協調機制,這是戰略合作持久的保障。在與戰略投資者的合作過程中,要加強相互間的交流與溝通,建立協調機制,在項目推進過程中,要建立項目調研機制,通過多種渠道幫助外方專家盡可能多地掌握相關信息,兩方必須相互尊重,善于、樂于聽取對方的意見建設,創造和諧、健康的合作環境與氛圍。
(作者單位:河北農業大學商學院,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