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年的天貓‘雙11’其實都是對快遞公司的一次性能測試和荷槍實彈的考驗。”天貓物流事業部總監龔濤對此深有感觸。在全國各地人民歡暢淋漓的購物后,決定這個節日能否同樣歡暢的收尾,則很大程度上要依仗多家快遞公司能否順利地完成幾十億包裹的派遞。
沒有電商,快遞近幾年不可能有飛速地發展;沒有快遞,電商的流量也或許會大大損減。
從“黑快遞”到野蠻生長,從“價格戰”到“立體化競爭”,中國快遞行業在經歷了多年發展后逐漸達成了共識:提升服務和信息化能力將是下一階段競爭的要點。
“這是避免快遞公司陷入價格競爭的一個很重要的一個命題。”天貓物流事業部總監龔濤認為。在今年和快遞公司更為密切的戰略合作及相互溝通后,經歷了順豐和淘寶兩家企業的龔濤認為業界普遍達成了幾點共識:大家普遍認為不提高服務質量,就會在未來競爭中失去競爭優勢;第二,大家都不愿意做簡單的價格競爭,渴望在成本的基礎上,附加服務的內涵;第三;大家都認為目前的時間點提升服務最為合適,而且也“不能再等了”。
在價格向下,服務向上的同時,快遞向上,電商向下的產業鏈的相互滲透也成為一段時間內的發展趨勢。推倒柏林墻之后,在不遠的未來,快遞公司要直面的競爭對手也極可能是電商巨頭,尤其是深耕物流,注重IT系統搭建的互聯網巨鱷們。
快遞物流咨詢網首席顧問徐勇認為,快遞行業的集中度一定會不斷地提升,同時行業規模經濟的門檻也會不斷提升。今天的美國三大快遞公司占了80%以上的市場,在未來的中國,快遞市場也會趨于不斷集中和提升,行業領先企業的規模會越來越大。
“快遞行業是‘現金牛’,只要你愿意付出,馬上就會得到回報。中國的民營快遞還沒有真正的大企業,在誕生像‘聯邦快遞’那樣的企業時,市場的競爭就將告一段落。”圓通速遞董事長喻渭蛟在一次訪問中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