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巨頭聯邦、UPS獲得快遞牌照;快遞協會與9家快遞企業部署“雙11”前的“旺季生產小組”……中國快遞版圖里不斷涌出新變量。
“大家一直都在思索用什么樣的辦法讓快遞更為便捷。”一位順豐人這樣告訴記者。和創始人王衛一樣低調的順豐人,謹記順豐宗旨,像螺絲釘一樣擰緊了這家民營快遞公司的強大架構。在他們看來,自2006年中國快遞合法化后到今天,無論是民營快遞公司還是國家隊,都在加緊累積實力書寫這個行業的新進階。
“變”是必須,因為中國快遞業曾經是打著灰色的擦邊球倔強生長起來的,一度是被買房市場綁架糾結狂奔過來的。回溯不太久遠的過去和反觀當下,這個行業呈現出的是過于“小、散、亂”的粗放競爭局面。來自國家郵政總局的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取得快遞業務經營許可證的公司超過6800家。
所以,最近快遞行業里顯性的變化是,競爭似乎更激烈了。隱性的變化在于,大家對服務有了新的公式,已經在促使這個行業在進一步升級,未來將秩序化。
在不遠的未來,業內人士紛紛憧憬了一種歐式的快遞業態:中國快遞業將進入到精細化運作的里程,將如同歐美國家那般集中化。
在未來的中國快遞版圖世界里,我們或許可以這樣分析和預測:快遞公司展開全方位實力比拼,競爭將立體化;大型快遞公司將趨向綜合化、中型快遞趨向專業化、小型快遞趨向個性化;而且,隨著快遞業的整合潮來臨,綜合性快遞將更加集中,中國快遞物流咨詢網首席顧問徐勇分析,五年過后中國將是最多8家的大型綜合快遞企業的天下。
在此過程中,“快遞、電商”的產業融合加劇,人才、業務也更多相互流通;快遞公司在加盟和直營之間也日趨找到適合各自的標準化路徑。
未來趨勢一
從“一招鮮”到全方位實力比拼
快遞業競爭立體化
與淘寶淵源最早的郵政EMS最近降價。作為2006年年底率先和淘寶建立合作關系的快遞企業,國字頭的EMS不得不在雙11前放下身價重新定義與電商的聯姻。
而此前一向視“速度”為重要競爭砝碼的亞馬遜中國和順豐也延長了快遞到達時限,開打低價牌。快遞降價“慢”走成為當下競爭中無奈的一步棋。
“中國快遞企業目前進一步發展的決定因素仍是消費者對價格的敏感程度。”在徐勇看來,慢慢的,未來消費者對服務品質和增值服務的敏感程度將會逐級加強。來自國家郵政總局的調查也顯示,2012年上半年,從消費者選擇快遞服務考慮的因素看,網絡購物用戶把價格便宜放在首位。
天貓物流事業部總監龔濤的看法相對顯得樂觀,這只是服務差異化的一種,“快遞公司做服務的意愿會越來越強,他們將不再想做簡單的低層次的價格競爭,而是希望做服務差異化后的成本競爭。”
快遞業差異化之后帶來的是更有序發展,因此,在未來的競爭會愈發激烈。從表面上看,大家可能會更和氣,每個人都拿到自己的一塊市場份額,但是暗地里卻將更加硝煙彌漫。
在四通一達里,申通的體量最大,覆蓋能力、運營能力也最強大。但與此同時,以他們與淘寶的合作實操來看,圓通在反饋數據上質量、速度都是最高的,其IT信息化的建設是做得最好的。雙方各有所長,“一招鮮”只能是彼此制衡,但其實都抑制不了對方。大家都在“快馬加鞭”,同一量級的陣營里誰輸誰贏還存在極大變數。
未來考驗快遞公司的將是綜合競爭力,他們將進入精細耕作時代,不再是粗放式的成長與競爭。
未來趨勢二
大型快遞綜合化、中型快遞專業化、小型快遞個性化
進階成歐洲快遞業態
星辰急便、DDS快遞(深圳東道物流有限公司)倒閉的風潮業界至今還歷歷在目,資金鏈崩盤的背后其實也顯現出了他們作為不大不小的區域性快遞公司的風險。
隨著產業集中度越來越高,在未來的競爭中,中型快遞和區域性快遞公司將面臨較大風險。徐勇說,區域性快遞更容易虧損,因為要面臨被全國性綜合性的快遞公司擠垮或兼并的風險。如果中型快遞和區域性快遞公司不向專業化轉型的話,以后再做綜合化,則沒有了生存空間。
而同城快遞的和大快遞都將安然無恙。小型同城的提供個性化服務的快遞存在生存空間,因為可以做成標準再做大。比如就在北京提供某一電商數碼產品的同城配送服務就或許會活得很好。
在未來競爭版圖中,大型快遞公司將向綜合化轉型,中型快遞公司向專業化轉型,小型快遞公司向個性化轉型,徐勇認為這將成為一種趨勢。
從歐洲快遞發展的歷程來看的話,也基本上呈現出這樣的格局,徐勇指出,在美國基本找不到區域性快遞公司,要不就是布局全國網絡的大型快遞,要不就是同城的小型快遞。中國快遞有必要也將進階成歐式的快遞業態。
未來趨勢三
未來五年綜合性快遞最多8家
快遞行業整合潮來臨
在以家族企業的模式開始成長起來的桐廬系里,四通一達之間據說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裙帶關系。這也導致了他們之間相互兼并、整合成為必然。
“四通一達之間的合作和整合也不是沒有”,漢森世紀供應鏈管理咨詢總經理、物流與供應鏈管理咨詢總監黃剛告訴我們,只是說現在他們每個都賺得很歡,所謂的整合也不會合成一家集團公司,也沒有這個必要,更多是在業務和信息上的溝通,有分有合的協同和抱團取暖。
中型快遞將抱團取暖,優勢互補的快遞公司或將相互整合,百世匯通客服總監王俊偉看法也類似。他同時指出,大快遞兼并小快遞也是一種選擇。
此前,原有的CEES重新整合變成了國通,鑫飛鴻由中鐵速運收編,天天快遞也被奚春陽收購。
競爭態勢還在進一步激化,快遞業將加速優勝劣汰的進程。徐勇認為,“十二五”時期,中國快遞公司還在進入優勝劣汰期。他說,“可能會在2013年一直到2015年,行業整合會進一步加劇,快遞企業將正式進入拐點。”
中國快遞目前約有27個主流的快遞品牌,眾業內人士一致認為,行業集中將是未來的發展趨勢。在美國約有3000多家快遞公司,其中三四家公司占據了80%以上的市場份額。
“未來五年,綜合性快遞企業在中國也最多是8家。”徐勇稱,這是他根據中國的發展水平、競爭狀況及歐美的發展狀況做的預判。
中國快遞市場的整體體量還在上漲,目前,訂單量已經達1800萬~2000萬件每天。
與此同時,隨著外資品牌進入,盡管洋巨頭目前只是布局國內各大城市,盡管快遞行業的特點是全程全網,但他們的先進理念、人才機制、技術沉淀都值得中國快遞公司去學習和借鑒。他們擠壓中國快遞的生存空間也是必然。
未來趨勢四
“快電”人才、業務互流通
跨界產業大融合
快遞、電商之間人才互通已經不再新鮮。天貓的龔濤都來自順豐,京東分管物流的副總裁張利民也來自順豐。而且,高科技人才、外企人才也不斷在涌入快遞行業,百世匯通就匯聚了來自UT斯達康的周建,來自谷歌的周韶寧,以及來自戴爾的技術人員和來自聯邦的客服人員,等等。快遞行業整體從業人員普遍文化素質不高的局面正在迅速改觀,IT化、信息化強的快遞公司或許有更大的勝算。
而隨著快遞加速向上、電商變速向下,跨界產業大融合也成為未來的趨勢。
未來趨勢五
自營為主、代理為輔
在加盟與直營間找到平衡點
推進核心點的直營化建設中,“技術派”的百世匯通總經理周建很是堅決也很是頭疼。
百世收購匯通之后,想給客戶提供更多差異化的服務,不再想參與同質化的競爭,而這需要靠整個網絡共同來推進,但加盟而來的利益太分散,難以同去推動事情。
收回加盟的過程苦口婆心且漫長,轉為直營后的管理煩瑣不堪要摸索。百世匯通客服總監王俊偉對我們坦承,直到百世匯通找到一條平臺化直營服務的路子,把一級加盟站點(比如北京站)收回直營,然后作為分公司直接去管理二三級加盟的站點,建立專業客服團隊,通過LCS(本地客戶服務)給站點提供服務,歷經收編、轉型,百世匯通終于搭建起骨干堅實、脈絡豐富的全國快遞網絡。
在轉型中遭遇到了陣痛的百世匯通并非孤例。申通陳德軍公開無奈坦承過管理的難度;圓通喻渭蛟也在付出巨資后在轉型的路上一度壓力重重。當年順豐王衛甚至因轉型而傳聞遭遇到黑社會的追殺。挖開CCES、星辰急便、DDS、長宇的殘骸,我們也不難發現,加盟體制導致的失控占據了很大的原因。
但這個快遞業相當長時期內的老話題、老問題在今天變得更加炙烈和亟待解決,已經不再是進退維谷的問題。
隨著快遞企業自身規律的發展,中國快遞企業將用五到十年的時間實現完全以自營為主、代理為輔的業態。徐勇指出,“這將不以他們的意志為轉移,不是想轉不想轉型的問題,而是必然的發展趨勢。”在徐勇看來,順豐模式和外資模式必然是全球化的發展趨勢。
中國快遞公司過去的野蠻生長基本是靠廉價勞動力堆砌而成的。加盟模式缺乏長期的發展戰略,導致服務質量始終上不去,快遞公司和電商之間甚至出現矛盾沖突(比如此次的申通、京東事件)。徐勇認為,“發展到一定程度后快遞公司必定要轉型,否則經常被投訴,成本越來越高,將再無發展的空間。”
漢森世紀供應鏈管理咨詢總經理、物流與供應鏈管理咨詢總監黃剛的看法則顯得中立,“圈養的歸圈養,散養的歸散養”,適合的才是最好的,對于快遞公司來說,如果能在加盟的基礎上做好信息化的統一,解決好加盟點的標準化管理問題,也能向前發展。
中國快遞業要進階成歐洲模式,還需要相對漫長的探索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