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快遞最資深的從業者之一——陳平,和他的星辰急便幾乎完全從我們的視野中淡出了。他們的隕落證明了一個事實:中國快遞行業不可能再靠小資金滾動,誕生一個新的巨擘了。
當陳平訣別了這個行業后,和他當年一同在這個賽場上馳騁的順豐王衛、申通陳德軍、奚春陽,以及圓通的喻渭蛟、宅急送陳顯寶等業界大佬,則正在奮力奔跑出新的版圖。
誰能占據先機?宅急送不再固守“小而精”,順豐不再執著高端,EMS也放下老大的架勢上門取件了,這幾家以直營為主的快遞公司,在數月內集中降價,都要甩開膀子搶淘寶市場;而“四通一達”等以加盟為主的快遞則在信息系統建設和服務上大費周章,力圖以此抵御直營公司的侵襲,要知道圓通近幾年在信息系統方面的投入就達10億元。
價格向下,服務向上。
變量仍舊持續發生著,在申通快遞陳德軍及其妹夫奚春陽分家后,奚春陽又以個人名義以1.6億元購買了天天快遞60%的股權。業界猜測以其創辦申通快遞的能力,奚春陽盤活天天快遞或許并不是難事。事實上,奚春陽已經對這家公司的原組織架構進行了改良,并立下了年底前沖擊每天80萬的票量,初步目標是在2013年上半年“破百”,進入快遞業第一陣營。
快遞格局生變,2012年開始的新快遞戰爭是強者與強者的終極較量。
“不管是在天貓的內部,還是在其他電子商務企業,大家或許都沒有完全意識到,今天快遞行業在中國做的事,放在全球范圍來講,都幾乎是不可想象的。”圓通速遞一位高管對我們說,中國是目前全球最大規模的快遞市場,其他的大國一天所產生的快遞單量或許連中國的50%都不到。
從某種程度上說,誰贏了這個市場,或許誰就贏了世界。
價格向下
“大家現在越來越認識到,不進入淘寶,在快遞行業里就做不到頂尖級的企業。”面對占據整個快遞市場50%~60%份額的淘寶網、天貓的快遞業務,宅急送董事長陳顯寶下了判斷。這或許也是順豐董事長王衛,以及中國郵政速遞物流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彪的看法。2011年11月11日,一天內淘寶和天貓產生的訂單包裹量達2200余萬件,僅淘寶商城單日交易額就達33.6億元,幾乎每一秒鐘就要產生170多個包裹。節后幾天,申通快遞業務量日均突破400萬件,圓通速遞突破350萬件,韻達快運突破170萬件。
一直以來,順豐、EMS、宅急送則因價格較高在淘寶所占份額較小。陳顯寶認為大家在數月內紛紛部分調價,就是依循這個態勢而作出的決策:“不能老堅守‘小而精’,發展慢一點,離淘寶遠一點,將來就離規模越來越遠。”
信息表明,近兩年順豐、宅急送以及EMS的發展速度放緩,EMS單量下滑明顯。原本主攻B2C高端快遞市場的宅急送、順豐,也遭遇垂直電商下滑的影響,不得不另謀增長出路。而四通一達則持續保持強勁的增長。
因此,在雙11到來之前,宅急送豪情滿滿地宣布針對淘寶大賣家降價,而這家公司的領頭人陳顯寶更勵志“‘雙11’要拿下100萬單”。在此之前,順豐也推出“四日達”變相調低價格,EMS在部分區域也實施了降價。此外EMS中郵寄遞業務將推出電子商務小包,實現和快遞公司同等時效的直郵服務,首批推出福建、廣東、浙江、上海、江蘇等6省市上門攬收,全國派送服務,資費和快遞公司相近。近期還將開放第二批上門攬收城市。
海航天天快遞的易手,令宅急送多了不少相應的人才,其中有來自天天的副總裁以及市場部總監、網絡部總監。天天快遞的主營業務都來自淘寶,經驗豐富,在宅急送陳顯寶看來,他們的確帶來很多新的經驗和改變。
服務向上
但是仔細分析不難發現,三家快遞公司的降價是局部而非整體。價格只是他們適時撬動市場的木板,他們的核心優勢分別在派送網絡或者服務上有自己獨特的優勢。相比而言,四通一達等快遞公司則一直以價格較低但服務品質較弱而被人們廣為詬病。
當優質服務或是具備網絡優勢的快遞將價格差異縮短,靠平價競爭的快遞公司則勢必要通過提升服務來找回競爭優勢。而天貓推動與快遞公司聯盟的出發點也正是將這種競爭拉入全面的競技場。在今年5月舉行的京交會上,EMS、順豐、申通、圓通、中通、韻達、宅急送、百世匯通、天天等9家快遞公司與天貓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
“大家以前也知道要做服務,但是前兩年還有更多緊迫的事情要做,所以對于提升服務并沒有達成共識。”天貓物流事業部總監龔濤說。去年八九月份,為了協調當年的“雙11”快遞派送,天貓總裁張勇和龔濤拜訪了所有有合作的快遞公司高層,他們發現對于未來的戰略和服務雙方都開始產生了前所未有的契合度。但是瓜熟蒂落還是在2012年。
9月25日,中國快遞行業協會召集9大快遞公司,專為天貓的“雙11”網購狂歡召開協調會。EMS、順豐、申通、圓通、中通、韻達、宅急送、百世匯通、天天等9家占據國內快遞市場大半江山的公司和中國郵政集團公司與會。
天貓提升服務的倡議,在順豐看來簡直是“小菜一碟”:“我們的服務是最好的,我們早就做到了。”而其他幾家快遞公司則覺得“委屈”,覺得自己做的還不錯了,但是很多消費者對他們的印象并沒有改變。龔濤認為,事實上在天貓上買東西,只要是在一二線城市,90%以上的包裹都能在第二天被送達,但網絡大難免出現疏漏之處,而這也正是需要被解決的問題。
“這是避免快遞公司陷入價格競爭的一個很重要的一個命題。”甚至快遞企業運作特點龔濤說。經歷了順豐和淘寶兩家企業,天貓物流事業部總監龔濤覺得自己是物流里面比較了解互聯網和信息的,是互聯網里面比較了解物流的。在今年更為密切的戰略合作及相互溝通后,龔濤認為業界普遍達成了幾點共識:大家普遍認為不提高服務質量,就會在未來競爭中失去競爭優勢;第二,大家都不愿意做簡單的價格競爭,渴望在成本的基礎上,附加服務的內涵;第三;大家都認為目前的時間點提升服務最為合適,而且也“不能再等了”。
“業內有個說法,認為中國的快遞已經經歷了野蠻生長、信息化建設以及資本為王三個階段,現在是玩資本的年代,我并不認同。事實上,信息化建設還差得遠,中國的民營快遞企業,并沒有百分之百做到實時監控每筆貨物的流向,手持終端以及GPS 定位系統還不完善,有時甚至起不到實際的作用。一句話,企業的內功還很不扎實。”圓通速遞董事長喻渭蛟在一次訪問中表示。
為此,這幾年,圓通花了1.2 億元與IBM 合作,開發最先進的信息系統,如此大的技術投入在快遞行業恐怕也是前所未有的。“一些同行賺了錢就想著怎么回家去享樂,圓通則是不會止步的。”喻渭蛟說。
幾家較為穩定的快遞公司都咬住競爭關鍵環節不放松,中通速遞華北區總經理司立垚在接受一家記者采訪時也表示:“EMS在降價,‘四通一達’也在努力提升服務質量,大家都在向著更合理的價格和服務區間靠攏,這必定會是一個共存的區間,而非你死我活。”
10月底,圓通速遞南京轉運中心正式投入使用,這將加大圓通整體的運營能力,從操作面積、操作人員數量等等都有全面提高。在運營結構上,也由原來的一個班次變成兩班次,兩班次變成三班次,在整個轉移中心,能夠實現24小時不停的滾動操作。
立體化競爭是長期趨勢
申通、天天的大動作,是目前中國快遞格局中最大的變量。申通是否會因為分家喪失了整體協同的優勢,從而減弱競爭優勢?作為占據中國快遞行業大半江山的“桐廬派”,他們打拼出江山貴有家族扶持,卻在下一步的進程上,被家族拖了后腿。
作為陳德軍的妹夫,奚春陽的出走的緣起,據傳是其與陳德軍的矛盾所致。前兩年陳德軍曾將大權交給奚春陽,自己整日以打高爾夫球為樂,但是風云突變,家族企業在親情、金錢和企業制度上的難以兩全,或許是導致分家的根本原因。從今年開始,奚春陽的工作重點已不再主管公司全國的日常事務,轉由現在申通董事長陳德軍親自牽頭管理。
申通分家后,奚春陽分得其創辦的原杭州總部,陳德軍則擁有其一手拓展的上海總部。奚春陽拿下天天快遞或許也是,其實杭州總部的份額也是巨量,一天的單量占據60萬-80萬,約占整個申通票量的25%。淘寶所處的浙江是整個淘寶快遞票量最大的地區,其次則是上海、江蘇、廣東、北京。
天天快遞最初被傳是被申通并購,最后則被證實是被奚春陽本人收購。據了解,奚春陽在離開的同時帶走了申通原來20多人的團隊。但該消息目前尚未得到申通方面證實。
但是奚春陽確實已經在天天快遞露出要大干一場的架勢。為完成天天快遞“破百”目標,天天快遞下半年將投資數億資金進行軟硬件改造,年底前將對37個集散中轉中心進行改建和擴容,并將集散中轉中心總數達到50個。
不過,申通分家帶來的問題似乎已經開始顯露。茵曼是一個著名的淘品牌,這家公司的創始人方建華接觸過很多快遞公司。他認為圓通的快遞員更有活力,主動出擊,會主動溝通客戶需求,只要需要一天取件的次數可以很多。而申通相對弱一點。
在他看來,“四通一達”很多高層較多是從底層成長起來的,而順豐的高管在學歷層面相對豐厚。他經常看到順豐快遞在附近的酒店搞各種員工活動,覺得他們的企業文化搞得非常好。“四通一達”的快遞員“有時穿工作服,有時不穿,但是沒有哪個順豐的快遞員不穿工作服,這是一個基本的管理的要求。”
“沒有一家公司可以靠一面的優勢就能超越對手,未來的競爭是立體化的。”龔濤認為,順豐服務優質、圓通近幾年在信息系統等方面有了突出的進步,申通的網點覆蓋廣度很強,但他們都不可能依靠單一的優勢獲得絕對的競爭地位。立體化的競爭,取決于快遞公司在IT系統建設、運營能力、網絡覆蓋、服務等全方位的能力。
京東商城分管物流的副總裁張利民,以及天貓物流事業部總監龔濤都來自順豐,通過獲取順豐這家以優質服務著稱的公司的人才,中國的快遞及相關行業正在有意識的開始從粗放競爭到精細化運作的進程。
亞馬遜的倉儲和物流一直被業界所敬仰,亞馬遜中國運輸配送事業部執行副總經理趙雄飛告訴我們,也常有快遞企業的高層和他見面時做深入交流,精益生產、系統與控制、客觀地和上下游合作,以及制定長期計劃,這些都是大家感興趣的話題,這也是快遞行業發展思路上的共識。
“這個行業的集中度一定會不斷地提升,同時這個行業規模經濟的門檻也會不斷提升。”快遞物流咨詢網首席顧問徐勇告訴我們,今天的美國三大快遞公司占了80%以上的市場,在未來的中國,快遞市場也會趨于不斷集中和提升,行業領先企業的規模會越來越大。
“快遞行業可以做成百年老店,只要地球上有人就有快遞的生存空間。”喻渭蛟說。
陳顯寶
宅急送快運董事長
提到宅急送,人們曾經第一想到的是陳平。被員工們親切稱為“寶爺”的陳顯寶,從湖南老家的縣農村工作部科長到農業局局長,又干到鄉長,最后受到兩位弟弟陳東升、陳平的邀請,加入宅急送。
直到2008年10月,陳顯寶臨危受命,從弟弟陳平手中接過傳言“虧損過億、大量裁員、就要垮掉”的民營快遞宅急送總裁一職。這是他真正從幕后走到臺前。
前總裁陳平激情、激進,但理性和穩健不足,貿然推進快速擴張戰略至資金鏈斷裂,曾貴為民營物流企業老大的宅急送單月最大虧損超過1500萬元,累計虧損超過億元。那一年大部分快遞公司都在興盛發展。
而陳顯寶足夠理性,在團隊管理、經營控制上是強項。接手后,他迅速調整了9個分公司老總,打散了6個利益集團,并開始實行員工持股計劃。
短短幾個月,宅急送在成本下降30%的同時開始扭虧為盈,步入恢復發展期。
三年至今,陳顯寶通過自己的不斷學習去了解和掌握大勢,跟著電子商務爆發式增長的大潮,兩次當機立斷為宅急送調整航向:第一次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從傳統B2B物流轉型至B2C模式,服務垂直電商等客戶;第二次,敏銳洞察力果斷降價一半,迎合需求越來越大的淘寶大賣家市場。
陳顯寶年近花甲,但卻有一顆年輕且善于學習善于把握潮流的心。“我覺得人生的過程,就是一定要跟著時代的潮流行走,這是我創業的目標。你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有時候不是你自己決定的。”
喻渭蛟
圓通速遞創始人
上世紀90年代末,桐廬人喻渭蛟在井岡山做裝潢生意遇到了不小的挫折,而那時,他的老鄉陳德軍已經在上海將申通的快遞生意做得風生水起,受申通帶動,桐廬當地的不少人都在從事快遞行業。于是,走投無路的喻渭蛟也來到上海淘金,他當時的全部家當只有幾輛舊自行車。
最初,喻渭蛟和妻子張小娟每天凌晨到火車站接貨,將一份份商務文件和一個個“小包裹”分揀后,幾個人一起用自行車或摩托車載貨。
2000年5 月28日,喻渭蛟永遠記得這個日子——這一天“圓通速遞”公司宣告成立。公司成立之初只有兩輛車、12個經營網點和一筆5 萬元的借款。企業主要從事同城快遞和國內城際間快遞。短短幾年時間,通過加盟模式,“圓通速遞”的配送網點遍布全國各大城市,成為民營快遞中的重量級企業。\u2028如今,“圓通速遞”已成長為一家集速遞、物流、電子商務為一體,擁有5000個配送網點、7 萬余名員工的大型民營企業。
圓通希望改變。在圓通公司總部,員工必須統一著裝,佩戴胸牌,嚴格門禁。這一切都表明,喻渭蛟對圓通的改造,已經取得了初步成效。
2010年5 月1 日正式投入運營的圓通速遞上海轉運中心。該中心占地107 畝、總建筑面積達36000 余平方米。如此大規模的轉運中心只是圓通速遞的大手筆之一。
截至2011年4 月,圓通速遞已在全國建立了場地總面積達30萬平方米的轉運中心56個,派送網點5000余個,服務范圍覆蓋國內1300余個城市。
陳德軍
申通快遞董事長
陳德軍出身貧寒,幼年喪父。1985年,15歲的陳德軍初中畢業后被迫輟學。陳德軍加入一家快遞公司,與妹夫共同創業。
隨著業務量的不斷增長和業務的需要,有些上海的客戶要求快遞員將一些回函帶回杭州,一來二去,這讓聰明過人的陳德軍看到了上海比杭州更有商業氛圍和發展機會。
就這樣,1994年初,陳德軍一人來到上海,在東大名路租了一間每月1000元的房間,起初的業務量僅有幾十件。那時的他想,如能在上海賺5萬元,就是最大的夢想了。
1996年,陳德軍將公司總部遷到上海,正式注冊申通快遞。
申通在上海駐扎后,在陳德軍的帶領下,很快在松江、金山、南匯、閔行等地建立了19個分公司,服務網點覆蓋整個上海,隨后又在南京、北京、廣州、天津、西安、武漢等各大城市建立了分公司和服務網點,初步形成了以上海為中心,向全國各大城市輻射的局面,使“申通”快遞遍布全國,織就了一張龐大的“申通網絡”。
陳德軍始終認為快遞是一個非常龐大的體系,就像日本人的汽車工業體系。比如美國UPS,不僅僅做快遞,還有倉儲、包裝、包括一些公共平臺,甚至是美國的戰爭需求,也會委托UPS用飛機運送,它已經完全深入到社會肌理中去,這是申通未來的發展遠景。
未來,陳德軍希望將申通打造成中國的UPS,最終能夠幫助中國的中小企業和電子商務以更低的成本實現更有價值的物流配送。
王衛
順豐速運創始人
順豐在深圳總部有三棟樓,王衛就在30多層的萬基商務大廈里的18層。一位長期給順豐做IT技術支持的朋友告訴記者,偶爾打個照面的王衛甚至幾乎與普通快遞員無異,少有人認得他。
回溯其創業史,早年常往返于香港與內地之間的他有時受人之托捎帶貨物出入境,所以發現了商機。1993年,王衛從父親那里借到10萬元后在廣東順德成立了順豐公司。是年,他22歲。
1996年,以順德為起點,王衛將順豐的網絡觸角伸到全國。但加盟帶來了高速增長的同時,也留下了致命傷。
1999年,管理混亂,順豐對地方失去控制權。痛定思痛后,王衛開始采取激烈的方式進行收權。這也使得他幾乎付出生命的代價。
直到2002年順豐收權成功,轉為直營制,王衛才在深圳設立了公司總部。
2003年,王衛開始租用飛機做快運。其后,慢慢地,他決定買順豐自己的飛機。如今,順豐公司自有及租用全貨機26架。
近年來,隨著電子商務市場的爆發,王衛又開始做順豐的電商。其間,他甚至通過控股公司獲得了第三方支付牌照。物流業做大后,王衛要在電商和金融業務上開疆擴土。
互聯網時代他將順豐的服務范圍拓展到海外的同時,也不忘完善數據庫。一位信息化專家稱,就算順豐所有人一夜間離開,給王衛3天時間,他一樣可以重建一個順豐。這或許有些夸張,但擁有國內最大的民營快遞企業,過百億元的營業額、2200多家營業網點,“快遞哥”王衛的名頭也的確實至名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