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慶節后葉秩一天都沒有休息過,連續幾個周末都在開班子會。作為永安保險的副總裁,這家險企的創業元老感到了實實在在的壓力。
累,是新總裁蔣明走馬上任后送給員工的第一份禮物。“蔣總的要求特別高,任何一個工作都必須要有完成的時間節點,如果布置下去沒回音,他在會上是要批評的,包括副總。”葉秩坦言,這種不講情面的批評有時會讓人“心里毛毛的”。
原大地財險董事長蔣明履新永安保險總裁職位,這次“跳槽”在業內引起不小的波瀾。蔣明從事保險業30多年,在大地財險有8年的創業史。從保費收入來看,在蔣明執掌大地財險的幾年間,業務發展卓有成效。從2004年至2011年8年間,大地財險保費收入增長近10倍,年承保利潤逐年增長。2011年在承擔各類應付工資2億多的情況下,利潤仍超過7億元。
蔣明放棄國企體制加盟民企,從上海來到西北,這種不亞于“二次創業”的職業“遷徙”到底是為了什么?在塵埃落定之前,甚至連永安的員工也心存疑問,“蔣明真的會來嗎?”
與郭廣昌“一見鐘情”
復星入主永安
“從參加工作到現在,我都一直在國企。坦率地講,像我這個年齡,我這個經歷,在行業里面,我也不是隨便會到哪一家公司去的。”蔣明毫不避諱自己的選擇。
打動他的是,與復星集團掌門人郭廣昌的“一見鐘情”。
“我和郭總一見如故。盡管他年齡比我小,但他談到的一些理想和抱負還是蠻令我感動。我在保險業也做這么多年了,不愿意中途荒廢,希望為中國的民族保險業再做點貢獻。”
蔣明同樣被復星務實的工作態度所吸引。他有一次參加公司的活動,結束時已經到了下午兩點,大家要一起吃午飯。但他沒想到所謂的午餐就是郭廣昌和所有的高管在一起吃盒飯。“我都傻了,一般我們國企中午吃飯總歸還有小食堂可以吃。”
一次痛快的交談后,今年6月,蔣明受邀加盟復星,擔任復星集團副總裁,7月底被聘任為永安保險的總裁。據復星內部人士透露,這是目前復星對外引進的職位最高級別的人才,“直接給了副總裁的頭銜”。
蔣明覺得自己與郭廣昌之間的溝通“沒有什么太復雜的事情,一談就好了。”這無疑也暗含了復星對保險人才的渴求和背后為構建保險帝國的步步為營。復星一直在進行多元化投資,經營業務涉及保險、醫藥、房地產、鋼鐵及礦業等行業。但在復星集團的公開網站上顯示,投資板塊中首要提及的是保險,而在保險業中復星的主要投資是永安保險。
永安保險是國內唯一一家總部位于西部的全國性財險公司。據了解,復星集團目前持有永安保險53100萬股,占比19.94%,是第二大股東。
近年來,復星集團不斷伸展其在保險業的觸角。
2012年9月,復星國際與美國保德信集團合資籌建的人壽保險公司已獲得保監會的正式開業批復。復星與保德信各出資50%,這是中國第一家民營資本與外資合資的壽險公司,預計在今年內開業。
截至9月底,永安保險的總資產達到人民幣97.4億元,保費收入達到人民幣54.2億元,同比增長10.8%。另外,永安保險的業務繼續向全國擴張,上海分公司7月正式開業,內蒙古分公司也正在向監管機關申請開業驗收,至此,全國已有22家省級分公司。全國保險銷售公司也已于今年獲批開業,各地銷售分公司正在積極籌建中。
復星對永安的多次增資擴股,也表明其戰略投資意義大于財務投資。這同時是蔣明加入永安的一個重要原因。“保險業用通俗的話講,是為后人提供財產的,并不是一兩年就能發展起來的。復星做保險也一樣,更多的是考慮到整個保險業在中國的前景。從這個角度上看,可能其戰略投資意義更大。我覺得他們對保險業有信心,也有這個實力和能力。”
笨雞笨豬肉才香
電銷不會一勞永逸
但永安的現狀在業內并不容樂觀。
作為中小財險公司的一個典型代表,永安不久前才度過償付能力不足、管理基礎薄弱等困境,2010年首次實現承保盈利288萬元,整體盈利2.9億元。然而,承保盈利之后,面臨的是更加殘酷的競爭環境,不進則退。
“如果從總體上分析永安目前的經營狀況,就是‘三高一低’,綜合成本高、銷售費用高、賠付率高、效率低。這反映了我們的銷售能力、渠道和理賠質量、服務水準跟行業平均水平相比還有一定距離。”蔣明客觀看待現實,他的應對方法是“缺什么,補什么。在經營管理上,我不主張大而全,事實上也不太可能,只能一步一步推進。”
比如在銷售渠道的開展上他并不激進,相反十分謹慎。盡管電話銷售對于永安這樣的后進者而言目前已是一種生存保衛戰的需要,但蔣明的態度十分理智。“晚了不一定就完全被動。蔣總一再強調,對電銷要非常理性地去看待,不能把它作為一種打折手段,而是要作為一種新的服務手段,這必須加強合作。”葉秩說。
“沒有相配套的監管、從業環境,可能電銷再走下去會越來越窄。比如現在網銷就出現了,這也是迎合了90后、80后的年輕群體和網絡時代。”蔣明認為。
在蔣明心中,未來的永安應該成為一流的保險公司。這個一流并不僅僅是規模上的一流,而是“效益、服務、管理要一流”。
蔣明原先帶領的大地保險就可以稱得上行業里一流的公司,因為令他最滿意的是有兩項效益指標居行業前列:利潤率和賠付率。這說明他不但看重速度發展快,更在意效益與規模的同步發展。
如今這種思路顯然也復制在永安身上: 一開始永安保險就把效益放在了第一位,而不是規模第一。
“作為服務行業,今后保險業的競爭就是看服務誰好誰壞。針對服務我們會引入第三方進行打分考核,管理考核也完全可以量化。”針對理賠管理和服務,蔣明上任不到一個月,永安就開展了全系統理賠大檢查工作,主要圍繞理賠服務質量檢查、服務承諾兌現、服務措施的完善及理賠基礎管理等內容展開。檢查中發現,部分分公司在理賠過程中“跑、冒、滴、漏”行為較嚴重,不同程度存在虛假理賠。蔣明多次主持專題會議研究措施,并對存在違規行為的機構及責任人進行了辭退、誡勉談話、經濟處罰等嚴肅處理。
蔣明的理論是笨雞笨豬肉才好吃。“實際上,速度太快并不一定是好事。大家都買笨雞笨豬,肉格外香,營養也好。機械化養的豬和雞,成長太快,就不香。南方的樹木長得快,木質太松,不能做好家具,北方長白山、大興安嶺的木頭就好,生長幾十年、幾百年才成材,但木質堅硬,用途廣泛。”
正如眼下的蔣明并不愿過多涉及永安未來的上市藍圖,他更關注當下。“實事求是講,我現在還沒到這個時候,真的沒想這個問題。一個人的理想,是一步步實現的。我們對上市有期待,但目前并沒有規劃。我希望把公司打造成一個公眾公司,這不僅是股東的期望,也是社會的要求和發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