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為北京保利國際拍賣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保利拍賣”)的執行董事,趙旭最近忙碌異常,就在2012年保利春拍以30.3億元的總成交額獨占鰲頭完美收槌之后,他又領銜公司開始了新的拍賣征集。
7月1日,是保利拍賣成立七周年的日子,趙旭要主導公司向前再邁一大步。這位曾經的畫家、室內設計師、書畫經紀人,如今的收藏家、商人,一躍成為中國拍賣界的龍頭領跑者,不僅如此,如今他還致力于深度改變中國藝術品拍賣業的版圖,促進中國藝術市場的長效發展。
自20多年前求學時開啟了自己的收藏之路開始,趙旭就習慣了行走在藝術市場的前端。如今,中國拍賣行業歷經20多年發展,已經越來越細分,越來越深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在他看來,好的藝術品自從有了市場以來到現在是不會貶值的。“中國對藝術市場已經越來越重視,隨著經濟的增長,現在藝術市場又上了一個新的臺階。”趙旭主導下的保利拍賣公司,對于藝術市場的布局正日趨國際化,要培養更多的收藏家。
勤于變通的“拍賣客”
在趙旭的一手主導之下,保利拍賣的此次春拍歷經38個專場6天鏖戰,斬獲了30.3億元的總成交額,在中國藝術品春季拍賣中遙遙領先。這家成立僅7年的拍賣公司連續第八次位列中國大型藝術品拍賣會成交額首位。
趙旭認為這并非偶然。“每次我們去征集、去預展,都很努力。”
他愛折騰,也勤奮做每一次收藏、拍賣的功課。在公司7年的拍賣生涯中,他一直勤于變通和創新。
每一次拍賣征集,除了到已有的根據地繼續扎根之外,趙旭也要帶領隊伍去開拓新的地方。今年,他要帶領隊伍去哈爾濱、沈陽、大連更多新的地方進行征集,他們這次把保利拍賣的觸角伸到中國25個城市去,他們還要“走遍中國”。而且,不止是在中國密集布網,趙旭也正帶領公司揮師海外,進行深度挖掘。
每一次拍賣,他們也會在精心策劃之后,或是選擇不同的展館,或是推出新的拍賣內容。這次春拍,趙旭主導了兩個全新的專場:小提琴專場和國際知名設計師專場。
勤于變通的趙旭嘗到了甜頭。接下來,他要把國際知名設計師專場做大、加強,“不單是他們的作品,而且還要把雕塑、裝飾全部加在這個板塊,這樣我們會推出新的一條路來。”
此前保利拍賣的競爭力主要體現在近現代書畫、古代書畫、現當代中國藝術和古董上,而蘇富比、佳士得的業務線相對完善,趙旭也在主導保利拍賣進行全新業務線的開拓。
隨著經濟的發展,藝術市場看似廣闊實際上競爭也日趨激烈,“好的東西反而少了,想維持現在的成交額是難上加難。”趙旭也深知藝術市場的嚴峻性。
事實上,這個勤奮的“拍賣客”一直在主導公司不斷在形式上推陳出新。
在中國市場首開夜場拍賣之后,保利拍賣也不斷在打造拍賣與展覽相結合的生態鏈。7年前,在國內興師動眾地舉辦展覽還算是個稀奇事兒,但趙旭堅持“好的東西就是應該讓更多的人看到”,從保利的博物館開始把展覽辦了起來。
藝術品展出來給更多的人看,這位藝術市場的行家相信,只有這樣,才能有更多的人慢慢改變觀念,成為藏家。
趙旭被稱為中國拍賣界最年輕的掌門人。盡管他認為這個說法很“俗”,但正是在他的理念主導之下,保利拍賣在源源不斷補充新的更年輕的血液進去。
“我認為拍賣公司一定要年輕化,否則僅守傳統的話,拍賣公司就會被慢慢就會走入一個很狹窄的一個境界。”他相信只有這樣,公司的業務人員也才能及時地吸收新的觀點,從而達到吸納圖新。如今這個年輕的公司已經發展得日趨成熟,“部門眾多,盈利點眾多,買家眾多,貨源也是眾多,我們希望保持快速發展的慣性。”趙旭說。
這,或許是保利拍賣成功的秘訣。
他相信,只有勤于變通,與時俱進,才能把握住拍賣行業的走勢,行走在藝術市場的前端。保利拍賣如今在中國的藝術市場已經遙遙領先,眼下,趙旭正致力于讓保利拍賣往前再邁進一步。
長期的收藏家
“我是一個長期的收藏家。”趙旭說。
除了經常在公眾面前以保利拍賣執行董事的身份出現之外,趙旭也是位藏家。
早在1991年,還在上學的趙旭就收藏到當時價格較為合適的當代油畫、當代水墨,后來,他又收藏了黃胄、石虎、王明明、石齊等藝術家的作品。他是接觸收藏較早的人。
再后來,他又逐漸接觸到李可染、黃賓虹、徐悲鴻、齊白石的作品。到了90年代末,趙旭的書畫收藏已經初具規模,“當時就有四五十張齊白石的畫。”
慢慢的,趙旭也由偏愛收藏近現代書畫,轉向收藏部分古代書畫、油畫,以及一些玉器。以前每年趙旭都買幾百張畫;后來,他的收藏也隨著自己的拍賣生涯開始走向精細化。但趙旭的收藏是單體收藏,“我不會買很多的東西,每年就會買一些自己喜歡的、自己收藏板塊缺少的一些東西。”趙旭主導的是感性與理性并重的收藏。
這位長期的收藏家曾經通過淘汰掉一些作品來完善自己的收藏,他希望通過藏品的流通增加交流機會,提升收藏品位。“很多年前,中國藝術品的來源主要是國內的文物商店、畫家、藏家,而現在來源是全球化的,而且挖掘得很細。隨著市場不斷變化,收藏的品位、品質也不斷提高,藏家的收藏經驗和眼光也不斷提高,好的東西也不斷出現。”
收藏至今,趙旭在不斷完善自己的藏品的同時,也早已跳脫出了以畫養畫的收藏模式,更多的是靠做金融理財來進行資金補充。多年的拍賣行業經驗除了教會他更理性收藏之外,也讓他更清晰地認識了中國的藝術市場。
這20年來,中國的拍賣行業從零起步,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僅從數量上看,中國藝術品拍賣公司的數量已經相當于世界其他地區的總和,從品種上看,中國藝術品收藏的品種也多于外國公司。人們對于藝術品的收藏也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年前,中國經濟剛開始起步,人們忽略了收藏。現在,中國的經濟騰飛了,中國人的藝術品收藏也開始了爆發式的發展。中國的當代藝術也開始發展起來。收藏已成為中國人的一種時尚、一種習慣、一種追求。
趙旭感慨,過去可能翡翠、玉器這樣的老品種才能是單獨形成的收藏圈,現在就連紫砂壺、古籍、文獻、郵票、錢幣也形成了一個個收藏群體。
收藏中國藝術品的藏家99%都是華人,90%的買家在國內,近幾年來幾乎所有的大買家都在國內。這讓酷愛收藏、從事拍賣工作的趙旭感覺到中國的藝術市場未來無限美好。“我覺得海外的拍賣公司業務量還在不斷的萎縮,而于此同時,中國藝術市場的前景卻非常巨大”中國的藝術品市場非常火熱、活躍,很多藝術品在不斷回流,這讓趙旭感到很是欣喜。
但盡管如此,趙旭也坦承,中國的整個藝術市場來說現在仍然還處于起步階段。許多收藏家的藏品都需要不斷完善。
北京保利這家中國拍賣界的龍頭老大在不斷發掘更強陣容的精品的同時,也為完善中國收藏界的藏品做著巨大的貢獻,推動中國藝術市場向更前端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