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看港劇,每每劇中出現一位戴墨鏡、穿西裝、提方頭皮箱的人,便知道這人危險了。接下來的劇情,十之八九便是這個人如何被搶,而被搶來的皮箱里,裝的永遠是美元或金條。長大后再看港劇,墨鏡還在,西裝也還在,皮箱卻不見。有錢的標志是,翻出錢包,露出一排排的卡。
銀行卡的數量多寡,成了資產狀況和身份地位的象征。根據央行最新發布的《2011年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到2011年年末,全國累計發行銀行卡29.49億張,全國人均擁有銀行卡2.2張、信用卡0.21張。
小小的卡片替代了實物,也招來了風險。生活在當下的卡片時代,地球人誰沒丟過卡?翻開報章雜志,被復制、遭盜刷的報道已經屢見不鮮。在安全感成稀缺資源的今天,銀行卡到底有多不安全?
磁條卡的安全性等同普通VIP卡
銀行卡被復制,繼而被盜刷,似乎成了圍繞銀行卡而發展出來的經典案例,在現實生活中頻繁上演。
“不要以為銀行卡有多安全,其實從技術上講,跟一般帶磁條的會員卡、VIP卡沒有什么區別。”一位銀行工作人員表示。他說,目前市場上的銀行卡主要是以磁條來進行信息存儲的,因為磁條的存儲量非常小,不能進行很高的加密設計,因此讀取信息并不是什么難事。
芯片卡被盜刷 國內尚無案例
芯片卡究竟有多安全?
一個不容質疑的情況是,截至目前,全國尚未發生一起芯片卡被盜刷的情況。相比磁條卡,芯片卡由于增加了讀寫保護和數據加密保護,在使用保護上,采取個人密碼、卡與讀寫器雙向認證,具備很強的抗攻擊能力,很難被復制和偽造。
目前發行芯片卡最多的銀行是工商銀行。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年末,工行累計發行的各類芯片銀行卡2005萬張,占據市場九成以上份額。
南中國的經濟繁華地區廣東,一直走在芯片卡發行和推廣的前列。據廣東銀聯統計,全省已累計發行IC卡近400萬張;超市、便利店等場所共布放非接觸式應用受理終端逾31萬臺。
全國銀行卡換“芯”需1000億
一位資深銀行工作人員向記者透露,如果將全國20億張磁條卡換成IC卡,POS機、ATM機等一系列設備均需更換,需要支付至少1000億元,成本非常高。
他告訴記者,每張磁條卡的成本大約一塊錢,一張芯片卡的成本在20元左右,而除去上百億元的更換卡片費用,配套設施的升級改造則是一個更為浩大的工程。銀行卡換“芯”之后,銀行內現有的ATM機、多媒體查詢機以及柜臺內的讀卡器,必然要進行升級改造。再加上配套的宣傳材料發放、規章制度改革和員工業務培訓,這些都是阻礙芯片卡大量發行的重要原因。
據知情人士透露,截止到目前,全國已發行銀聯標準芯片卡3000多萬張,年底有望擴展到1.44億張。按照央行擬定的目標,消費者有望從2015年1月1日起,進入“芯片卡”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