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針對網絡信息時代對地方文獻知識管理的挑戰。利用lib2.0在資源建設和信息服務的技術和理念,研究探索構建一個基于lib2.0的網絡知識社區,以期解決區域協同在地方文獻聚集、共享和數字參考咨詢服務等技術同題。
關鍵詞:地方文獻;網絡知識社區;知識建構;數字參考咨詢;lib2.0
中圖分類號:G215.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0821(2012)07-0017-04
當前,共建共享成為地方文獻工作的重要方向,主要利用諸如TPI、TIPS、TRS、DESI、LSSP等信息管理系統建成地方文獻數據庫(或網)供用戶網上搜索和閱覽。雖然這些系統在知識聚集達到了良好的效果,但也存在不足:只依靠少數圖書館等信息機構、技術人員及管理人員的力量,忽視了大眾或其它信息機構對地方文獻知識的構建;要求比較大資金、技術、人員及其它投入,制約了中小圖書館、其它信息機構的參與和應用;與讀者缺乏互動性,缺少用戶根據自己的需求偏好對知識進行有效地過濾和選擇;只關注地方文獻的顯性知識的成果,忽視了知識學習與創新過程;對隱性知識管理的實施效果不理想,無法有效的對隱性知識進行挖掘和分享;只記錄正式的地方文獻信息,缺乏對非式地方文獻信息的管理,對地方文獻1篇博客、1個文件、1張圖表字畫、1個鏈接等小內容無法增加、修改、聚合和搜索,其使用效率大大降低。這些傳統信息管理系統的最大問題就是無論在知識的收集、分類、存儲上,還是在知識的共享、再利用和創新上,都只依靠處于少數圖書館、地方文獻開發人員、專家及知識管理人員的力量,而沒有看到大眾或用戶的力量。傳統的地方文獻信息系統無論是知識的廣度和深度上,還是信息咨詢服務方面,無法達到所期望的共建共享的要求。
lib2.0是Web2.0在圖書館應用,其核心是參與合作創新、共享,集合大眾智慧的思想,以及參與性、開放性、去中心化、聚合性、創新性、不斷更新、信息傳播以微內容為基礎等特征,每個人都可以向平臺貢獻自己的知識,使得知識內容更為豐富和深刻,知識的共享、交流溝通和加工更為順暢和富有成效,這些恰恰是傳統信息管理系統所欠缺的。利用lib2.0的理念和技術構建的地方文獻網絡知識社區,充分挖掘大眾智慧,推動地方文獻資源建設;同時增強數字參考咨詢競爭力,提升工作效率,應對知識經濟時代的挑戰。
1、地方文獻網絡知識社區概述
lib2.0是基于web2.0技術和服務理念提出來的有關圖書館服務模式,逐步深化到以用戶為中心。以合作參與為手段,以網絡知識社區為平臺的個性化知識服務模式階段。網絡知識社區是由于部分人對某一主題的共同興趣和知識獲取、交流需求而聚集,并通過在網絡環境下進行創造和共享相關知識的活動而結成密切互動關系的群體。地方文獻網絡知識社區的形成是由圖書館、地方信息發布機構以及部分愛好者對地方文獻的共同責任、共同興趣和知識獲取、交流需求而聚集,并通過在網絡環境下進行創造和共享相關知識的活動而結成密切互動關系的群體。地方文獻網絡知識社區實現地區圖書館間、圖書館與其它信息機構、圖書館與出版商、圖書館與其它政府部門以及與個體用戶間形成一種全新的多維合作共建機制。該網絡知識社區為用戶營造一個聚集地方信息機構、地方文獻學科專家、地方知識專家、參考咨詢員以及研究地方信息資源的綜合虛擬交流空間和學習研究環境,用戶可以在社區中進行小組討論、資源共享、學習,也可以自由與專家、圖書館員進行交流,相互請教或探討各種地方文獻方面的問題。該社區涵蓋了這個群體聚集起的成員、群體交流的網絡平臺、產出的知識以及群體的維持機制等因素。
2、構建地方文獻網絡知識社區的意義
2.1 便于地方文獻集聚,建立地方文獻共建共享體系
地方文獻具有隱蔽性、分散性的特點,給地方文獻聚集造成了難以解決的困難,尤其在網絡時代更甚。目前各圖書館地方文獻網、政府、企業和社會公眾建設的地方信息網或地方專題數據庫資源越來越龐大,但仍存在缺乏統一的地方文獻信息管理和服務機制平臺,數據標準規范不統一。信息發布機構之間互聯互通不足,業務協同困難,難以發揮整體優勢。因此,建立一個網絡知識社區,規范的地方文獻的收集、整理、利用和參考咨詢內容和機制,建立管理、維護、更新和使用的長效管理機制。使數據庫能夠不斷的擴展、完善,保證數據的一致性、鮮活性和準確性。地方文獻網絡知識社區是一個面向用戶的開放式資源建設模式。成為聯系各圖書館、各政府部門信息發布部門、服務參考咨詢員或地方文獻專家以及個體學習者的紐帶,形成一個開放式的地方文獻保障體系。
2.2 便于數字化檢索和進行數字參考咨詢,提升地方文獻信息服務水平
目前,各地方文獻數據庫或信息網僅提供資源瀏覽或檢索,無個性化的服務、個性化資源建設。一個由各圖書館、其它政府信息發布機構、用戶個體共同參與資源建設、管理和咨詢服務的地方文獻知識社區,任何個人、機構及專家學者都可以實現某一內容、類型的文獻的集聚,既可完善資源,并深受用戶的喜愛,還可實現眾多用戶或學者提供參考咨詢。知識社區實現將自己需要的服務添加進個人集成環境。系統還能根據用戶查詢習慣主動顯示或提供用戶所需的信息。地方文獻網絡知識社區是一個平等的交流平臺,學習者得到一對一或其它形式的解答或交流,吸引眾多的學者或專家在此平臺相互學習和進行參考咨詢。3地方文獻網絡知識社區的結構模型及機制分析
lib2.0通過借助Blog、Wild、Tag、Ajsx、SNS、Opensource、IM等web2.0的相關技術,在網絡上形成一個以信息資源共享、共生、共創為目標的知識社區,通過方便的網絡交流機制實現用戶、館員、圖書館以及相關機構的智力集成。這些技術的有效整合促使構建地方文獻網絡知識社區成為現實。地方文獻知識社區實際上是一個實踐社區、學習社區,是一個以地方文獻知識為中心由用戶個體(或學習者個體)、用戶共同體(學習共同體)、社區目標和地方文獻學科知識、地方文獻資源以及規則和知識建構等互動的要素組成的,其整體結構模型如圖1所示:
地方文獻網絡知識社區主要由知識管理、學習與參考咨詢和用戶信息管理3個子社區組成。知識管理社區實現對知識進行獲取、加工、分享、交流和管理,以及通過技術產生的隱性知識進行統一管理。學習與數字參考咨詢子社區的主要任務是由地方文獻信息組織者、參考咨詢者和學習者分別通過各自的界面利用各種資源來進行交流,實現學習和參考咨詢的目的。用戶管理子社區實現社區的用戶的管理功能。
3.1 地方文獻知識管理子社區
3.1.1 地方文獻知識管理子社區結構框架
地方文獻知識管理社區主要功能區有地方文獻知識庫管理和地方文獻知識構建管理。知識管理子系統平臺在學習者和學習資源間起到橋梁和紐帶作用,者緊密結合形成一個虛擬的網絡系統,同時也形成一個知識傳遞與交流共享的人際網絡。知識管理的子系統框架圖如圖2所示:
地方文獻信息與信息源:包括地方文獻書目、電子圖書、電子期刊、研究性學習資料整理后的特色數據庫、參考咨詢員、專家和某領域的科研工作者研究的地方文獻信息和知識。地方文獻知識中心主要由知識倉庫和知識地圖兩部分組成,作為知識社區的核心。建立一個知識倉庫,可以積累和保存信息和知識源,加快內部信息和知識的流動。實現組織內部的知識共享,包括搜索平臺、資源庫和隱性知識庫。地方文獻知識地圖是管理知識源與知識關系的管理工具或認知工具,也就是知識的庫存目錄,作為用戶檢索和瀏覽社區地方文獻知識的檢索人口。用戶界面是提供給學習者訪問知識管理系統的。學習者首先要在用戶界面進行登記注冊;注冊用戶通過身份驗證后,方能登陸知識管理系統,進行搜索、瀏覽或交流相關的學習內容和學習經驗。
3.1.2 地方文獻知識管理子社區的知識協作構建的結構機制
地方文獻網絡知識社區在更好地管理網絡中顯性知識的同時,還非常適合用戶協作知識建構,并在集體進行協作知識構建的同時,學習者個人也在進行知識的構建。協作知識構建是用戶在共同體互相協作參與地方文獻知識學習任務或問題等,最終形成各種觀點、思想、方法等智慧產品的過程。協作知識建構包括知識共享、論證、協商、創作和反思等過程。地方文獻知識社區知識建構系統框架如圖3所示:
地方文獻知識協作構建共同體有人員構成、環境設計和活動開展這3個因素。知識協作構建有圖書館、政府部門地方信息發布機構、個人用戶以及地方信息專家。圖書館及參考咨詢員可通過行政區域等級分布式分工構建地方文獻知識。知識社區知識建構共同體通過設置組群、豆瓣、blog、wild等lib2.0技術平臺參與設立地方文獻專題類知識建構,如圖書、期刊、地圖、族譜、地方志、私人信札、日記、書畫作品等。學習者在貢獻和共享的過程中會產生新的觀點、依據,提供新材料、原理,經過分析、討論和綜合,協作知識建構得以完成。知識倉庫接收各種來源的信息和知識,通過分類、組合和重組,變成有意義的知識簇,儲存在相應的庫中。知識倉庫是存放地方文獻資源主要包括地方文獻學科專題數據庫、書目數據庫、地方專題數據庫、數字圖書、數字期刊、協作歷史協作文檔、個人/小組成果、FAQ知識庫、典型咨詢案例文檔以及地方文獻學術交流工作研究成果等。
3.2 地方文獻協作學習與參考咨詢子社區
3.2,1 協作學習與參考咨詢子社區的內容
地方文獻協作學習與參考咨詢社區由網絡協作學習平臺、個人學習空間子系統、參考咨詢服務子系統和共享知識交流子系統構成。網絡協作學習子系統是為學習者提供一種全面而立體式的學習:學習者可按社區提供的模式做出知識學習計劃與安排,內容包括地方文獻學科課程以及區域地方文獻知識學習資源;所有學習者的個人空間通過RSS、Tag等又連接成一個縱橫交錯的大網,形成一個豐富的能夠提供知識與情感交流的學習資源庫。數字參考咨詢子系統提供各種協作參考咨詢的工具和平臺,由BBS、讀書平臺、問答平臺、wiki和Blog共同創作平臺以及參考咨詢互動平臺等基本模塊以及個人學習空間中留言版、RSS等支持協作參考咨詢等組成。個人學習空間子系統相當于社區學習者在社區中的家,學習者可以自由選擇社區提供的各種學習工具如個人日志、Blog、網摘等來組成自己的個人空間,可以在個人空間里自由創作自己的作品、學習心得。按照自己的喜好設計安排個人空間的界面風格等。個人學習空間分為個人資料管理、個人學習工具、界面定制和資源定制等。共享知識交流子系統為用戶提供地方文獻知識庫的分類瀏覽檢索界面查詢和學習地方文獻學科專題數據庫、地方文獻書目、圖書、期刊以及地方文獻學術交流工作研究成果等。
3.2.2 地方文獻學習與數字參考咨詢子社區的平臺
地方文獻學習與數字參考咨詢社區是一個支持學習者、組織者和參考咨詢員之間的交流實現網絡參考咨詢和學習的開放式平臺。地方文獻學習與數字參考咨詢子社區系統結構如圖4示:
地方文獻知識社區學習和數字參考咨詢服務平臺包括3層結構:存儲層、業務層(功能層)和服務層。存儲層的功能是對地方文獻各種數據進行格式和內容處理并存儲,支持數據的讀寫、存儲操作,為數字參考咨詢服務提供所需的資源支持。業務層執行整個平臺的業務邏輯,執行數字參考咨詢服務的具體任務,完成學習者的檢索、個人學習、協作學習和參考咨詢服務。服務層是由業務邏輯層所支撐,直接服務于用戶。用戶可以選擇適合自己學習的終端來獲取服務,包括各種客戶端軟件(如IM、E-form等)和各種Web組件(如Blog、Wiki等)來實現一些地方專題內容的討論,讓所有愛好者來解答。
3.3 用戶信息管理子社區
地方文獻知識社區的用戶主要分為圖書館及參考咨詢員、個體學習者或專家、政府部門地方信息發布機構3部分組成。用戶信息管理子社區由用戶任務管理子系統、用戶基本信息管理子系統和用戶文件管理子系統構成。用戶信息管理子社區是用戶管理社區的最基礎部分,它為其他兩個子社區提供基本用戶信息,管理控制其他兩個子社區的運行。用戶基本信息管理子系統,具有用戶基本信息和個性化特征進行管理,為其他兩個子系統提供基本界面及信息控制。用戶文件管理子系統對用戶所有的文件、E-mail、博客、通訊錄等進行添加、刪除、歸類、發布等。這兩種子系統都是對靜態數據進行管理。用戶任務管理子系統對用戶要做的任務進行動態管理,如日程安排、工作計劃、客戶關系管理等,通過系統設置,以實現任務的自動執行。
4、結束語
構建基于lib2.0的地方文獻網絡知識社區能有效地彌補傳統知識管理系統的不足,形成一種地方文獻的網絡知識管理和數字參考咨詢服務的全新模式。本文僅從基本層面對地方文獻網絡知識社區進行了分析,對于社區在實際的發展前景和發展方向缺乏實證研究。筆者希望在今后的研究中對這個問題進行詳細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