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如何忙碌,手邊總可以有一盞茶,除了解渴,還可以養心——在某一瞬間,如坐草木之間,如歸遠古山林,感受到清風浩蕩。有茶的日子就是一段好時光。
人在草木間
有一個耳熟能詳的說法:“書畫琴棋詩酒花,當年件件不離它。而今七事都更變,柴米油鹽醬醋茶。”“書畫琴棋詩酒花”屬于典雅的生活方式,而“茶”卻和柴米油鹽放在一起,難道尋常百姓家的茶事中也有什么佳趣嗎?
“茶”字從筆畫構成上講,就是“人在草木之間”。上有草,下有木,人在草木間,得以吸收天地精華,是茶真正的秘密。無論在辦公室,還是在家里,即便窗外滿眼是都市的水泥叢林,只要一盞清茗在手,人就仿佛驀然走進了草木之間。
《茶錄》上有這樣一句話,說茶“其旨歸于色香味,其道歸于精燥潔”。表達什么意思呢?茶從本意上來講,色香味俱全。表面看來,我們喝的是它的味道,實際上,茶有茶道。這種“道”與一般人理解的泡茶時的繁文縟節不同,而是指向人內心的一種典雅、清靜和高潔的大道。
當今社會,無論學習還是工作,節奏都過于緊張。讓大家經常去閉關,歸隱山林,躲到一個偏僻的地方居住一段時間,對大多數人都不太現實。那么,在緊張忙碌中,有沒有成本最低、時間最短的方法,讓我們的心靈澄凈清澈呢?
也許,那就是喝茶。林語堂先生說,“以一個冷靜的頭腦去看忙亂的世界的人”,才能體會出“淡茶的美妙氣味”。如此看來,品茶訓練的不是舌頭,而是大腦。
茶當靜品
那么如何喝茶呢?一定要喝昂貴的茶嗎?
《菜根譚》中說得好,“茶不求精而壺亦不燥”,喝茶不求很昂貴,不求非得是名茶,只要讓壺里一直不干就行了。“酒不求冽而樽亦不空”,酒也不一定非得是茅臺、五糧液等名貴好酒,只要讓酒樽中常有酒即可,喝的就是一個意趣。“素琴無弦而常調,短笛無腔而自適”,彈一張琴,吹一支笛,不一定要非常精到,畢竟不可能人人都成為技藝精良的樂工,只求自適,心里高興就行了。
在現實生活中,無論喝茶、飲酒,還是撫琴,求得自己心意暢快,自得其樂,就是人間好時節。
魯迅先生曾說:“有好茶喝,會喝好茶,是一種‘清福’。”人人都想享“清福”,但“清福”意味著什么,并非人人懂得。其實,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喝茶時心里能將瑣事暫且放下。
世人忙忙碌碌,總脫不開眼前這點煩惱。如今大家邀集一起去茶館,大多是為了談事,談到口干舌燥時,喝茶是為了解渴。喝了接著談,談了繼續喝,遠離了品茶的本意。真正的品茶是拋開滿腦子浮躁的思緒,保持心思的澄澈,讓自己的內心油然升起一種草木滋潤的怡然自得。
中國人有一個說法:“茶如隱逸,酒如豪士;酒以結友,茶當靜品。”喝酒可以熙熙攘攘、呼朋喚友,而喝茶還真是一件清靜的事。
回歸自然
談到茶的緣起,講到“心思澄澈”,就不能不提及一個人,他就是“茶圣”陸羽。“一生為墨客,幾世做茶仙”,是人們對他的評價。他作的《茶經》對中國文化之影響無可估量,著名詩人梅堯臣作詩贊道:“自從陸羽生人間,人間相學事春茶。”
陸羽說:“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茶大多生長于南方,其生長之地也頗有講究。“上者生爛石,中者生礫壤,下者生黃土”,上等之茶生長在巖石中,中等之茶生長在沙礫、沙土中,下等之茶則生長在泥土中。“野者上,園者次”,野生的最好,園林種植的次一等,而山陰下生長的茶最好不要喝,因其總不見陽光,過分陰寒、凝滯,喝了對身體不好。
喝茶,喝的是日月沐浴之下,山泉滋養之中,一年四季流動的自然之氣。喝茶,就是讓我們跟隨這種草木之性,真正將自己還原到自然之中。
陸羽在《茶經》里已告訴我們,人與自然之間的這點關聯是多么重要。所謂“茶之為用,味至寒。為飲,最宜精行儉德之人”,也就是說,人要注意自己的品德操行,為人節儉,德行高潔,這樣的人喝茶,清茶潤心,自然就會有默契。
周作人先生寫過一篇《喝茶》的散文,“我所謂喝茶,卻是在喝清茶……喝茶當于瓦屋紙窗下,清泉綠茶,用素雅的陶瓷具,同二三人共飲,得半日之閑,可抵十年的塵夢。”好一個“十年塵夢”,世事喧囂,人生紛擾,唯有喝茶時心思才能寧靜。
清閑之美
茶很清雅,不是濃郁的東西。真正的茶玩味的就是清和閑。記得我自己二十幾歲時,完全喝不慣茶,更喜歡濃醇的咖啡。咖啡里有本味的苦,有糖的甜,有奶的香。喝完一杯咖啡,感受那種百味含混的濃沉醇厚,頓覺渾身熱氣騰騰,陶醉不已。
喝茶,對少年而言的確太淡了。濃情對咖啡,清心品淡茶。人只有漸行漸長,在歲月中經歷了種種浮躁的事、煩惱的事、忙碌喧囂的事,再回到一杯茶中,才會感受到清淡里有一種雋永悠長。
如今的茶,有綠茶、紅茶、烏龍茶、普洱茶等等,品類繁多。而舊時人們喝的多是綠茶。
泡綠茶,古人講究“入座半甌輕泛綠,開緘數片淺含黃”,淡淡的幾片葉子泡在水里,慢慢地釋放出茶香時,清淺的綠色好像沏進了一片陽光。在這樣清淺的綠色里,你能聽見山風,能感受到山泉,一泡綠茶的前世今生都在清泉中被喚醒了。這種寫意之美,正是中國人對茶最迷戀之處。
喝如此清淡之飲顯然需要安靜。“獨飲得茶神,兩三人得茶趣,七八人乃施茶耳”,一個人跟一盞茶靜靜地交流,能得其神韻;兩三個人喝,頗有意思,能喝出茶趣,能喝出好友間的情投意合;如果七八個人群聚一起喝,就跟施舍茶一樣,不過是為了解渴而已。
可惜今天人們喝茶,往往呼朋喚友,人聲喧雜,雖是熱鬧,卻少了份清靜,越來越遠離茶神、茶趣了。
(來源:東亞經貿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