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茶區幅員遼闊,茶樹種植面積位居世界之首。根據茶樹品質、生態環境、茶類結構等,我國茶區被明確分為以下4大區。
●華南茶區
行政區域:福建東南部、臺灣、廣東中南部、海南、云南南部等。
土壤條件:以紅壤和磚紅壤為主,肥沃程度較高。
氣候條件:平均氣溫在20℃以上,雨水充沛,其中夏季雨水量最大,多數地方年降水量為1400~2000毫米,是一個高溫多雨、四季常綠的熱帶—南亞熱帶區域。
茶品種類:烏龍茶、紅碎茶、功夫紅茶、綠茶、花茶及六堡茶等。
●江南茶區
行政區域:湖南、江西、廣東北部、廣西北部、福建西北部、浙江大部、安徽東南部、江蘇南部、湖北南部小范圍地區。
土壤條件:以紅壤、黃壤為主。
氣候條件:平均氣溫在15.5℃以上,年降水量相對較豐富。
茶品種類:綠茶、烏龍茶、白茶、黑茶、黃茶等。
●江北茶區
行政區域:甘肅、陜西、河南南部及山東南部、湖北大部、安徽中部、江蘇小部分地區。
土壤條件:土壤以黃棕壤為主。
氣候條件:平均氣溫在15.5℃。
茶品種類:綠茶等。
●西南茶區
行政區域:云南中北部、廣西北部及貴州、四川、重慶大部與西藏小部分地區等。
土壤條件:以紅壤、黃壤為主。
氣候條件:平均溫度在18℃以上,年降水充足。
茶品種類:功夫紅茶、紅碎茶、綠茶、普洱茶、花茶等。
茶葉7大類別
我國茶葉的分類方法較多,并未達成統一標準,其中按照制作方法和品質差異的劃分,特別是根據茶制作中茶多酚的氧化聚合程度的劃分,目前還是比較科學的。主要包括以下7大類別:
●綠茶
綠茶屬不“發酵”茶,是我國產量最多的一類茶葉,以香高、味醇、形美、色綠等深受大眾喜愛。它一般需要經過殺青一揉捻一干燥等步驟制成。因其色澤和沖泡后茶湯青綠,故名綠茶。 ●紅茶
紅茶為一種全“發酵”茶,發酵程度高達80%,以紅湯紅葉為其基本品質特征,并因其干茶色澤和沖泡的茶湯以紅色為主色調,故而得名。它需要經過萎凋一揉捻一發酵一千燥四道工藝精制而成。
●烏龍茶
烏龍茶又名青茶,屬部分“發酵”茶,因外形色澤青褐,故而得名。烏龍茶的制作工藝復雜、費時,一般需要經過萎凋一搖青一殺青一揉捻一烘焙等工藝;其沖泡方法也很講究,有功夫茶之稱。
●白茶
白茶為我國茶類中的獨特珍品,屬輕微“發酵”茶,因其葉色、湯色均如銀裝素裹,故名。白茶的基本制作工藝為:萎凋一曬干或烘干。其色澤白而素雅、味道醇美。
●黃茶
黃茶的品質特征是黃葉黃湯、滋味甘醇、耐沖泡,主要由制茶過程中悶堆渥黃決定。黃茶是由綠茶演變而來的,即在綠茶殺青揉捻后干燥不足,加悶黃工藝其葉色變黃,從而產生黃茶。
●黑茶
黑茶因葉色黝黑或黑褐而得名,為藏族、蒙古族、維吾爾族等邊疆少數民族人民的生活必需品。黑茶的原料一般較為粗老、“發酵”的時間較長,基本工藝流程包括:殺青—揉捻—渥堆—干燥等。
●花茶
花茶屬于加工茶的一種,多用綠茶做茶坯,以茶葉和香花為原料,讓茶葉充分吸收花香,故名為窨花茶。花茶的制作工藝主要包括:茶花拌合一通花一散熱一起花一干燥等。目前,紅茶窨花越來越多。
(來源:學茶全面入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