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草長鶯飛,枝頭萌綠好時節。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從古至今,無論文人雅士,還是白丁布衣,都喜歡在這個季節出去走走。到山野里看看花,到江湖里吹吹風,借著春風搖曳的簇簇花影,換個心情,換種生活。
當然,如果沒有機會出門,哪怕是坐在桌前想一想,都會快意無比。
這就是春天的魅力。
其實,于生命和健康而言,陽春三月更具有不凡的意義。
按照中醫學上的知識,三月份來的時候,天氣回暖,肝氣易生,非常容易產生急躁或者焦慮,還會出現情緒波動的情形。不僅如此,在《黃帝內經》中,還有“冬不藏精,春必溫病”的說法。這些都提醒我們,春季到來之時,特別要注意保持平和心態,防止疾病發生。此外,中醫還認為,此時,如果配合進行針灸,還能疏肝理氣,滋陰養血。
這些藥理醫理,說起來似乎顯得有些深奧、晦澀。但春天來時,身體上出現的自我變化,卻是每個人都能體會的。除了情緒上的變化,眼澀頭昏、頸肩疼痛、腰膝酸軟等都有可能發生或經常發生。稍不注意,呼吸道疾病、消化道疾病、皮膚病也會不期而遇。
原來,春天在不經意間,還會給人帶來負擔。
在現實生活中,相比春天給予的那些快意,這些負擔有時候顯得不值一提,甚至被忽略不計,尤其是在萬物復蘇之時,大多數注意力,都在“亂花漸欲迷人眼”的風景里,被消磨得干干凈凈,很少去理會身體方面的某種變化——仔細想想,健康問題,不就是這些“沒注意”或“被忽略”累積起來的嗎?
百草回芽,百病發作。春季防病的確是個問題,讓我們從最簡單的衣、食、住、行開始,即注意春捂保暖;防止病從口入;保持開窗通風;多做戶外運動。這些每個人都懂得的淺顯道理,真正能全面堅守并實行的卻寥寥無幾。
快樂是自己的,身體也是自己的。莫讓春天的快樂在身體上打了折扣。
不管怎樣,春天依然是個好時節。一年之計在于春,趁著春天,趁著現在,好好為自己的身體做個健康計劃。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重新認識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