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在中醫中被稱為“先天之本”,是人體生殖發育的根源,臟腑機能活動的原動力。人的陽氣發源于腎,全身的陽氣都要從這里散布出來。但人不能只干活不吃飯,腎臟也是如此。
如果腎陽只有消耗而得不到補充的話,陽氣就會不足,這樣就難以抵御寒邪的襲擊。生活中,可以見到一些人到冬天手腳總是冰涼,怎么焐也焐不熱,就是因為陽氣太虛,溫養肌體有些力不從心。
不單單是這些,腎陽虧虛還會導致其他一些癥狀。腎虛容易產生肺燥,就是老百姓說的“上火”。此外有些人走上幾步就氣喘吁吁、腰酸腿軟,或是晚上剛鉆進被窩,沒多久就有陣陣尿意襲來,一晚上連續跑好幾趟,等等。如此種種,怎一個“煩”字了得。想要解決上述種種問題,根本辦法就是保護好我們的腎臟。
腎虛是春季感冒的罪魁禍首
人體在冬季如果過度消耗腎精、腎元,就會導致腎虛。冬季沒有收藏腎氣,春天人體各個臟腑又需要生發,生長的精、氣、神就會虧損。比如春季感冒,很多情況下都是由于腎陰虛,腎水不足生起內熱,使人口干舌燥,抵抗力低下,一旦受到自然界冷風侵犯,虛火熄滅,就會外感風寒,出現感冒癥狀。因此,要想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補腎是關鍵的一環。
中醫講,春季養肝、夏季養心、秋季養肺、冬季補腎,這是按金木水火土五行來說的。春季屬木,木主肝氣,水主腎,腎屬于水,水能含木(肝),因此,春季養肝很重要,但養腎也不能偏廢。如果春季不注意養腎的話,會出現腎虧的現象。
“虛則補其母”,春季養肝先需補腎
中醫有個觀點,叫“虛則補其母”。水生木,而腎為水,所以腎為母,肝為子。肝木虛時,不是補肝而是補腎。一般對于失眠煩燥、頭面烘熱等肝有虛火的患者,中醫上會用六味地黃丸來滋補腎水,以消肝火。也可針刺“曲泉穴”。曲泉穴性屬水,而水者腎,所以肝之虛癥,可用曲泉補之。
當然,對于一般家庭而言,這兩種操作并不具有實施性。這里教你一個簡單的辦法,可以起到補腎強肝的效果,那就是按摩涌泉穴。
涌泉穴位于人體足前部凹陷處,第二、三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處。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是腎經的首穴。《黃帝內經》就認為“腎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首先要有泉涌,然后才可有水流。“涌泉”即泉之涌也,腎經之氣就是從此處涌出灌溉全身各處的。
刺激涌泉的方法很多,可按摩,也可艾灸或是敷貼。最常用的就是用手心搓腳心,一直搓到皮膚發紅,有微熱感為止。因為手心是勞宮穴的位置,這樣可使心腎相交。另外還有一個簡單的辦法:找一個乒乓球放在腳·心,然后用腳踝帶動腳掌轉動,這樣就可達到按摩的效果,實施起來更加方便。記住,最好是在泡完腳之后。我國有首關于泡腳的民謠是這樣說的:“春天洗腳,生陽固脫;夏天洗腳,暑濕可祛;秋天洗腳,肺潤腸濡;冬天洗腳,丹田溫灼。”“生陽固脫”就是說可以升發肝陽,固攝住陽氣使其不外散。再加上足底按摩,便可起到雙管齊下的效果。這種補法不僅安全,而且為您省下不少費用,你是否心動了呢?當然了,對于肝臟出現疾病的患者來說,此方只能作為輔助療法,不可因此而放棄正規藥物治療。
補腎,關鍵在于對癥
一提到補腎,有些人可能立馬就來了精神:“補腎應吃××,廣告都是這么說的。”且不論這類產品是否真如廣告所言那么神奇,單就腎虛來講,也是分不同類型的。你如果連自己屬于哪種情況都分不清就亂服藥,無異于閉著眼睛打仗,不慘敗才怪。
疾病是如何生成的呢?中醫認為主要是陰陽失調引起的。中醫用藥,往往也是采去其多,補其不足,以使陰陽重新處于一種平衡的狀態之中。如果本來就多,你卻非要補;本來就少,你卻非要泄,只會使弱者愈弱,強者愈強,結果是越治越糟。
咱們再回過頭來說補腎。想要補腎,首先就得判斷自己是不是腎虛。如果腎臟原本健康你卻盲目濫補,只會將原來的平衡打破。這就相當于在一件新衣服上打一個補丁,好衣服也變成爛衣服了。
退一步講,就算腎虛了,也要分清是屬于哪種腎虛。腎虛一般分為腎陰虛和腎陽虛兩種,那么如何區分自己屬于哪種呢?有一個簡單的辦法,就是看看自己怕熱還是怕冷。陰虛是水少火多,這樣的人表現出來的是內熱癥狀,比如說臉發紅,口干煩躁,愛出汗,五心煩熱。五心是中醫術語,指的是兩手心,兩腳心,還有心口。陽虛是火少水多,表現出來的是寒癥,比如說四肢發涼,怕冷,面色蒼白等。
中醫一般傾向性認為,腎陽虛體現的是功能上的匱乏,而腎陰虛體現的是物質上的缺乏。這句話怎么來理解呢?比如說腎陰虛,如果消耗的物質比較多,比如說腎精這塊,就會出現腰膝酸軟、頭暈耳鳴、脫發、記憶力減退等癥狀。這樣的人要么生下來就比較弱,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先天不足”,要么由于性生活過于頻繁或是勞力過度。這里的“勞力”既包括腦力又包括體力。此類患者一般以中青年人為多。
腎陽虛主要體現在功能上,比如說男同志如果腎陽虛,陰莖的勃起就會無力,精液也會稀薄。如果是女人,還有可能會出現不孕的危險。腎陽虛一般多見于中老年人。當然了,兩者也有共同之處,比如說腰酸乏力,四肢酸軟等,這個是共同的癥狀。腎虛最忌諱的就是補反。比如自己明明是腎陰虛,卻服用壯陽藥,只會讓虛者愈虛,情況更加嚴重了。只有分清病情,在治療時辨證施治,才能見效。
腎虛不等于陽虛,補腎不等于壯陽,補腎不分男女,男人需要補腎,女人同樣需要補腎,補腎關鍵在于對癥。
春季是養腎與調理的好時機
春季是腎功能不佳患者進行養腎與調理的好時機,腎臟病患者在春天的生活調理不可忽視,腎虛要注重春季生活調理。
腎陰虛和腎陽虛表現的癥狀不同,用藥自然不同,一般來說腎陰虛多用六味地黃丸來調治,腎陽虛應該用桂附地黃丸來調治。除了中藥,適當進行食療進補也很重要。
一般來說,腎陰虛患者,如有腰膝酸軟、耳鳴頭暈、肺熱、舌質偏紅、咽燥等癥狀者,可選用海參、枸杞、甲魚、銀耳等,以滋補腎陰。而腎陽虛者,可選用羊肉、肉蓯蓉、肉桂等,以滋補腎陽,其表現多是畏寒肢冷、腰酸耳鳴等癥狀。
飲食要以清淡甘味為主,菜肴不可過成。高血壓病患者尤其要控制食鹽,每日3克以內。因為食鹽幾乎全部都從腎臟排泄,菜過咸、食鹽過多,會增加腎臟的負擔。
此外要注意飲水,春天天氣干燥,常有口干舌燥之癥。喝足水,不僅有利于腎臟的正常排泄,還可以滋潤皮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