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神醒腦
“北窗高臥鼾如雷,誰遣香草換夢回”,這是陸游(《試茶》詩中雅句,說明茶葉有提神醒腦作用。就連唐代大詩人白居易,也用“破睡見茶功”的詩句,來贊揚茶葉的提神醒腦作用。茶葉之所以提神,是因為茶葉中含有咖啡堿,而咖啡堿具有興奮中樞神經的作用。
利尿強心
俗話說:“茶葉濃,小便通。三杯落肚,一利輕松。”這是指茶的利尿作用,故飲茶可以治療多種泌尿系統的疾病,如水腫、膀胱炎、尿道炎等;對于泌尿系統結石,茶葉也有一定的排石作用。福建醫科大學曾在安溪茶區對1080人進行了調查,發現喝茶與減少冠心病的發生很有關系。不喝茶的人群冠心病的發病率為3.1%,偶喝茶的為2.3%,常喝茶的為1.4%。可見,常喝茶對預防冠心病確有好處。這是因為茶葉中所含的咖啡因和茶堿,可直接興奮心臟,擴張冠狀動脈,使血液充分地輸入心臟,提高心臟本身的功能。
生津止渴
《本草綱目》中說:“茶苦味寒,……最能降火。火為百病,火降則上清矣。”唐《本草拾遺》亦云:“止渴除疫,貴哉茶也。”尤其是在夏天,茶是防暑、降溫、除疾的好飲料。
消食解酒
飲茶能去油膩,助消化,逢年過節,加菜食葷,泡飲一杯濃茶,便容易化膩消食。這是由于茶中含有一些芳香族化合物,它們能溶解脂肪,幫助消化肉類食物。我國邊疆一些以肉食為主的少數民族深明此理,他們說:“寧可一日無油鹽,不可一日無茶飲。”茶之所以解酒,是因為茶葉中的咖啡堿能提高肝臟對物質的代謝能力,增強血液循環,有利于把血液中的酒精排出體外緩和與消除由酒精所引起的刺激。因此,在酒后泡飲好茶一杯,有助于醒酒和解毒。
殺菌消炎
實驗證明,茶葉對大腸桿菌、葡萄球菌等都有抑制作用,這是因為茶葉中的兒茶素和茶黃素等多酚類物質會與病毒蛋白相結合,從而降低病毒的活性。茶葉浸劑或煎劑,對各型痢疾桿菌皆有抗菌作用,其抑菌效果與黃連不相上下。
降壓、抗老防衰
茶多酚、維生素C和維生素PP,都是茶葉中所含的有效成分,這些有效成分能降脂、降血壓和改善血管功能。據《國外茶葉動態》報道,有80例高血壓患者,進行飲茶治療臨床實驗,能在5天之內使血壓恢復平常者有50例。一般認為:從降血壓說,綠茶療效優于紅茶。茶的抗老防衰作用,是茶葉中含有的維生素E和各種氨基酸等化學成分綜合作用的結果。在日本,據說“茶道”人士多長壽,而且氣色好、皮膚潤,這與他們經常飲茶有密切關系,故日本有人稱“茶葉是長生不老的仙藥”。
飲茶誤區新識
誤區1:濃茶可醒酒
許多人在飲酒尤其是醉酒后喜歡馬上喝杯濃茶,認為這樣做可以起到醒酒解酒的作用,其實這是一種認識上的誤區。事實上,濃茶并不能醒酒解酒醉,用濃茶來解酒醉,對人體健康是有害的。這是因為,酒進入人體后,90%的酒精由肝臟分泌的醇脫氫酶和醛脫氫酶分解為水和二氧化碳排出體外,如果酒醉后馬上喝大量濃茶,就會使大量乙醛(分解時的中間產物)通過腎臟從小便排出,從而使腎臟造成損害。飲酒過量會使人出現心悸、脈搏加快、頭昏、四肢乏力等現象。酒后飲濃茶會使上述情況加重,導致心律失常或者心功能不全,尤其是心臟功能欠佳的人,甚至可能出現生命危險。
誤區2:飽食后喝茶好
許多人還習慣在美食飽餐之后喝杯濃茶,以為這樣可以解油葷助消化。而醫學上的新觀點認為,飽食后喝茶不利于預防脂肪肝。因為茶葉中含有大量鞣酸,能與蛋白質合成具有收斂性的靶酸蛋白質,這種蛋白質能使腸道蠕動減慢,造成便秘,增加有毒物質對肝臟的毒害作用,從而引起脂肪肝。目前,在這個問題上專家推薦餐后30分鐘飲茶為宜。當然,預防脂肪肝最重要的是合理飲食、少飲或不飲酒和適當的運動。
誤區5:孕婦宜多喝茶
孕婦每天適當喝點茶特別是淡綠茶,對加強心腎功能、促進血液循環和消化、預防妊娠水腫有一定益處。但是,孕婦如果喝茶太多、太濃,尤其是飲用濃紅茶,會對胎兒產生不良影響。這是因為茶葉中含有一定的咖啡因,濃紅茶中含量更高。咖啡因具有興奮作用,可刺激胎兒,增加胎動,甚至危及胎兒的生長發育。國外有研究證實,孕婦若每天飲5杯濃紅茶,就可使新生兒體重減輕。茶葉中還含有鞣酸,鞣酸可與食物中的鐵結合成一種不能被機體吸收的復合物,孕婦如果過多地飲用濃茶則有引起妊娠貧血的可能,胎兒也容易出現先天性缺鐵性貧血。有試驗表明,服鐵劑時,飲用白開水鐵吸收率為21.7%,而飲濃茶鐵的吸收率僅6.2%。另外,茶葉中的鞣酸還具有收斂作用,過多地飲用濃紅茶,易誘發和加重孕期便秘,這對孕婦及胎兒都是十分不利的。
誤區4:多喝水和多喝茶一樣
有些便秘患者,醫生囑咐平時要多喝水,有飲茶習慣者便以為茶同樣也是水,于是就猛喝濃茶。這樣做是錯誤的。因為茶葉中含有的大量鞣酸,有很強的收斂作用,會影響胃腸的蠕動,從而加重大便燥結。四季飲茶
春季飲花茶
春天大地回春,萬物復蘇,人體和大自然一樣,處于舒發之際,此時宜喝茉莉、桂花等花茶。花茶性溫,春飲花茶可以散發漫漫冬季積郁于人體之內的寒氣,促進人體陽氣生發。花茶香氣濃烈,香而不浮,爽而不濁,令人精神振奮,消除春困,提高人體機能效率。
夏季飲綠茶
夏天驕陽高溫,溽暑蒸人,出汗多,人體內津液消耗大,此時宜飲龍井、毛峰、碧螺春等綠茶。綠茶味略苦性寒,具有消熱、消暑、解毒、去火、降燥、止渴、生津、強心提神的功能。綠茶綠葉綠湯,清鮮爽口,滋味甘香并略帶苦寒味,富含維生素、氨基酸、礦物質等營養成分,飲之既有消暑解熱之功,又具增添營養之效。
秋季飲青茶
秋天天氣干燥,“燥氣當令”,常使人口干舌燥,宜喝烏龍、鐵觀音等青茶。青茶性適中,青茶介于紅、綠茶之間,不寒不熱,適合秋天氣候,常飲能潤膚、益肺、生津、潤喉,有效清除體內余熱,恢復津液,對金秋保健大有好處。青茶湯色金黃,外形肥壯均勻,緊結卷曲,色澤綠潤,內質馥郁,其味爽口回甘。
冬季飲紅茶
冬天氣溫低,寒氣重,人體生理機能減退,陽氣漸弱,對能量與營養要求較高。養生之道,貴于御寒保暖,提高抗病能力,此時宜喝祁紅、滇紅等紅茶和普洱、六堡等黑茶。紅茶性味甘溫,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冬季飲之,可補益身體,善蓄陽氣,生熱暖腹,從而增強人體對冬季氣候的適應能力。
紅茶也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能夠強身補體,紅茶干茶呈黑色,泡出后葉紅湯紅,醇厚干溫,可加奶、糖,芳香不改。此外,冬季人們的食欲增進,進食油膩食品增多,飲用紅茶還可去油膩、開胃口、助養生,使人體更好地順應自然環境的變化。黑茶有近乎紅茶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