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價
¥25元
《一生健康》
作者:[美]雷·斯丹
譯者:王宇、鄭蕊、賴偉雄
出版日期:2010年1月
出版社:中國青年出版社
本書中,雷·斯丹博士列舉出了最前沿的醫學證據。助你擁有一個健康的體魄。這些健康生活方式不僅可以降低體重,同時也能夠降低血壓、膽固醇水平以及心臟病和糖尿病的發病風險。
當今,超過65%的成年人和30%的兒童體重超標或者肥胖,有1/3的兒童在一生中有患上糖尿病的可能性。然而,導致大多數人肥胖、血脂異常、高血壓、心臟病和糖尿病的最根本原因——胰島素抵抗,一直未能受到足夠的重視和治療。這些問題的解決之道,無法在藥物和現代醫學技術里找到,而在雷·斯丹博士于本書中詳細論述的簡單可行的生活方式改變上。
定價
¥24.8元
《食物有毒》
作者:[日]增尾清譯者:張軍
出版日期:2011年5月
出版社: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
人們對食品安全非常關注,特別是自從三鹿奶粉事件之后,食品添加劑的問題更是引起了人們的重視。每種非天然產品中都有食品添加劑,而且似乎是不可避免地存在于食品中。既然不能放棄所有食物,那么如何與這些食品添加劑和平相處就顯得十分必要。
本書由日本知名食品問題研究專家、暢銷書作家增尾清專業撰寫,作者傳授居家輕松化解食品添加物危險的安全飲食法。告訴大家別再只是因為食品添加物感到恐慌,而應該積極學會與食品添加物共處。
定價
¥210元
《電腦族健康枕邊書》
作者:崔云霞
出版日期:2010年6月
出版社: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
這是一部電腦一族健康保健的科普讀物,書中詳細地介紹了長時間使用電腦對眼睛、皮膚、脊椎、手腕、睡眠、生殖健康、大腦、心理等方面造成的直接或間接危害,并針對以上問題從日常習慣、體育鍛煉、飲食營養及心理調試等不同方面進行了深入淺出的闡述,給出積極的預防和治療方法,讓人能一看就懂,一試就通,從而使其成為電腦一族與“伙伴”健康相處的“枕邊書”。請翻開《電腦族健康枕邊書》,趕走由電腦帶來的健康隱患,為身心健康保駕護航!定價
¥29.8元
《不老書》
作者:[日]藤田紜一郎
譯者:張海燕
出版日期:2010年2月
出版社:武漢出版社
本書倡導一種一直到死都能夠快樂戀愛的不老秘訣。讓您即使年過花甲,也會去登山探險!讓您即使到了垂暮之年,也能盡情地戀愛和享受美妙的性生活!讓您即使現在年輕,也懂得提早為戰勝衰老而準備!
書中內容通俗易懂,輕松實用。所述觀點立足科學與實踐,又有獨到之處,并配以簡單輕松的漫畫作插圖,讓人一邊讀,一邊體味年輕,回歸年輕。這是一本真正的不老書!
《人間食糧》
作者:[法]安德烈·紀德
出版日期:2012年1月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作者簡介:
安德烈·紀德(Andre Paul Guillaume Gide.1869.11.22—1951.2.19),法國著名作家。保護同性戀權益代表。主要作品有小說《田園交響曲》《偽幣制造者》,散文詩集《人間食糧》等。1947年獲諾貝爾文學獎,“為了他廣包性的與有藝術質地的著作,在這些著作中,他以無所畏懼的對真理的熱愛,并以敏銳的心理學洞察力,呈現了人性的種種問題與處境”。
1927年版 序言
這是一本尋求逃避和解脫的書,人們按照慣例,認定書中寫的就是我。我謹借這次重印的機會,向新的讀者作幾點說明,使他們更準確地了解寫作這本書的背景和動機,從而不再把它看得那么重要。
一、《人間食糧》即使不算是一個病人寫的書,至少也是一個處于康復期的人,一個剛病愈的人。一個患過病的人寫的書。這個人像擁抱險些丟失的東西一樣擁抱著生活,他所抒發的激情就難免有些過分。
二、我寫這本書的時候,文學界矯揉造作之風盛行,空氣沉悶不堪,我覺得迫切需要使文學重新接觸大地,老老實實赤足踩在地上。
這本書與當時的審美觀悖逆到何種程度,只需看看它的全盤失敗就清楚了。沒有一個評論家提到過它。十年中僅僅賣了五百本。
三、我寫這本書的時候,剛剛結了婚,生活固定下來了。心甘情愿地喪失了自由,而這本書作為藝術作品,立刻大聲疾呼討回自由。我寫這本書時自然是完全真誠的,但我在披露自己的心靈時也是完全真誠的。
四、這里補充一句:我曾聲稱自己不會停留在這本書上。我所描寫的飄泊不定、無拘無束的狀態,其輪廓的勾畫,正如小說家描寫他的主人公一樣。主人公與小說家相像,但是小說家創造的,盡管我現在也覺得,我在勾畫那種狀態的輪廓時。未能脫離自我,或者說未能使自我脫離那種狀態。
五、人們通常根據這本供青年人讀的書來評價我,似乎《食糧》中的倫理道德,就是我生活中一直遵循的倫理道德。仿佛我自己帶頭不遵循我在書中對青年讀者提出的忠告:
“扔掉我這本書,離開我吧。”是的,我立刻離開了寫《食糧》時的那個我。現在倘若檢討自己的一生,我發現其主要特點遠非前后不一,相反正是始終如一。這深深扎根于心靈和思想中的始終如一,我覺得非常難得。你能告訴我哪些人臨死前看到自己一生中打算完成的事情都完成了嗎?我肯定是他們之中的一個。
六、還要補充一句:有些人在這本書里只看到或者只愿意看到,對欲望和本能的歌頌。我覺得這未免有點短視。我每次重新翻開這本書,從中所看到的,則更多的是對清心寡欲的謳歌。這正是我忘掉其他一切而銘刻心中的東西,也是我始終不渝的東西。正如我隨后將談到的一樣。后來我正是使《福音書》中的教義與這一點相結合,從而在自我忘卻中最完美地實現了自我,實現了幸福的最高要求和無限的可能性。
“但愿這本書能給你教益,使你對自己比對它更感興趣,進而對其他一切比對你自己更感興趣。”這句話在《食糧》的引言和結尾中你會讀到,為什么非要我重復不可呢?
安德烈·紀德1926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