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側上瞼下垂是眼科和整形外科常見的一種疾患,影響患者的容貌,對身心健康和視力發育也會有不同程度的影響,盡早矯治極為重要。對于提上瞼肌功能尚好的單側輕度上瞼下垂患者,筆者采用瞼板結膜切除術來治療,取得了滿意的手術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臨床資料:2004年4月~2010年12月,共治療24例先天性單側上瞼下垂患者,男6例,女18例,年齡18~43歲。其中左側11例,右側23例。輕度9例,中度15例。上瞼下垂量為1.5~3.5mm。
1.2 術前評估
1.2.1 排除其他疾?。喝缰匕Y肌無力、下頜瞬目綜合征等導致的上瞼下垂。
1.2.2 下垂量的測定:患者取站立位,壓住額肌,睜眼平視正前方。兩側眼裂高度之差即為下垂量。計算出的下垂量即為術中要切除的瞼板結膜的寬度[1]。
1.3 手術方法:術前以1%丁卡因滴眼液2~3滴滴眼,常規消毒鋪巾,1%利多卡因(加1:200000腎上腺素)作局部浸潤麻醉。按重瞼切口切開皮膚,于切口下唇皮下分離至睫毛毛囊根部。剪除瞼板前的眼輪匝肌,充分暴露瞼板。于上瞼結膜囊內墊入護眼板,按術前測量的下垂量為切除寬度,在瞼板中部全長作一梭形瞼板結膜全層切除。注意勿損傷提上瞼肌在瞼板上緣的附著點。以7-0普理靈線間斷縫合瞼板切口,注意勿使縫線穿透結膜。皮膚切口按常規重瞼術縫合。術畢囑患者坐起檢查患者睜閉眼的狀況,上瞼的高度、弧度及雙眼的對稱度,有無倒睫、瞼球分離、瞼結膜脫垂等[2](圖1、2)。
1.4 結果:患者共24例24眼,術后即刻可見雙眼高度對稱,無眼瞼閉合不全。其中5例患者術后眼球轉動時有輕度不適,4~5天后消失。隨訪6~12個月,所有術眼重瞼弧度均滿意,均未再出現上瞼下垂,無暴露性角膜炎、瞼外翻、瞼球分離等并發癥發生。
2 討論
2.1 上瞼下垂指由于提上瞼肌的功能減弱或消失,以致張眼時,上瞼瞼緣位置低于正常,部分或全部遮蓋瞳孔,影響正常視野的情況[3]。單側上瞼下垂對于術后雙眼對稱度的要求更高,對手術者的技術水平也要求更嚴格。提上瞼肌縮短術和額肌瓣懸吊術是臨床上常用的兩種矯治上瞼下垂的術式,但術前縮短量的確定復雜,術后效果受提上瞼肌影響的程度不明確,結果常常難以令人滿意。
2.2 瞼板為致密的結締組織構成,質硬如軟骨,是眼瞼的支架,部分瞼板切除并不影響其對眼瞼的支撐作用,術中也不損傷提上瞼肌的正常結構與功能,因而該術式更符合生理要求。根據術前測量,“缺多少,切多少”,該術式基本上能做到“切多少,提多少”的效果,術前評估較易把握,術后雙眼的對稱度也更好。
2.3 瞼板切除的寬度有限,切除量超過瞼板寬度的60%時易造成瞼內翻,并會影響瞼板腺的功能[4],因此部分瞼板結膜梭形切除術對于提上瞼肌功能良好(即提上瞼肌肌力在4~6mm以上的),瞼板發育正常的輕度上瞼下垂患者,是一種比較理想的手術方式[5],對于重度上瞼下垂,單純采用該術式尚不能達到良好的療效。
2.4 在切除瞼板結膜時,一定要在護眼板保護下操作,應保留瞼板上、下緣,中間部分梭形切除,然后做瞼板切口間斷縫合??p合時從一側結膜入針,從瞼板腺層次出針,不要穿透瞼板,以防術后摩擦眼球引起不適。在切除、縫合瞼板的步驟中,特別強調護眼板的應用,以防誤傷角膜,引起嚴重并發癥。健側單瞼的患者可同時行對側的重瞼術,在瞼板懸吊時,可先縫合懸吊患側,健側再根據患側的高度進行調節。
2.5 總之,瞼板結膜切除術操作簡單,容易掌握,手術損傷小,術后反應輕,恢復快,術后并發癥出現幾率極小,療效確切,是治療輕度單側上瞼下垂較理想的術式。
[參考文獻]
[1]馬杰,張建華,李丹,等.部分瞼板結膜全層切除治療輕度上瞼下垂[J].眼外傷職業眼病雜志,2004,26(10):686-687.
[2]Takahashi Y,Kakizaki H,Mito H,et al. Assessment of the predictive value of intraoperative eyelid height measurement in sitting and supine positions during blepharoptosis repair[J].Ophthal Plast Reconstr Surg,2007,23(2):119-121.
[3]張滌生.張滌生整復外科學[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2002:287.
[4]Ayala E,Gálvez C,González-Candial M,et al. Predictability of conjunctival-Müellerectomy for blepharoptosis repair[J].Orbit,2007,26(4):217-221.
[5]Patel SM,Linberg JV,Sivak-Callcott JA,et al.Modified tarsal resection operation for congenital ptosis with fair levator function[J].Ophthal Plast Reconstr Surg,2008,24(1):1-6.
[收稿日期]2011-11-22 [修回日期]2012-01-28
編輯/張惠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