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索一種新的操作簡單、實用性強的修復單側唇裂術后繼發紅唇畸形的手術方法。方法:設計紅唇雙葉瓣矯正單側唇裂術后紅唇畸形。結果:所有病例術后切口均甲級愈合,旋轉固定的唇粘膜瓣色澤紅潤血運良好,左右側紅唇組織厚度一致,口哨樣畸形消失,唇珠明顯。結論:應用紅唇雙葉瓣法可以同時矯正兩側紅唇厚薄不均、口哨樣畸形及唇珠不明顯等多種唇裂術后繼發紅唇畸形,方法簡潔,術后效果確切,是可行的且較理想的手術方法,值得推廣。
[關鍵詞]唇裂術后繼發紅唇畸形;雙葉瓣;紅唇畸形
[中圖分類號]R7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6455(2012)03-0400-03
Repair of secondary vermilion deformity of unilateral cleft lip with bilobed flap of vermilion
WEI Pei,LIANG Jie
(Institution of Plastic Surgery,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dong Medical College,Zhanjiang 524001,Guangdong,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a new simple,practicable operation method in repairing secondary vermilion deformity of unilateral cleft lip. Methods Vermilion bilobed flap was designed to repair secondary vermilion deformity of unilateral cleft lip. Results The incision of all cases were healed,rotated fixed vermilion mucosa flap with ruddy color and good blood supply,tissue thickness in left and right side lip was even,whistle deformity disappeared,lip beads apparent. Conclusion Whistle deformity,uneven thickness of vermilion and obsolete tubercle are corrected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vermilion bilobed flap.It is a feasible and ideal operation method with exact postoperative effect,is worth popularizing.
Key words:secondary vermilion deformity of unilateral cleft;lip bilobed flap;vermilion deficiency
唇裂是口腔頜面部最常見的一種先天性畸形,發生率約為1:1000。可單側或雙側發病,單側中左側居多,左右比例為1.5:1~2:1[1]。目前,修復單側唇裂多采用Tennison法和Millard法。無論那種術式,由于患者本身的條件、唇裂畸形程度、術者的臨床經驗、手術技巧及手術方法的選擇、圍手術期的治療、術后瘢痕攣縮,以及唇部組織的異常發育和年齡增長等因素的影響,術后常繼發不同程度的唇鼻畸形,其中紅唇畸形最常見且直接影響患者就業、社會交往及心理[2-5]。臨床報道,單側唇裂術后繼發的紅唇畸形的修復方法較多,但通常只能解決其中的單個問題。筆者利用紅唇雙葉瓣修復單側唇裂術后繼發的紅唇畸形,可以同時解決左右紅唇厚薄不均、紅唇口哨樣畸形、唇珠不明顯多種紅唇畸形問題,取得較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臨床資料:選擇單側唇裂術后兩側紅唇厚薄不均、紅唇口哨樣畸形、唇珠不明顯的患者。篩選后病例共15例(男9例,女6例),年齡12~26歲,平均18.5歲,左側10例,右側5例。
1.2手術方法
1.2.1紅唇雙葉瓣的設計:在全身麻醉加雙側眶下神經阻滯麻醉下,制備紅唇雙葉瓣。依手術示意圖在口哨畸形縱向凹陷瘢痕上設計A瓣,長軸同瘢痕長軸。長度最長可達牙齦溝,寬度最寬處為兩側紅唇粘膜厚薄差距的1/3。于患側紅唇粘膜干濕唇交界偏向濕唇側設計B瓣,寬度約為兩側紅唇粘膜厚薄差距的2/3。同時,在健側紅唇粘膜薄弱處干濕唇交界處設計A瓣插入切口,長度可根據具體情況靈活調整(如圖1~3)。
1.2.2手術過程:沿手術設計線切開紅唇粘膜層深及口輪匝肌淺層,自口輪匝肌淺層掀起雙葉瓣。雙葉瓣完成制備后,將A瓣旋轉90°至健側紅唇薄弱處切口,同時改善唇珠外形及矯正兩側紅唇厚薄不均,創緣分層縫合。如唇珠外形改善不明顯,還可延長口腔側粘膜瓣,將遠端粘膜層去除,將粘膜下層向內側折疊,進一步加強唇珠形態。同法將B瓣向下、向口腔側A瓣供瓣區旋轉,與適當的位置縫合,修復口哨畸形。B瓣供瓣區直接拉攏縫合。
1.2.3療效評估:術后7天觀察左右兩側紅唇厚度一致,唇珠位置形態良好,紅唇切跡消失;否則為手術失敗。
2 結果
術后第7天,所有患者手術切口均無明顯感染及異常滲出,旋轉固定的唇粘膜瓣色澤紅潤血運良好,無粘膜瓣缺血壞死。術后恢復良好,均甲級愈合。隨訪見唇部形態明顯改善,手術效果滿意。
3 典型病例
某男,16歲,以左上唇裂修復術后外觀欠佳14年為主訴入院。患者出生后即被發現左上唇不連續,有一明顯裂隙,診斷為先天性左側唇裂III度。2歲時行唇裂修復術,術后恢復可。現隨年齡增長,上唇畸形明顯,影響外觀,為求進一步改善上唇外觀來診。查體:上唇左側自鼻基底部到唇紅緣見一斜行瘢痕;左側紅唇較右側稍厚,見一明顯凹陷行切跡,呈“口哨樣”畸形;唇珠不明顯。患者入院完善相關檢查后,于2011年6月在全身麻醉加雙側眶下神經麻醉下應用紅唇雙葉瓣法行單側唇裂術后紅唇畸形矯正術,術后應用抗生素3天,術后恢復良好,7天拆線。術后3個月隨診,唇部形態改善明顯,手術效果滿意(如圖4~7)。
4 討論
4.1 雙葉皮瓣是一種特殊形式的局部旋轉皮瓣,該皮瓣由兩葉(兩個相連的皮瓣)組成,兩葉相隔一定角度,共基于一個蒂,相當于兩個異位皮瓣。臨床多用于顏面部腫瘤切除后缺損的修復。現也有將雙葉瓣用于修復手掌背側、背部、鼻部等多部位的缺損修復,但應用紅唇雙葉瓣修復單側唇裂術后繼發紅唇畸形的報道還較少。目前來講,紅唇畸形矯正的方法大體分為兩類:一類是利用上唇自身的組織,另一類是利用鄰位或遠位的組織[6]。對于極輕度的畸形可以直線切開剝離,口輪匝肌做瓦合式縫合,粘膜層直接拉攏縫合;輕度的畸形可采用“V-Y”推進術、“Z”成形術或僅設計單葉粘膜瓣修復即可。對于其他稍重度的畸形有報道用瘢痕組織瓣法[7]、唇紅粘膜肌瓣法、三角瓣法、交叉唇瓣法、改良的Millard法、雙側紅唇推進法等方法進行修復。但以上所用的修復方法都有其局限性,如“V-Y”推進術、“Z”成形術雖然設計方便,手術效果確切,但提供的組織量較少,大多只能矯正單一畸形;瘢痕組織瓣法設計容易,粘膜瓣的顏色質地比較接近,有利于唇珠的形成,但提供的組織量亦較少,且不能在修整紅唇瘢痕的病例中應用,會影響到紅唇瓣的血供。針對以上情況,筆者經過對比斟酌提出了紅唇雙葉瓣法修復單側唇裂術后紅唇畸形,并且均收到了良好的術后效果。
4.2 雙葉瓣法修復顏面部及肢體其他部位皮膚軟組織的缺損均已獲得穩定的效果。龍劍虹[8]曾嘗試用白唇雙葉瓣法修復唇裂術后繼發唇部畸形,效果肯定;后有宋濤[6]等用單側紅唇粘膜瓣修復單側唇裂術后繼發紅唇畸形,術后隨診效果確切。現筆者在上述方法的基礎上,應用改良的紅唇雙葉瓣法修復單側唇裂術后繼發的紅唇畸形,效果確切。
4.2.1利用皮瓣蒂部貓耳重塑唇珠外形:在手術設計的過程中,蒂部的設計很關鍵。蒂部的位置及旋轉角度影響到唇珠的位置及外形。術中事先要目測估計與上唇相匹配的唇珠的位置及外形,盡力保證在旋轉A瓣修復紅唇薄弱側時,旋轉形成的貓耳剛好落于唇珠處,以便重塑唇珠外形。
4.2.2合理利用瘢痕組織瓣加強唇珠形態:無論是唇裂I期修復術,還是唇裂術后繼發畸形修復術,一個很重要原則就是要愛惜組織,盡量少切除組織。在該術式中筆者不僅沒有切除、浪費任何組織,而且還可以充分的利用唇裂I期修復時遺留的瘢痕組織。首先,筆者利用了紅唇切跡處縱向瘢痕組織旋轉來填充薄弱側紅唇不足。其次,當A、B瓣做相應的旋轉后,如果上唇切跡或唇珠組織量不足,切跡不能完全修復,我們可設計利用蒂部在紅唇緣附近的白唇瘢痕瓣,去除瘢痕組織表層皮膚,保留皮下組織及肌層內的瘢痕,形成一蒂在下方的含皮下、肌層瘢痕的組織瓣。然后在紅唇緣附近打隧道,向下內方旋轉瘢痕組織瓣,充分修復紅唇切跡,加強唇珠形態。
4.2.3組織“相容性”上下唇均可以分成3部分:皮膚部(也叫白唇)、紅唇部(俗稱干唇)、粘膜部(俗稱濕唇)。各部分都有其特定的生理解剖位置,各司其職。在雙葉瓣的設計、旋轉固定中我們也充分的考慮到了這一問題。如我們將A瓣插入薄弱區的位置選擇在干、濕唇交界偏向濕唇側,保證取自濕唇側的組織最終仍定位于濕唇區域。同法設計B瓣,并旋轉B瓣于A瓣供區。旋轉各瓣于其正常的生理解剖部位,保證其正常發揮生理功能,避免帶來干濕唇異位帶來的濕唇表皮剝脫等不良反應,對維持其正常生理解剖關系具有重大意義。
4.2.4超長寬比例紅唇雙葉瓣的設計:通常雙葉瓣皮瓣長寬比例在1:1~2.5:1,比例過大皮瓣有缺血壞死可能[9]。但紅唇粘膜處血運較豐富,且筆者在設計皮瓣時有意帶上淺層口輪匝肌,既不影響原口輪匝肌功能,又有助于提高紅唇瓣血運,因此可設計超長寬比例的皮瓣。在利用紅唇雙葉瓣法修復唇裂術后畸形的病例中,筆者為增加修復組織量,曾設計最大長寬比例為5:1~6:1,且未發現皮瓣有壞死改變,術后修復效果滿意。
紅唇雙葉瓣的設計相對比較靈活,且可以最大程度的滿足修復紅唇畸形的需要。同時,紅唇雙葉瓣來自于紅唇,術中選擇質地、色澤、厚度一致的紅唇皮瓣修復紅唇畸形,不僅可以達到簡單的畸形修復目的,而且還具有重要的形態再造價值,可以達到最理想的修復效果。
總之,應用紅唇雙葉瓣法修復單側唇裂術后繼發紅唇畸形是較好的手術方法,操作簡單,手術效果滿意是可行的較理想的修復方法,值得推廣。但是,不論采用何種紅唇修復方法來修復紅唇畸形,都難以達到紅唇天然的美學形態,因此唇裂I期手術的設計和操作對紅唇外形具有很大的影響。在唇裂I期手術設計上必須遵循上唇的生長發育規律,將健、患側上唇的差異縮小到最小,為唇裂II期修復創造較好的條件。
[參考文獻]
[1]柳大烈,艾玉峰.美容外科學[M],2版.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269.
[2]成 鋌,趙 敏,戚可名,等.唇裂術后繼發畸形患兒行為問題的調查研究[J].中華整形外科雜志,2004,20(3):194.
[3]Talmant JC.Nasal malformations associated with unilateral cleft lip[J].Scand J Plast Reconstr Hand Surg,1993,27(3):183.
[4]李海東,尹寧北.單側唇裂術后繼發紅唇畸形整復[J].現代口腔醫學雜志,2010,24(02):103-105.
[5]荀文興,鄒敬才.Abbe瓣修整單側唇裂術后上唇過緊畸形[J].中國美容醫學,2008,17(6):850-851.
[6]宋濤.紅唇粘膜瓣修復單側唇裂術后繼發紅唇畸形[J].中國美容醫學,2010,19(6):843-845.
[7]Mitsukawa N,Hosaka Y.Secondary correction of deformities of the vermilion with exposed oral mucosa after cleft lip repair[J].Craniofac Surg,2008,19(5):1370-1373.
[8]龍劍虹.雙葉瓣修復唇裂術后繼發唇部畸形[J].湖南醫科大學學報,1998,23(2):167-168.
[9]馬 奇,程 健.雙葉皮瓣的設計與臨床應用[J].浙江醫學,1994,16(5):278-279.
[收稿日期]2012-01-09 [修回日期]2012-02-02
編輯/何志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