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上殘根殘冠的保留與修復對于維持牙列完整和咀嚼功能具有重要意義,目前通常采用樁核及全冠修復技術保留殘根殘冠。金屬樁核因其良好的機械性能已在臨床上應用兩百余年,并且仍在廣泛應用,但是由于其機械特性與牙體差異較大,從而影響到其固位力,增加了對剩余牙體的應力,因此發生根管壁折裂的風險較高,而且還存在不透光性、致敏性、牙齦染色、影響磁共振成像等缺陷,因此近年來國內外一些學者開始研制應用新的根管樁,特別是彈性模量與牙本質相近的纖維樁應用日益廣泛[1]。本研究對復合樹脂加強型玻璃纖維樁和鑄造金屬樁修復、保留后牙殘根殘冠的臨床效果進行了對比研究。
1 資料和方法
1.1 研究對象:171例患者共計182顆需要進行根管樁核治療和全冠修復前、后磨牙,隨機分為纖維樁核修復組(纖維樁組)和鑄造金屬樁核修復組(金屬樁組),每組患牙91顆。纖維樁組患者85例(男49例,女36例),年齡19~69 (44.5±9.6)歲;對照組患者86例(男49例,女37例),年齡19~70(44.8±10.0)歲。兩組在年齡、性別和牙體缺損的牙位和程度等方面的無顯著性差異。排除標準為患有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及其它嚴重的全身性疾病。
1.2 材料與方法:對患牙進行徹底、完善的根管治療,觀察7~10天患牙無癥狀,方進行常規根管預備。根據X線片測量牙根長度,預備深度為根長的2/3,根尖部保留4~5mm根充物以保證根尖封閉,仔細打磨根管壁,做到管壁光滑無倒凹,并磨除薄壁、弱尖及無基釉。纖維樁組根據根管的粗細及長度,選擇合適的的玻璃纖維樁(3M公司,美國),并調改樁的長度。將雙固化樹脂(3M公司,美國)混勻,導入根管內,插入備好的纖維樁粘固,再用其制作樹脂核。然后進行牙體預備,排齦、取模,制作烤瓷全冠或全瓷冠。金屬樁組采用傳統兩步法制作金屬樁核,第一步用嵌體蠟制作樁核蠟形,鑄造出樁核(鑄造鎳鉻合金樁核,Heraeus,德國)試戴后,用玻璃離子水門汀將鑄造的金屬樁核粘固于預備好的根管內;第二步縮齦后制作齦緣處90°肩臺,寬度1.0mm,再取模制作烤瓷全冠。囑患者1、6、12、24個月按時門診復查。
1.3 臨床療效評價療效:成功:患牙牙根無折裂,樁核無松動脫落,功能恢復良好,修復體邊緣密合、完好無松動,X線片根尖區無陰影或原有根尖區陰影無擴大。失敗:牙根管壁折裂,樁核松脫,明顯咬合痛、不能行使咀嚼功能,反復發作的根尖周炎,符合其中1項者即為失敗。
1.4 統計學處理:所獲兩組治療及并發癥觀測值數據采用SPSS 11.0統計分析軟件進行統計分析,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
2 結果
所有病例均隨訪2年后判斷成功與否,金屬樁組成功修復患牙86顆,失敗5顆,分別為3例患者(患牙)根管壁折裂,2例根尖周炎癥反復發作,纖維樁組成功90顆,失敗1顆為根管壁折裂,其余病例,修復體性能優良,未出現根尖周炎表現,成功率高于金屬樁組(P<0.01)。另外金屬樁組出現4顆出現牙齦紅腫并有深牙周袋,8顆牙齦染色,2顆冠緣著色,纖維樁組未見牙周、牙齦病變及牙齦染色、冠緣著色,纖維樁組的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金屬樁組(P<0.01),見表1。
3 討論
金屬鑄造樁的機械強度較高,因此被廣泛應用于殘根殘冠的樁核修復,但是在其長期應用中顯像出的諸多弊病越來越引起重視。首先,由于金屬樁與牙體組織的彈性模量差異較大,由于樁核與牙體組織受力不均,牙根處應力較大,尤其是牙體組織少、根管壁薄的殘根易出現應力性根管壁折裂;其次金屬樁核易被電解、腐蝕,所釋放金屬離子附著牙齦,可使牙齦出現金屬色,擴散到烤瓷冠或全瓷冠,可使冠的顏色改變,嚴重影響美觀,而且重金屬離子還易引起過敏反應;再者金屬樁核會引起牙周和根尖部微環境的改變,降低局部組織的免疫防御功能,引起牙周和根尖部病變,最終影響到本位牙的生存條件,并可危及到鄰位牙。另外金屬樁核制作工藝比較復雜,患者需要多次復診。
高強度的玻璃纖維樁作為一種新型修復材料,具有彈性模量與牙本質相近、強度高、抗腐蝕和抗疲勞、粘結力強、不易脫落、生物相容性好、透光性好、修復效果更美觀、不影響磁共振成像等優點,而且雙固化樹脂材料既可粘結樁,又可制作核,臨床操作相對簡便省時,減少了患者就診次數,因此近年來纖維樁越來越廣泛地應用于臨床[2-4]。本研究證實復合樹脂加強型玻璃纖維樁與金屬鑄造樁核比較明顯降低了根管壁折裂和其它并發癥發生率。本研究中,金屬樁組3例根管壁折裂病例僅1例將金屬樁核從根管中拆除,重新修復,其他2例因無法將金屬樁核從根管中拆除,被迫拔除患牙,而纖維樁組1例根管壁折裂病例中,輕松將纖維樁從根管中拆除,順利實現重新修復,也證實了纖維樁相對于金屬樁來說更容易從根管內拆除,從而使樁核折斷后再修復更為可行。
總之,纖維樁與金屬鑄造樁比較有許多優點,臨床治療效果明顯優于鑄造金屬樁,應該加以普遍地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馬軒祥.殘冠殘根保存修復的概況與進展[J].中華口腔醫學雜志,2006,41(6):333-335.
[2]王 寧,駱小平,俞長路,等.高強度纖維樁樹脂核的臨床應用研究[J].口腔醫學,2005,25(3):149-151.
[3]Bitter K,Kielbassa AM.Post-endodontic restorations with adhesively luted fiber-reinforced composite post systems:a review[J].Am J Dent,2007,20(6):353-360.
[4]Signore A,Benedicenti S,Kaitsas V,et al.Long-term survival of endodontically treated,maxillary anterior teeth restored with either tapered or parallel-sided glass-fiber posts and full-ceramic crown coverage[J]. J Dent,2009,37(2):115-121.
[收稿日期]2011-11-27 [修回日期]2012-01-08
編輯/何志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