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洛陽首批民營博物館之一的河洛石文化博物館,閏振堂會長親自為其揭牌并高度評價:此舉譜寫了洛陽市奇石收藏事業發展的新篇章,為賞石、書畫藝術愛好者提供了溝通交流的平臺,是洛陽寶貴的文化財富。
2012年4月6日10:00,洛陽市文化收藏界迎來“輝煌時刻”。國家文物局原副局長、中國收藏家協會名譽會長閏振堂以及洛陽相關領導,為來自圍棋、驛站、牡丹瓷、奇石等領域的8家民營博物館同時授牌。
作為洛陽首批民營博物館之一的河洛石文化博物館,閆振堂會長親自為其揭牌并高度評價:此舉譜寫了洛陽市奇石收藏事業發展的新篇章,為賞石、書畫藝術愛好者提供了溝通交流的平臺,是洛陽寶貴的文化財富。
而這些寶貴財富的主人就是河南警盾安全裝飾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收藏家協會賞石收藏委員會副主席、中國觀賞石協會副會長、北京觀賞石協會顧問、北京茗石軒文化會所董事長、河洛石文化博物館館長張建升。
緣起牡丹石
“洛陽地脈花最宜,牡丹尤為天下奇”。歐陽修在幾百年前可能沒有想到這句贊美牡丹花的詩句,如今用來贊美牡丹石是如此恰當。
張建升也沒有想到,20多年前,煤炭部工作的兄長一句無心的“家鄉有奇特的牡丹石”,會讓他與牡丹石結緣,并最終投身奇石文化事業。
“惟妙惟肖的牡丹石,錚錚鐵骨,光明磊落,象征著友好和歡樂。”張建升談及鐘愛牡丹石的原因立即興奮起來。
他告訴記者,牡丹石經過上億年以上火山噴發而形成,它像一朵朵盛開的牡丹,有花瓣還有花芯,硬度已經達到玉石級了。1997年,號稱“石材王國”的意大利專家對牡丹石的考察結論是全世界僅此一處資源,是世界奇石珍稀資源。
2004年10月26日,牡丹石入駐中南海,是中南海紫光閣前唯一標明地域名的一塊奇石,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張海為之題寫“洛陽牡丹石”。
為了弘揚河洛文明,傳播牡丹文化和觀賞石文化,朝鮮人民民主主義共和國還與中方聯合精心設計了牡丹石小型張郵票,并于2010年第28屆洛陽牡丹花卉開幕式上首發。
一方牡丹石濃縮為藝術的精華、文化的靈魂、友誼的使者、洛陽的名片,成為兩國文化交流的紐帶,是中國賞石界的一個新的里程碑。
迷上牡丹石的張建升,斥資收藏了相當數量的牡丹石精品,被業內人士稱為“牡丹石收藏大家”。
在看過張建升的收藏后,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張海激情揮毫“洛陽牡丹石,國色動京城”;中國收藏家協會名譽會長閆振堂也高度評價“牡丹花為國花,牡丹石乃國寶”;中國觀賞石協會會長壽嘉華則贊譽“牡丹花開石中來,古今中外顯風采”。
撿來的高“升”
如果張建升不在公司,那他有可能在黃河邊上撿石頭。
張建升掌管的河南警盾安全裝飾工程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從事建筑智能化、研發、安防、消防、裝飾裝修工程設計安裝和施工服務的現代化企業。同時在北京、上海、深圳、洛陽等地設立分公司和不銹鋼分公司、鋼制辦公家具、國際貿易公司等分支機構。
“撿石頭既鍛煉身體,又放松心情,是最佳的有氧運動。”張建生說當工作壓力大的時候,去撿撿石頭,親近自然,欣賞石頭,就什么壓力都化解了。
還記得有一次公司遇到困難,張建升心情極度壓抑。為緩解壓力,就到黃河岸邊尋石為樂,剛到河灘不久,就發現有一方暗紅色的卵石,上面清楚地印著一個“升”字,形象自然,正是他名字中的一字,又寓意運勢高升。
直到今天,張建升依然激動不已:“這可是幾千萬年前的石英巖,經過河床長期沖刷打磨而成,簡直是太絕了!”得到這方奇石之后,張建升回到公司,果斷做出決定,變被動為主動,堅定信念,帶領著團隊,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基礎、以服務為依托,穩扎穩打,使公司效益和利潤一路攀升,開拓出了一片屬于自己的天空。
有了堅實的經濟支持,張建升的石文化發展之路越走越寬。除了奇石,石雕,石刻等與石文化相關的古玩藝術品,張建升也開始涉獵唐宋以后各朝代的石雕石刻,光是形態各異的石獅子就不下幾百尊。老的靈璧石、太湖石、英石等也為數不少。
其中,他收藏的古石“C龍”,石體渾厚沉穩,前沖上翹的頭部,顯得神采飛揚。該石還在“全國首屆書畫·奇石·盆景·根雕藝術大賽”中獲得了金獎。
弘揚河洛石文化
洛陽是一個古老的歷史名城,文化底蘊深厚,河洛石文化歷史悠久,是第一個走出國門與韓國建立石文化的姊妹城市。但是,在全國奇石市場日益蓬勃的今天,洛陽奇石的產業發展卻落后于其他地方。
河洛奇石有幾大品種,包括牡丹石、竹葉石、黃河石、荷花石、梅花石、黃蠟石等。盡管有些奇石資源已經面臨枯竭,但其市場價值還沒有被充分發掘出來。
如何推動河洛奇石的產業發展?作為一個有責任感和文化使命感的企業家,張建升一直在做實踐性的探索——茗石軒,就是他為了發展奇石文化產業而邁出的第一步。
建筑面積600余平方米的茗石軒,陳列有400余方以河洛地區石種為主的精品奇石、名人名家書畫、古石刻、木雕裝飾等傳統文化瑰寶,交相呼應,相得益彰。館內的包間也以洛陽地域的石文化為主題而命名,國畫、墨韻、百花、梅花、集萃、步云、蘭亭,或氣度恢弘,或樸實端莊。充分展現了其厚重的文化氛圍,為賞石、書畫藝術愛好者提供了溝通交流的平臺。
以石為媒,交流會友。茗石軒把石文化、茶文化、飲食文化以及傳統書畫文化相結合,定期的舉辦書畫、奇石文化交流互動活動,建立了一個弘揚河洛石文化的根據地。
如今,茗石軒更是有了新身份——河洛石文化博物館。作為洛陽首批8家民營博物館之一,河洛石文化博物館承載了更多的文化使命。談及建館初衷,張建升說:“我的公司做安防、消防、裝飾工程,除了功能和美觀,更多承擔的是責任;而傳播、弘揚石文化,發展石文化產業更需要奉獻。”民營企業可以為保護河洛文化遺產、發展河洛文化旅游產業出一份力。
籍中央提出“文化產業大發展大繁榮”的大好時機,張建升又將奇石館開到北京。
2012年元旦,朝陽公園8號公館附近的朝陽花卉市場內,張建升斥資百萬,打造的茗石軒奇石書畫交流中心開業。立足首都,借力政治、經濟、文化之中心推廣河洛石文化,傳播賞石文化,促進石文化產業的發展。
“奇石改變了我的人生,奇石帶給我財富,奇石更賦予我前行的力量,我會一直走下去!”放眼未來,張建生出語坦誠而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