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原本乖巧甜美的小嬰兒開始變得愛哭、不好好睡覺,或者好脾氣的寶寶開始認生、打人、亂扔東西,父母就會覺得又迷惑又惱火。他怎么了?或者是我做錯了什么?
當寶寶的身體一天天長大,他的認知能力和心理行為也在逐漸豐富并變得復雜。只是,這些方面的成長往往會以一些讓父母感到莫名其妙,甚至大傷腦筋的方式表現出來,真正可以稱為“成長的煩惱”了。我們的解釋不單單是想幫助你對孩子的某個行為釋懷,更希望你能慢慢調整對待孩子的心態,學會接納,然后和孩子一起成長。 3個月大時,初次出現成長印記
傷腦筋1:每劉準備魄飯時,寶寶就哼哼唧唧的,難道是傳說中的“黃昏哭”嗎?
很多寶寶在3個月大左右,也有的寶寶在2個月時,每到傍晚就容易哭鬧。這種現象目前尚無科學解釋,但一般半歲左右這種情況就會消失。寶寶哭鬧時,一般哄哄抱抱就能緩解,有的則需要換個環境,比如帶到戶外轉轉才能有所改善。出現這種狀況時,建議媽媽們重新審視一下寶寶的生活節奏,諸如寶寶現在的起床、睡覺、洗澡等時間安排,是否適合寶寶的節奏。
傷腦筋2:抱著輕拍時寶寶還能打個盹,一旦故在床上就又哭鬧,怎么也不睡。
哄寶寶睡覺確實很辛苦,可以說是對父母體力和耐性的一個大考驗。不過,這也正是寶寶在逐漸長大的一種表現。一般來說,寶寶在3個月大左右,爸爸媽媽就可以有意識地幫助寶寶形成一定的作息習慣,比如早上拉開窗簾,讓晨光告訴寶寶,現在天亮了,該起來玩兒了。白天多帶寶寶去戶外散步,讓寶寶感受到各種外界刺激。在上床睡覺時,要讓房間保持昏暗和安靜,告訴寶寶夜晚來了,該休息了。一般度過了這個時期,這種現象就會大大好轉,同時也說明寶寶又長大了。
傷腦筋3:堅持要求豎著抱,一平躺就大哭。
寶寶此時的頸部力量已得到良好的發育,頭部漸漸可以自如扭轉了,所以才總要立起上身,以便更好地看到周圍環境。父母應該盡量滿足寶寶的這種要求,除了豎抱外,還可讓寶寶坐在自己大腿上。與之前只能看到屋頂相比,視野范圍的擴大對寶寶來說當然會更有趣,寶寶的好奇心也進一步增大,這對于寶寶身心的成長是一種很好的刺激。
6十月大時,寶寶出現心智方面的成長印記
傷腦筋1:寶寶怎么開始認生了呢?隊前見過人家的啊,現任會躲起來甚至抱著我大哭。
寶寶認生,也就是說能對身邊親近的人和陌生人加以區分,甚至有時寶寶會根據父母的態度來對陌生人進行判斷。諸如此類,都是寶寶認知能力得到發展的證明。當然,認生與否,往往因人而異,也不是所有寶寶都會認生。
傷腦筋2:半夜每隔1個小時就哭1次,抱著哄部不行,累死人了!
寶寶夜哭,有很多的說法,比如白天受到什么刺激或者做什么夢了等,但目前仍沒有一個科學的解釋。不過,還有一個說法是寶寶通過哭,來確定父母是否在身邊,進而感知父母的關愛和保護。所以,新爸新媽們加油吧!
傷腦筋3:寶寶在家里到處亂爬,亂摸東西,很危險,一刻也離不開人!
寶寶學會爬以后,就想要到更多的地方“走走”“看看”,這是寶寶在探索外界的一個過程。在能爬到一個目標或取到想要的東西后,寶寶會很有成就感,于是也就要爬到更多的目標、更廣的范圍,甚至力所不及的地方。而正是在這種不斷“挑戰”中,寶寶的心智日益豐富起來。
9十月大時,行動更為話躍,心智也有了更大成長
傷腦筋1:看到媽媽不在身邊,就會哭著爬過來找。
黏人,源于寶寶的心理。往往是因為寶寶開始有不安或害怕等情緒,這也是一個寶寶成長的重要印記。另外,黏人,特別是黏媽媽,也正說明媽媽對于寶寶的不可替代性。首先建議父母留意觀察自己離開寶寶視線多長時間寶寶會有反應,而且在離開前要跟寶寶打招呼,比如“馬上就回來喲”等。不在的時間稍長時,父母最好還要時不時發出聲音或跟寶寶說話,這樣寶寶就能相對比較安心了。
傷腦筋2:最近經常把喂進嘴里的食物吐出來,還用手玩,不喜歡吃時甚至還會扭過臉去。
把食物吐出來甚至用手把玩,都是寶寶探索行為的一種表現,是因為寶寶對食物感興趣才會耍拿著看看。另外,拒絕吃不喜歡的食物,說明寶寶的味覺和嗅覺也發育起來了,而且也表明寶寶逐漸學會表達自己的意見了。孩子吐飯時,爸爸媽媽不僅不要發脾氣,反而要放松,要讓寶寶覺得吃飯是一件愉快的事情。除了在食物的色香味上下工夫外,父母們還可以通過餐前讀繪本、講故事等來降低寶寶的負面情緒。
傷腦筋3:與玩縣相比,更喜歡六人用的車西,軟磨硬泡地要玩!
隨著月齡的增大,寶寶的視野也越來越寬,開始對之前只能大人接觸到的物品產生濃厚興趣。在此時期,父母不妨多試著豐富玩具的玩法,以迎合寶寶的好奇心,而且不要僅僅把玩具給孩子個人玩,而要多陪著寶寶一起玩、一起交流。
12個月大時,學會走跆后,行動更加話躍,自我意識也開始萌芽
傷腦筋1:不滿意時會搖頭,甚至會亂扔車西了!
搖頭拒絕以及亂扔東西,都是寶寶自我意識萌芽、開始會表達自我情緒的一種表現。此時,大人指責或發火也往往于事無補,還不如隨機應變,巧妙改變對抗的氛圍,比如把扔東西當成互相拋球的游戲,或采用其他游戲來讓寶寶迂回接受等。
傷腦筋2:吃飯時總不安分于坐在椅子上,左搖右晃,甚至亂跑,而且玩一會兒才能吃一口,吃飯時間拖得很長。
好動源于寶寶的天性與成長。畢竟隨著學會走路,世界在寶寶面前變得更加豐富了,寶寶的好奇心和探究心也日益強烈。努力培養寶寶養成坐在椅子上吃飯的良好習慣,并爭取把吃飯時間控制在15分鐘之內是大人的“功課”。同時,讓寶寶感覺到吃飯是一件有趣的事情,也是非常有效果的,因此大人不要“逼著”“求著”“追著”,而要嘗試創造愉快的進餐氛圍。
傷腦筋3:就是不喜歡刷牙,每天刷牙時都哭鬧抗拒或把臉藏起來。
會用身體語言表達出“不喜歡”其實也是寶寶的一種成長表現。遇此情況,大人要盡量縮短時間,同時不妨讓寶寶試著“自己做”或“一起做”,變被動為主動,迎合寶寶喜歡嘗試新事物的心理,寶寶反而會很高興地接受,而你只需在旁輔助就可以了。
18十月大時,心智快速成長,好奇心更強,感情世界更加豐富
傷腦筋1:越禁止寶寶做某些危險的事情,他越哭鬧要賴著非要做!
此階段寶寶的自我主張更加明顯,有了明確的想做或不想做的自我意識和要求,只不過尚不能用語言表達出自己的想法,所以借助哭鬧或耍賴的方式。對于寶寶的自我主張,如果是有危險的行為,一定要用明確簡單的方式拒絕,但要盡量避免毫無理由的全盤否定。另外,在語言溝通尚不順暢的階段,不妨嘗試借助其他游戲或有趣的東西來分散寶寶的注意力或調整寶寶的情緒。
傷腦筋2:愛發脾氣,情緒易煩躁,并且有手腳蹋打、大叫等激烈表現。
這些都是寶寶開始有意識強烈表達自我主張的一種成長表現。寶寶的能力尚有局限,但是愿望很多,而這些復雜的情緒卻無法用語言表達出來,所以寶寶就會采用較為激烈的身體行為來加以表現。同時,這也是寶寶在設法與大人進行溝通的一種表現。此時,切不可用力量來強硬束縛或硬性阻止,相反,隨機應變采用溫和親切的方式有更好的溝通效果,比如溫柔地擁抱、溫和地安撫,或者換個游戲來調整寶寶的情緒。
傷腦筋3,不知為什么總愛進廚房、爬樓梯,或者翻箱倒柜,淘得厲害!
好奇心和精力日益旺盛的寶寶,怎么可能是“老老實實”“規規矩矩”的呢?而且,這種淘氣,也是寶寶在有意試探大人會做何反應。比如做什么媽媽會生氣、做到什么程度就相安無事等。寶寶這種通過冒險嘗試來讀懂大人態度的“淘氣”,既是一種有意思的事情,也是寶寶心智成長的一個正常階段。
對于寶寶的淘氣,父母也不必過于敏感,甚至要適當有所變通。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父母不妨重拾童心,與寶寶一起“冒險”,更何況寶寶在“冒險”中大展身手,還可以讓過于旺盛的精力得到釋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