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首先你得明白一點,爸爸媽媽必須掙錢,因為他們得用錢來買許許多多沒有而想要有的東西。這種行為大人叫做購買、支付,用孩子的話來說其實就是交換。譬如你的媽媽去面包店用一個硬幣就可以換一個面包。
“可為什么她不干脆用一支彩色畫筆或一粒彈子來換呢?”你或許奇怪,因為在幼兒園你想要小朋友的玩具時,就是這么做的呀!
你真聰明!因為從前人們就是這么做的耶那時漁夫用魚交換,農民用雞蛋或牛奶交換。但是時間長了人們就發現,這樣挺麻煩的。譬如面包師家里已經有了許多彩色畫筆或彈子,他就不愿意用他的面包來換這些東西,他就會對你的媽媽說:“你得給我點別的什么東西,我不要彩色畫筆,也不要彈子-”而如果媽媽手頭偏巧沒有什么別的東西,她就沒辦法把這塊面包帶回家給你吃了。為了避免這種麻煩,所以人們今天用錢支付。面包師會豎起小牌子,上面寫著人們想買的白面包或黑麥面包或帶麥皮的面包該付多少錢來交換。小牌子上寫著的數字人們稱為價格。一切人們可以購買的東西都有價格。有些東西值很多錢,譬如房屋或汽車;有些只值很少、很少的錢,譬如一只橡皮小熊或一顆紐扣。
“但是,但是,爸爸媽媽已經有錢了呀?為什么還要上班呢”孩子,你這個問題我也可以回答你因為爸爸媽媽會不斷需要新的錢。譬如每個月你們家的電燈和電視所用的電,或者每天你們洗澡或煮面條用的水,或者每個晚上你給你的奶奶打電話時用的電話費
-這一切都得花錢。爸爸也許還得分期支付你們家住的房子的貸款。因為這房子很貴,他不能一次就付清這筆款子,于是地產商便允許他可以每個月支付一小部分的房子錢,一直到全部款項付清為止。
而所有這些錢在支出前都得靠爸爸媽媽先去上班才能掙來。
“那么,那些房子啊、水電啊、汽車什么的,他們為什么不能送給我的爸爸媽媽而不收他們的錢呢?那樣,爸爸媽媽不就不用上班了嗎?我前天就送了一個公仔給隔壁的妹妹,沒有要她的錢”
孩子,這樣是很好,可是行不通。假設你在商店櫥窗前看見一輛木頭小火車,你很想要這輛小火車,那你就必須付錢買它,而不能要商店送給你。為什么,我來給你解釋。
制作小火車的木頭生長在森林里,它需要有人去砍伐。干這些活的人就應該得到報酬——錢,這樣他們才能有飯吃、有房住。之后,砍下來的樹要鋸成木塊,這也得花錢雇人去做。接著把木塊運送到制造小火車的玩具工廠,還得再花一筆運輸費,這筆錢是付給卡車司機或鐵路部門的。最后,玩具工廠里要有工人,他們制造小火車,在車上涂漆,再把它包裝好送往玩具商店……這一切也得花錢,這些錢玩具工廠的廠長先給了工人,然后向玩具商店的老板要:而老板給了廠長錢以后又向誰要呢?當然就是把它買回家給你玩的你的爸爸媽媽啦!
你想想,如果你不給老板錢而讓他把小火車送給你,他就沒有錢給廠長和他的工人。那么這些可憐的工人就掙不到錢,也不能支付房租,支付電費,不能給他們的奶奶打電話
多慘啊
所以呢,廠長也好、老板也好,都得對所有在他那兒上班的人負有重大責任。他們必須設法使盡可能多的人買他們的木頭小火車。如果沒有人愿意買木頭小火車了,那就得想辦法制造別的東西,也許是你們更喜歡的玩具。由于玩具工廠能不斷地做出兒童喜歡玩的新玩具,所以玩具商店里就有多得不得了的好玩意兒,吸引好多好多的小朋友和他們的爸爸媽媽帶著錢去買,而這些錢,老板和廠長大部分都會給在他那里上班的人。如果你的爸爸或者媽媽碰巧就在這個玩具廠里上班,到月底的時候這些錢的
部分就會給到爸爸媽媽手里——這就是爸爸媽媽上班的回報。
知道什么叫做回報嗎?它的意思就是對等的:工人也好,爸爸媽媽也好,上班掙到的錢和他們所做的工作一定具有同等的價值。這一點你從干家務活上就知道了。如果你幫忙疊好一條床單,你就可能因此而得到一塊糖果;如果你的姐姐為鄰居家的草地割草,她便可能因此而得到10塊甚至100塊糖果——或者相當于這么多糖果的錢。道理很簡單:你疊床單只花了很少的時間,而且這活兒也不累??墒悄愕慕憬愀畈輲缀醺盍艘粋€小時,而且這活兒挺累,所以她干的活報酬也多。
人們所掙得的這些錢有很多時候不是以硬幣或紙幣的形式得到的,而是通過轉賬。譬如你的爸爸所在的公司在銀行里開有賬戶,公司的全部錢都保存在那里。你的爸爸自己也在銀行里開有賬戶,月底公司的錢中有一小部分就會自動跑到爸爸的賬戶上。于是爸爸就能夠到銀行取錢去買東西、支付房租和一切其他費用,當然也包括你打電話給奶奶的電話費了。有時候大人還從自動取款機里取錢——那是銀行門口的一個大柜子,大人們在上面把一些數字打進去,錢就從下面送出來。
現在你明白了吧?簡單說,爸爸媽媽上班是因為可以掙到錢,掙到錢就可以買很多很多東西,幾乎一切人們想要的東西都能購買。
不過,你得記住一點——我講的是“幾乎”,意思就是不是所有的東西都可以用錢買到,譬如有的人擁有很多的錢,幾乎什么東西都能買,一輛金色小轎車、一架飛機甚至一座宮殿……可是就連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也買不到200年的壽命。
再譬如,爸爸媽媽對你的愛也買不來。你并沒有給他們錢。對不對?因為你根本不會掙錢,還沒有上班嘛可是,爸爸媽媽有沒有因為你不給錢就不愛你呢?當然沒有啦!他們給你的愛,是根本不用付錢的。
這些,就是金錢買不到的東西,它們比金錢可以買得到的東西更珍貴。
賴恩哈德·澤爾滕諾貝爾得主。1930年10月5日出生。德國數學家,波恩大學退休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