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解人意的女兒,是我的貼心小棉襖
有了女兒以后,金旸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原來他是一個喜歡自由喜歡玩的人,現在既要努力工作,還要抽空照顧女兒、教育女兒。
除了工作以外,他幾乎沒有其他任何個人休閑的時間。為此,金旸常常感嘆:“我這樣一個愛看電視的人,居然連現在最火的電視劇都沒看過完整的一集;我這個以當宅男為樂事的人,現在到了周六周日,一大早就帶女兒去公園、去上課,到了晚上還要去超市給她買吃的,一整天轉不停。”
可是,金旸覺得從女兒那里獲得的回報更多。他睡覺了,女兒會給他蓋被子:他生病了,女兒會給他拿水喝,他如果回來晚了,女兒就站在大門口等著他回來……從不滿1歲開始,金旸出差只要超過兩個晚上,女兒夜里就會睡不踏實,一定要媽咪抱著起來,在每個房間找兩遍爸爸。等到確信他不在家,女兒才會再睡著,有時候夜里還經常叫爸爸。
“任何人的撫養或者教育都不能夠替代父母,父母的愛和關心對她的自信心以及性格的形成至關重要。”
金旸說自己沒怎么研究過高深的育兒書,但他覺得寶貝還是應該和父母一起生活。只有父母的愛才更可靠、更安全,不需要回報,因此寶貝表現出來的情緒更真實,這對寶貝以后的心智的發展很重要。
笑笑是個小公主,爸爸媽媽希望她在長大以后,也把父母當成最好的朋友和忠實的聽眾,有任何事情都愿意和父母交流、分享。雖然金旸和妻子都很忙,都在企業里擔任著重要工作,但從笑笑出生的那一天起,只要時間允許,他們就會堅持自己帶她。現在笑笑已經2歲了,夫婦倆每天至少有一個人給她洗澡;每天抽出時間和笑笑玩一會兒;無論多么辛苦,夜里都要起來給笑笑喂奶、把尿、蓋被子。
有時笑笑夜里不讓蓋被子,因為怕她凍感冒,金旸和妻子就夜里倒班,一度每天晚上只能睡4—5個小時,但他們從來都沒想過讓老人或者阿姨夜里帶笑笑:周末都會一家三口出去集體活動。“我們現在感到高興的是,笑笑有了家的概念,知道晚上要回自己家睡覺,要見到爸爸媽媽。在自己的家里,她非常放松和開心,遇到不開心的事情就會想回家。”
“我一直都努力在女兒心中樹立一個完美的形象。要想‘收買’女兒,當然要先從‘收買’女兒的胃下手。”
以前在沒有笑笑的時候,金嚦可以一整天都在家里看電視、上網。現在,他特別喜歡給女兒做飯。
只要金旸在家,阿姨和姥姥都要“下崗”,他會主動安排好女兒的飲食,還會做一些女兒沒吃過的菜,偶而還會有新發明的菜端上小餐桌。每次爸爸做的飯笑笑都特別愛吃,尤其是蒸鯽魚。笑笑媽也很感慨地說:“笑笑爸爸會親自去超市挑魚,然后盯著人家收拾干凈,拿回家親自下廚。做好了以后還要親自把刺挑出來,一般要用手挑一次,再用保鮮膜過一次,確認沒有問題了,才把魚肉喂給女兒吃。”這樣精雕細琢出來的美味當然好吃啦。
我們沒有完成的心愿不能靠女兒來完成
金嚦認為給寶貝充分的自由是最重要的,不要期望寶貝變成我們心目中希望的樣子,我們沒有完成的心愿不能靠寶貝來完成。
金旸經常和妻子說,當年他上了大學就后悔當時沒有報考清華,上清華成為他的一個夢想,但是,他并不希望女兒幫他去實現這個夢想。他認為,如果女兒自己覺得開心,就讓她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所以,他一直和妻子交流,笑笑才幾個月就被妻子送去上早教課,金嚦認為如果是為了想辦法開發女兒的智商,可以不用去,但如果是為了培養女兒的社會性,那他堅決支持。
培養寶貝要從細節開始
笑笑每次喝完奶,都會說“沒有了”。后來金嚦發現,笑笑要是不想喝了,也說“沒有了”。
于是,金嚦就正式和女兒溝通,告訴她如果沒有喝完,不能說“沒有了”。如果是自己不想喝,就說唱飽了、不喝了,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想法,爸爸媽媽是不會強迫她喝的。接下來的幾次,金旸都會和女兒強調說,如果笑笑喝飽了,就告訴爸爸,爸爸就不讓笑笑喝了。
如此幾次,笑笑現在都會按照自己的真實想法表達自己的意愿。“培養寶貝就要從細節開始,要糾正寶貝在生活中的小毛病、小問題,從小事情上讓寶貝理解到什么是對的、錯的,什么是能做的,什么是不能做的。”
“我現在真正體會到了‘養兒方知父母恩’,一有時間就會和老人多聊一會兒,即使出門在外,也會打個電話問候幾句。”
金嚦是一個“70后”的獨生子,在沒有笑笑之前,總是自詡從小就是家里的小太陽,所以經常會從細節上忽視關注自己的家人。生了笑笑以后,這種情況發生了變化,金嚦發現自己的喜怒哀樂被女兒的一舉一動牽動著,自己的最大樂趣也是下班后和女兒高興地游戲。在這個過程中,他真正體會到了“不養兒不知父母恩”。
金旸經常出差,所以平時笑笑還是比較黏媽咪。但當她遇到困難的時候,或者看到危險的時候,她還是會首先找到爸爸,對爸爸的那種依賴,和爸爸之間的那種默契,是別人不能替代的。在父愛的天空下,笑笑一定會更加聰明、健康、快樂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