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32周,去做產檢,醫生說胎位不正,寶寶的頭已到上部來了。寶寶30周的時候醫生一直說胎位很好,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胎位不正的,我心中很是著急。因為我一直想要順產,這樣對寶寶也有利,現在胎位不正,我該怎么辦?
胎位不正并不會造成懷孕的不良后果,所以孕媽媽發現胎位不正不要驚慌,經過一些糾正措施,還可能糾正胎位呢。
什么叫胎位不正?
胎位:所謂胎位,通俗地說就是胎兒在子宮內的位置。
頭位:如果胎兒頭在下方,臀在上方,就是頭先露,這樣的胎位叫頭位。頭位還分:枕前位、枕后位、顏面位、額位。
臀位:如果胎兒頭和臀顛倒過來,臀在下頭在上,是臀先露,這種胎位叫臀位。臀位還分單臀位、混合臀位、全膝位、不全膝位、全足位、不全足位。
枕前位(正常胎位):胎兒背朝前胸向后,兩手交叉于胸前,兩腿盤曲,頭俯曲,枕部最低,醫學上稱枕前位的是正常胎位。只有頭位中的枕前位,胎兒在分娩時才能自行完成兒頭回旋的一系列動作,順利娩出母體。
不正常胎位:除了枕前位,其他臀位、橫位、枕后位、顏面位、額位都屬于不正常胎位。其中以臀位最為常見。
為什么會胎位不正?
早產、多胎、胎兒畸形、胎兒生長過慢、羊水不正常、臍帶太短、子宮先天性發育異常、胎盤不正常、骨盆狹窄以及子宮內胎盤大小、附著在子宮內的位置等都與胎位不正有密切關系,但在大多數的情況下,胎位不正的原因并不一足可以分清。
就各個妊娠時期來說,胎位不正的發生率并不相同,甚至差異相當大。在妊娠前3~4個月內,胎寶寶發育還很小,浮游在羊水中,方位隨時在變。在妊娠5個月左右,母親宮內羊水相對較多,胎兒有充足的活動余地,幾乎將近一半左右會發生胎位不正。隨著妊娠周數的增加,胎位不正的比率隨之降低。到了妊娠6~7個月,胎位不正的比率僅有1/4。在妊娠8個月左右時,只有不到10%的準媽媽被診斷為胎位不正,而到了9個月時胎位不正的比率大約只有5%。
怎么糾正臀位?
妊娠30周以前:勤做產檢,順其自然
有些孕婦臨近分娩胎位仍然不正,對選擇自然分娩還是剖宮產,常常拿不定主意。其實,胎位不正不必驚慌,只要定期做好產前檢查,按醫生的指導去做,也能安全度過分娩。但是,孕婦要去醫院做詳細的檢查,盡可能弄清引起胎位不正的原因,如骨盆狹窄、子宮畸形、胎盤異常、多胎等,了解能否糾正及糾正方法。
在妊娠30周前任其自然,只要勤做產檢就行了。可采取飲水療法,每小時飲1碗水,每天10碗,連飲3天后休息3天,檢查胎位是否糾正。
妊娠30~34周:糾正胎位的好時機
方法一
做膝胸臥位來糾正,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做15分鐘,連續做1周,每周檢查一次看胎位是否轉正。胸膝臥位的姿勢是:把胸部貼在床上,雙膝及小腿也貼在床面上,兩腿分開,小腿與大腿呈90度直角,以胸部和膝部力量支持全身。初練習從5分鐘開始,逐步加長至10~15分鐘,每天早晚各做1次,做完之后,靜靜地側躺著在床上休息幾分鐘。
溫馨提示:一次10~15分鐘,一天2次就可以了,做得時間長成功率也不一定較高。
方法二
用艾條炙兩小腳趾胛跟部外側的至陰穴,每日1次,每次15~20分鐘,連續做l周。注意艾卷離皮膚不要太近,以免燒傷皮膚,兩種方法可合并使用,如無人幫助,可一先一后運用,如有老公協助,可同時進行。
方法三
中藥自療法:
1 車前子烘干研成粉9克,溫水吞服。1周后復查,未轉胎,再服1次。最多服3次。
2 蘇葉、黃芩各6克。水煎服,每日1劑,1周后復查。
3 當歸、黃芪、黨參、白術、白芍、川斷、枳殼、熟地、甘草各10克、川芎6克,每日1服,分2次煎服,1周后復查。
經上述方法胎位仍然不能得到糾正,則需要在預產期前1~2周住院待產。醫生會根據孕婦的具體情況決定分娩方式,不一定都要行剖宮產。根據骨盆大小、胎兒大小、胎位不正的類型、產力及產次等情況決定分娩方式,當然剖宮產也不失為是解決胎位不正的一個常用、安全的方法。
溫馨提示1:孕媽媽不宜久坐久臥,要增加諸如散步、揉腹、轉腰等輕柔的活動。胎位不正是常有事,而且完全能校正,不必為此而成天焦慮、愁悶,因為情緒不好不利于轉變胎位。忌寒涼性及脹氣性食品,最好每日定時排泄大便。
溫馨提示2:需要提醒的是,上列的療法如果能夠幫助異常胎位轉正固然很好,如果轉不了也不必緊張,因為現代醫學早已經有較先進的方法,可以保障胎兒和孕媽媽安全。不過,需要在預產期前1~2周住院待產,由醫生根據孕媽媽的具體情況決定分娩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