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榮
我院門診處方分析與促進合理用藥對策
李向榮
目的分析我院處方書寫和不合理用藥情況,提出建議和對策,促進合理用藥,保障患者用藥安全有效。方法隨機抽取我院2010年門診處方2500張,進行統計、分析。結果有抗菌藥物處方1176張,占抽取總數的47.04%,不合格處方124張,占抽取總數的4.96%,書寫不規范的35張,占1.40%,不合理用藥處方89張,占3.56%。結論門診處方存在不合理現象,醫務人員應予以重視,提高處方質量,促進臨床合理用藥。
處方分析;合理用藥;對策
處方是指由注冊的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以下簡稱醫師)在診療活動中為患者開具的、由取得藥學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藥學專業技術人員(以下簡稱藥師)審核、調配、核對,并作為患者用藥憑證的醫療文書。處方分析是了解臨床用藥情況和促進合理用藥的重要手段之一。通過對不合理處方的剖析,及時發現問題,合理干預,將有利于提高臨床合理用藥水平。
隨機抽取我院2010年門診處方2500張。按照《處方管理辦法》、《醫院處方點評管理規范》、《藥品說明書》、《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的規定分析處方的規范性和合理性,重點分析合理性。
本次抽取2500張處方中,有抗菌藥物處方1176張(47.04%),聯合使用兩種以上的抗菌藥占578張(23.12%),不合格處方124張(4.96%),其中書寫不規范的35張,占1.40%,不合理用藥處方89張,占3.56%,詳見表1、2。

表1 書寫不規范處方

表2 用藥不合理處方
通過以上數據,分析、總結不合理用藥的主要表現以下幾點。
3.1抗菌藥物濫用患者抗菌藥使用率達47.04%,遠遠高于2006年衛生部“全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監測網”所報告的21.72%,其中聯合使用兩種以上的抗菌藥占23.12%。使越來越多的微生物產生變異,耐藥菌比例越來越大,耐藥程度越來越高。有的醫生將激素作為抗炎和退熱的常用藥,殊不知糖皮質激素可抑制機體免疫系統功能,使病毒感染擴散并使病情加重。無明顯指征和預防性大劑量使用抗生素,易造成二重感染及產生耐藥性。
3.2不合理地聯合用藥
3.2.1 為了多病同治或增效,兩種以上藥物聯合應用已習以為常。有些聯合用藥可使藥物間發生理化性拮抗和藥理性拮抗,影響藥物療效,增加不良反應。如雷尼替丁+乳酶生,雷尼替丁降低酸度,而乳酶生增高酸度,兩藥合用,屬于不合理用藥。
3.2.2殺菌劑和抑菌劑聯用如內酰胺類和大環內酯類聯用,現在比較有爭議,如確實要聯用,須先用殺菌劑內酰胺類,再用抑菌劑大環內酯類。
3.2.3作用于同一受體的藥如硝苯地平和非洛地平,易產生毒性。
3.2.4 重復給藥。如血塞通、紅花注射液、丹參注射液、維腦路通注射液、銀杏達莫注射液等,兩種以上聯用,易導致出血。羅紅霉素和阿奇霉素合用會增大不良反應。
3.3用藥與臨床診斷不符在不清楚疾病的發病機制和藥理知識的情況下選用藥物。如肝制劑和維生素B12主要用于治療惡性貧血或巨細胞貧血,缺鐵性貧血主要由體內缺乏紅細胞生成所需要的鐵質,應當用補充鐵質的鐵劑,若使用肝制劑和維生素B12治療缺鐵性貧血就屬于非適應癥用藥。
3.4給藥方案不合理
3.4.1禁忌癥給藥,不注意個體差異老人、小孩、孕婦及肝腎不全患者的藥代動力學特點,在用藥時不減量,不選擇適當藥物,可造成藥物中毒或致畸等嚴重不良反應。如兒童使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易對支重關節的軟骨受到侵蝕;高血壓患者給予復方甘草片,會導致血壓更高。
3.4.2用法、用量不合理如紅霉素糖衣片飯前服會刺激胃黏膜,并易被胃酸破壞;但紅霉素腸溶膠囊飯前服不會刺激胃黏膜,不會被胃酸破壞,飯前服更易被吸收,所以紅霉素腸溶膠囊要飯前服,而紅霉素糖衣片要飯后服。老年和小兒患者用藥劑量小,而醫師為他們開的處方如果是腸溶衣或膠囊劑時,每次用量僅為1/3或1/2粒,如將藥品剖開,必會失去腸溶藥效用,增加不良反應,影響藥物的崩解度等。幼兒用藥應按體重來計算劑量。
3.4.3超療程用藥《處方管理辦法》規定,門診處方不能超過7日用量,藥效不明顯時應考慮改變治療方案。美洛昔康、舒林酸、阿美西辛等抗炎止痛藥比較適合老年骨關節炎的止痛治療,目前已被美國醫學會(ACR)列為治療老年骨關節炎的主要抗炎止痛藥,但不能長期服藥,一旦疼痛緩解就應及時停藥,以減少藥物不良反應。
3.4.4不合理配伍環丙沙星片+百服寧:百服寧中含咖啡因,而環丙沙星能減少咖啡因的清除,t1/2延長,并可能產生中樞神經系統毒性。靜滴大量青霉素應用0.9%生理鹽水稀釋,不宜用5%或10%葡萄糖稀釋,因降低青霉素的藥效,特別是盛夏,室溫37℃時,青霉素溶解后分子很快變成青霉素稀酸,而易引起過敏反應等。
門診處方不合理用藥,會造成患者的身體損害,醫藥資源的浪費,有的導致治療失敗甚至死亡。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全球有1/3的患者死于不合理用藥而非疾病本身[1]。不合理用藥已成為當前我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針對以上問題,提出以下建議和對策。
4.1 加強醫務人員業務學習和培訓,強化對《處方管理辦法》的學習。當今社會醫學科技迅速發展,新藥層出不窮,加強醫師、藥師對醫學、藥學知識的學習,增強對藥物作用機理的認識,對提高處方質量大有幫助。
4.2 加強醫德醫風建設,提高醫務人員思想素質、消除用藥與經濟利益的直接關系,培養醫務人員真正“以患者為中心”的觀念,加強對不合理用藥危害性的認識,提高處方書寫質量。
4.3 通過定期堅持做處方分析,并行成文字資料內部交流學習,逐步提高醫師開具處方的質量和整個藥師團隊對問題處方的鑒別能力。
4.4 利用醫院網絡,介紹最新藥品信息和有關藥品知識。
4.5藥師嚴把處方質量關調配處方時堅持做到“四查十對”,發現問題一定要積極與醫師聯系、溝通,并及時糾正,嚴格把好醫療流程中的最后一關[2]。
4.6轉變藥師職能藥師運用藥學專業知識參與臨床藥物治療,發現、解決、預防潛在的或實際存在的用藥問題,促進藥物合理應用。對醫師、護師、患者等提供正確、清楚的藥學信息與咨詢服務[3]。
總之,醫師和藥師應以人為本,認真對待每一張處方,提高處方質量,促進臨床合理用藥。
[1]鄭廣長.我院 2005年度門診不合理用藥分析[J].中國藥事, 2007,21(9):778.
[2]葉良君,黃幫華.門診不合格處方分析及管理措施[J].中國藥事, 2006,20(10):607.
[3]李德愛,郭榮珍.醫院藥事管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4,5(1):300-305.
核工業航測遙感中心醫院,河北石家莊 05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