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朝霞
硬膜外鎮痛用于胸腰椎手術最佳持續時間
何朝霞
目的探討硬膜外鎮痛用于胸腰椎手術最佳持續時間。方法60例胸腰椎手術患者隨機分為三組,術后鎮痛用硬膜外鎮痛:速度2ml/h,A組0.1%羅哌卡因+舒芬太尼50ug持續用50h,B組0.1%羅哌卡因+舒芬太尼50ug持續用100h。C組0.1%羅哌卡因+舒芬太尼持續用150h。比較患者術后鎮痛效果,觀察切口疼痛、神經刺激痛及不良反應。結果三組患者切口疼痛阻滯無統計學意義,A、B兩組比較神經刺激通的阻滯有顯著差異(P<0.05),B、C兩組比較,神經刺激痛的阻滯無顯著差異,但不良反應C組明顯大于B組(P<0.05)。結論胸腰椎術后鎮痛持續時間以小于100h為最佳,可減少切口痛及術后神經水腫期的疼痛,且并發癥少,可減少患者痛苦。
硬膜外鎮痛;腰椎手術;神經刺激痛
腰椎術后患者除了術后切口痛外,還有術后脊神經水腫而引起的神經刺激痛,疼痛程度重,持續時間長,加重患者痛苦。術后硬膜外鎮痛可減輕術后切口痛,并且能減輕神經刺激癥狀。一般硬膜外鎮痛持續時間為48~50h,但神經刺激性痛持續較長時間。現探討硬膜外鎮痛用于腰椎手術后的最佳持續時間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2009~2011年我院行胸腰椎手術60例,其中胸椎骨折8例,腰椎骨折7例。腰椎間盤脫出患者45例,年齡18~50歲,體重50~80kg,男39例,女21例,ASA1或11級,術后用硬膜外鎮痛,隨機分為三組:A組持續時間50h,B組持續100h,C組持續150h。
1.2方法
所有患者術前常規禁食,常規肌注阿托品0.3~0.5mg。入室建立靜脈通道后,先距手術椎間隙上或下第三個間隙行硬膜外穿刺,向術區置管3~5cm,固定硬膜外管,給予實驗量2%利多卡因5ml,5min后測試有效且無全脊髓麻醉癥狀后,全麻誘導,術中機控呼吸,間斷硬膜外腔給予局麻藥(1%利多卡因+0.49%羅哌卡因)術后患者清醒后拔除氣管導管,術后用硬膜外鎮痛,鎮痛泵容量為 100ml,速度為2ml/h。藥物濃度為0.1%羅哌卡因+舒芬太尼50ug,其中A組持續50h,B組持續時間為100h,C組持續時間為150h。
1.3觀察指標
術后用VAS評分標準:0為無痛,10為劇痛,記錄術后6h、48h、72h、120h、150h鎮痛評分;并記錄術后惡心、嘔吐、頭暈、皮膚瘙癢及下肢感覺異常和活動情況。
1.4統計分析
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計數資料比較采用x2。
三組患者年齡、性別、體重、體表面積、麻醉時間、蘇醒時間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三組患者50h內疼痛評分無顯著差異(P>0.05);在 72h、100h、120h時A組VAS評分明顯大于B、C組(P<0.01);B、C組間比較無顯著差異;在150h時三組疼痛評分均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1。

表1 三組患者術后VAS評分標準
不良反應:術后惡心、嘔吐、頭暈、皮膚瘙癢、下肢麻木、肌張力減低等不良反應比較,C組明顯高于A、B兩組(P<0.05);A、B兩組間比較無明顯差別(P>0.05)。見表2。

表2 三組患者術后不良反應發生情況(例)
腰椎手術術后疼痛主要為切口痛及術后神經水腫引起的神經刺激性疼痛。其中神經刺激性疼痛較劇烈,且持續時間較長,可引起全身性應激反應:心率加快,病情不穩定及各種傷害性物質的分泌,從而加重患者耗氧量,延長手術恢復時間,術后鎮痛應達到一定時間,使患者度過神經水腫期,腰椎手術術后神經水腫期以 3天達到高峰,持續至術后4~6天,因此最理想的鎮痛時間為4~6天,硬膜外鎮痛因局麻藥主要作用域神經根,減輕神經癥狀,為治療腰椎手術后神經根水腫引起的神經刺激痛提供理論依據。但硬膜外長時間鎮痛可以增加硬膜外腔感染的風險,且不良反應增加,特別是惡心、嘔吐、皮膚瘙癢及下肢麻木和肌力降低等。所以腰椎手術術后硬膜外鎮痛的最佳持續時間是小于100h。
[1]莊心良,曾因明,陳伯鑾.視覺模擬評分法[J].現代麻醉學,2006:,11:2546-2547.
[2]陽紅衛,郭曲練,程志剛,等.連續蛛網膜下隙和連續硬膜外腔術后鎮痛用于骨科下肢手術患者的比較[J].臨床麻醉醫學雜志,2009,25:262-263.
[3]劉佩蓉,馬宇,熊源長.帕瑞昔布鈉聯合芬太尼用于腰椎手術后鎮痛的臨床觀察[J].臨床麻醉學, 2011.27.(02).
中牟縣人民醫院麻醉科,河南鄭州 451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