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群 張瑞濤
國產可普樂含少量芬太尼用于臂叢麻醉的臨床應用
陳立群 張瑞濤
目的試用國產可普樂施行臂叢神經阻滯,評估其麻醉效果。方法選擇 60例上肢手術病人隨機雙育分為驗組和對照組,每組 30例,實驗組用 2%可普樂,對照組用利布合劑。采用肌間溝扇形阻滯法,一次給藥26ml,不含腎上腺素,加少量(0.05mg)芬太尼,觀察麻醉其效果。結果①可普樂起始時間,痛覺消失時間,運動阻滯時間,痛覺恢復時間均短于對照組,生命體征變化不大,無明顯差異。②需氟芬合劑加強鎮痛者對照組,實驗組均10例(P>0.05),無不良反應。結論國產可普樂起效快,阻滯效果好,無不良反應,屬中短局麻藥,可用臂叢阻滯,建議可連續使用臂叢神經阻滯效果更好。
神經阻滯;肌間溝;可普樂;效應
臂叢神經阻滯在我國長期以來一直大部分使用利布合劑阻滯,麻醉效果雖可佳,但毒輻作用較大,本文使用國產可譜樂注射液施行扇形肌間溝阻滯,現其報道如下。
1.1 現使用可普樂為水針劑,規格為 600mg/20mL。
1.2本組60例成人前臂骨折或成斷指再植術,ASA1-1I級均在肌間溝扇形阻滯法實施手術,麻醉前必須認真談話獲得麻醉知情同意后,方可施行麻醉。實驗組可普樂加0.05mg,總共26ml加生理鹽水,找到肌間溝定位,刺向C橫突,針尖抵C橫突后,稍退針注6ml局麻藥液。然后圍繞第一次注藥點的上、下、左、右再穿刺,觸到C橫突后退針注藥,上、下兩點各注6ml,左、右兩點各注4m1。對照組常規用利布合劑注射。運用視覺模擬法(VAS)分別評估鎮痛效果。VAS>4者均給予氟芬合劑(氟呱利多2.5mg+芬太尼0.05mg)強化鎮痛。
l.3觀察內容
①麻醉起效的時間(患者患側自覺麻感),痛覺消失時間 (注藥到針刺無痛),運動阻滯時間(注藥到上肢無力),痛覺恢復時間(無痛到有痛),運動恢復時間(注藥后上肢無力到運動)。②入室麻醉后10min、20min、30min、60min時HR,SBP·RK變化情況。③中樞系統反應:嗜睡、煩躁、意識不清。④不良反應:過敏反應。
1.4數據處理
表1兩組臂叢阻滯麻醉效果比較(±s,min)

表1兩組臂叢阻滯麻醉效果比較(±s,min)
注:兩組間比較*P<0.05
組別 麻醉起效時間 痛覺消失 運動阻滯 痛覺恢復 運動恢復實驗組 2.75±l 10±3.75 10±2.8 75±15.6 90.1±15.6對照組 3.75±1.l* 12.6±4.8* 14.6±3.5* 98.4±17.6* 119.8±23.7*
表2 麻醉前后呼吸、血壓、心率變化(±s,min)

表2 麻醉前后呼吸、血壓、心率變化(±s,min)
60’±1.0 1.0 3.4 7.5 4.6 CBPM 對照組(B) 80±6.5 89±7.9 78±5.5 69±4.9
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體重、身高比例無顯著差異。實驗組麻醉起效時間,痛覺消失時間,運動阻滯時間及痛覺恢復時間均比對照組時間數短(P<0.05)見表1,實驗組與對照組采用氟芬合劑強化鎮痛的各10例患者,組間無顯著差異,見表2。未發現過敏反應。
可普樂在20世紀60年代己在國外上市大面積的西歐國家使用,而在我國上市較晚,才近幾年上市探索使用,可普樂在我國劑型改變未含防腐劑,后使其相對安全,未發現過敏觀察。其麻醉強度為普魯卡因的2倍,副作用為普魯卡因0.5倍。
本文從觀察結果來看,在使用臂叢神經阻滯與對照相比,可普樂起效快、恢復快,但未出現 1例患者因痛覺恢復后立即出現痛疼現象,很可能是可普樂在局部組織中即被膽.堿酯酶水解代謝相關[1]。
臂叢神經從椎間孔穿出后,被椎前筋膜覆蓋,經橫突前、后結節之間,臂叢的上、中、下三干穿行于前、中斜角肌筋膜間隙與鎖骨下動脈共同被包裹成為鎖骨下動脈周圍鞘。臂叢神經處于連續相通的筋膜間隙中,理論上是足夠的藥量一次穿刺可阻滯成功,但往往阻滯不完善[2],因此,本實驗采用扇形阻滯法,局麻藥擴散更完善,很少使用輔助藥。本組實驗加少量芬太尼是延長其麻醉時間與強度,而未加用腎上腺素。可普樂是短效局麻藥,本實驗組可譜樂的作用時比相關文獻報道稍長[3]。因此國產可普樂是安全、可靠的一種局麻藥,值得大量推行使用。
[1]徐福濤.國產可普樂硬膜外麻醉臨床試驗[J]臨床麻醉學雜志,2000,16:358-359.
[2]徐銘軍.肌間溝臂叢神經扇形阻滯法[J]中國麻醉學論壇,2003,1,()2.
[3]王賢才.藥物學大典[M]第一版.山東青島出版社,1994:128.
甘肅省蘭州蘭石醫院藥劑科,甘肅蘭州 7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