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紀芳
脂肪肝與冠心病發病危險因素的相關性分析
崔紀芳
目的探討脂肪肝與冠心病發病危險因素的相關性分析。方法2009年3月至2011年8月間來我院消化內科就診的脂肪性肝患者50例,同時臨床診斷為冠心病,具有冠心病危險因素,進行脂肪肝與冠心病發病危險因素的回歸相關性進行分析。結果脂肪肝與肥胖、高血壓、高三酰甘油血癥、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癥、高血糖關系密切相關,OR 分別為7.626、5.614、1.548、3.745、3.842、2.345;且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脂肪肝與冠心病具有相同的危險因素,冠心病患者在去除、治療冠心病危險因素同時可能對脂肪肝類疾病的進展也有益處。
脂肪肝;冠心病危險因素;相關性
本文采用回顧性分析對2009年3月~2011年8月來我院消化內科治療檢查的人群,探討脂肪肝與冠心病發病危險因素的相關性分析,為脂肪肝和冠心病防治提供依據,現報告如下。
1.1臨床資料
在我院 2009年3月~2011年8月間來我院消化內科治療檢查的患者中,抽取脂肪肝并冠心病患者50例進行臨床分析。其中,年齡31~72歲,平均(46.3 ±6.1)歲;所研究對象在年齡、性別、職業、經濟狀況、文化程度等方面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診斷標準
診斷標準參照以下:①無飲酒史或飲酒折合乙醇量男性每周大于140克,女性大于70克;②排除病毒性肝炎、藥物性肝病、全胃腸外營養、肝豆狀核變性等可導致脂肪肝的特定疾病;③除原發疾病臨床表現外,有乏力、消化不良、肝區隱痛、肝脾腫大等非特異性癥狀及體征;④可有超重/內臟性肥胖、空腹血糖增高、血脂紊亂、高血壓等代謝綜合征;⑤血清轉氨酶和谷氨酰轉肽酶水平可由輕至中度增高(小于5倍正常值上限),通常以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升高為主;⑥肝臟影像學表現符合彌漫性脂肪肝的影像學診斷標準;⑦肝活檢組織學改變符合脂肪性肝病的病理學診斷標準。凡具備上述第①~⑤項和第⑥或第⑦項中任何一項者即可診斷為脂肪肝。
1.3方法
1.3.1基本情況
所調查對象包括年齡、性別、煙酒嗜好、運動情況、脂肪肝家族史、既往病史(包括高血壓、冠心病史)用藥史等。所研究對象測量其血壓、身高、體重、腰圍(WI),體重指數計算:BMI=體重(kg)/身高(m)2。
1.3.2儀器檢測
所研究對象心電圖和B超檢測,受檢者空腹,取平臥或左側臥位,由超聲診斷科醫生進行肝膽等腹部檢測。
1.3.3生化檢測
所研究對象于清晨空腹時,靜脈采血,運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谷丙轉氨酶(ALT)、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空腹血糖(GLU)、尿酸(UA)等。
1.3.4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采用SPSS13.5統計軟件進行處理,發病的相關性分析采用 Logistic 回歸分析。
2.1脂肪肝與冠心病發病的回歸相關性分析
脂肪肝與肥胖、高血壓、高三酰甘油血癥、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癥、高血糖關系密切相關,OR 分別為 7.626、5.614、1.548、3.745、3.842、2.345,且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結果見表1。

表1 脂肪肝與冠心病發病的回歸相關性分析
近幾年脂肪肝的發病率在國內外迅速上升,成為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在某些職業如白領人士、出租車司機等人群中,脂肪肝的平均發病率為24%左右;肥胖人群與2型糖尿病患者中脂肪肝的發病率為 45%左右;嗜酒和酗酒者脂肪肝的發病率占 57%;在經常失眠、疲勞、不思茶飯、胃腸功能失調的亞健康人群中脂肪肝的發病率約為60%[1]。脂肪肝的三大主要病因包括肥胖、過量飲酒、糖尿病。本組研究資料表明,脂肪肝與肥胖、高脂血癥、高血壓、冠心病、高血糖、高尿酸血癥等代謝綜合征有著密切關系。同時代謝性疾病和危險因素聚集,使脂肪肝與動脈粥樣硬化和心血管疾病關系密切,并成為主要的原因,并對預后產生影響[2]。本研究中WI的OR值(7.626)最高,并高于BMI的OR值5.614,表明依據WI值和BMI值相比,對判斷脂肪肝更具有價值。
綜上,可以看出,脂肪肝與冠心病具有相同的相關因素,同時也具有必然的聯系。因此提示在治療疾病的同時,更要注意預防,改變患者的飲食和生活習慣,減少脂肪肝類疾病的發生,并對脂肪肝類高危人群和患者進行針對性、長期的健康干預[3]。
[1]邱東鷹,謝瑞滿,陳思瑜,等.老年人脂肪肝與冠心病危險因素的相關性[J].中華老年醫學雜志,2009,24:22-24.
[2]Brea A,Mosquera D, Martin E,et,al.Nona 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is associated with carotid atherosclerosis.A casecontrol study[J].A rterioscler Thromb Vase Biol,2009,25:1045-1050.
[3]鐘嵐,范建高,王國良,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發病機制的實驗研究[J].中華消化雜志,2009,21:481-484.
天津市人民醫院,天津 30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