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仲琴
兒科門診抗菌藥使用情況分析
容仲琴
目的分析探討我院兒科門診使用抗菌藥物的合理性。方法對我院兒科門診處方,抽取其中的9136張,對其中使用抗菌藥物的3502張處方進行統計分析。結果使用抗菌藥物的處方占38.33%。其中,單聯使用率口服占68.70%,注射占24.84%;二聯使用率占6.45%,不合理用藥占6.45%。結論我院兒科門診抗菌藥物使用率基本符合衛生部規定的抗菌藥物使用率控制在50%以下的標準[1]。但也存在不合理用藥的現象,應引起臨床醫師的重視。
兒科門診;合理使用;抗菌藥
抗生素在臨床上的使用,雖然使多種感染性疾病的病死率有了顯著下降,但是,也帶來了諸如濫用抗生素的現象等不少棘手的問題。濫用抗生素的后果,既增加患者的經濟負擔,又可導致菌群失調、臟器功能損害,使患者出現細菌耐藥性并導致藥源性疾病。如何合理應用抗生素,是臨床上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隨機選擇我院兒科門診2012年1~6月份處方使用抗菌藥物治療小兒消化性疾病、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的用藥情況進行統計分析,以期為臨床合理應用抗菌藥物提供有益的參考。
隨機選擇我院2012年1~6月份兒科門診的處方,并在每月的處方中連續抽取10天的兒科門診的處方共9136張,對其中使用抗菌藥物治療小兒消化性疾病、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的處方共計3502張,統計處方中使用抗菌藥物的藥品名稱、治療例數、給藥途徑、使用頻率、聯合用藥情況,并進行分析。
使用抗菌藥物治療的處方有3502張,占總處方的38.33%。使用頻次最多的是頭孢菌素類、大環內酯類、青霉素類、克林霉素類等4類10種,其中,單聯使用率口服占68.70%,靜脈注射占24.84%,二聯使用率占6.45%。無三聯及以上用藥情況。我院兒科門診抗菌藥物使用情況及相關數據詳見表1。

表1 我院兒科門診抗菌藥物使用情況數據分析表
2.1給藥途徑由表1可見,我院使用抗菌藥的處方以口服給藥為主,其中口服比例75.16%,靜脈注射比例24.84%。這是因為干混懸劑、顆粒等劑型的口味更適合小兒患者,且服用時比一般片劑、膠囊劑方便,而靜脈給藥后藥物相對強烈和難以逆轉,同時又受載體溶媒、藥物稀釋濃度、藥物配伍等因素的影響,可能給患兒帶來過敏反應,靜脈炎等不良反應。肌肉注射后局部會有硬結形成,人體吸收藥物狀況較差,而且注射部位的肌肉可能出現疼痛。因此口服給藥比注射給藥更易為小兒接受,倍受醫生和患兒家長歡迎。
2.2用法不合理大環內酯類的阿奇霉素在兒科應用為首選藥,我院口服阿奇霉素有腸溶片劑、干混懸劑二種劑型,但臨床小劑量使用時有時選擇片劑而不是干混懸劑,需要掰碎后重新分劑量,這樣不僅劑量不好掌握,患者的依從性也差。且腸溶片有在胃中不溶腸中溶的特點因此為不影響其療效要整粒吞服,不可掰碎服用。
2.3藥物間相互拮抗如對腸道腹瀉的患兒采取抗菌藥聯合微生態活菌制劑這一聯合用藥方案。因為抗菌藥物對酪酸桿菌活菌、促菌生等微生態活菌制劑有抑制和滅活的作用,而后者的存在又使抗菌藥物的藥效降低,因此兩藥宜間隔1~2h服用,以利于發揮各自療效,達到治療目的。應囑咐患兒家屬注意活菌制劑與抗生素分開服用。
由表1可見,大環內酯類與青霉素類聯合應用共226例,二者會產生拮抗作用而降低療效,不合理用藥占6.45%。若需使用應先用殺菌劑再用抑菌劑而避免二者同時使用,或改用大環內酯類和頭孢類聯用。
3.1 診斷為細菌性感染者,方具應用抗生素的指征。由表 1可見,使用頻率最多的是第三代頭孢。而據調查 90%以上的上呼吸道感染都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2]。應根據患者的癥狀,體征及血、尿常規等實驗檢查結果,初步診斷為細菌性感染者以及經病原檢查確診為細菌感染的患者方可應用抗菌藥物。
3.2盡早查明感染源臨床醫生根據患者的病情需要,開展細菌藥物敏感試驗,根據細菌藥物敏感試驗的結果確定給藥方案,提高抗菌藥物使用的針對性,防止藥物的濫用。
3.3按照藥物的抗菌作用及其體內過程特點選擇用藥各種抗菌藥物的藥效學(抗菌譜和抗菌活性)和人體藥代動力學(吸收、分布、代謝和排泄過程)特點不同,因此各有不同的臨床適應癥。臨床醫師應根據各種抗菌藥物特點,按臨床適應癥正確選用抗菌藥物。
3.4嚴格遵循抗菌藥物的使用原則選擇抗菌藥物應首選療效好的普通抗生素,嚴格控制局部用藥和預防性用藥[3]。一般情況下不聯合用藥,確實需要聯合時,一定要有正確依據;一種抗生素可治療時不聯用多種藥物,最好按藥敏試驗結果用藥;用窄譜抗生素時,不用廣譜抗生素,使用抗生素劑量要足,不宜少量長時間應用或頻繁更換。
隨著社會上越來越多耐藥菌的出現,抗菌藥物合理應用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每個醫院都應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加強臨床醫生藥學知識的教育培訓,使其全面掌握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基本知識,嚴格按藥物的適應癥、藥代動力學、體外藥敏試驗等合理選擇抗生素。確保患者用藥安全,有效,經濟。
[1]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醫院感染管理規范(試行)[S].衛醫發2000,431號.
[2]夏國俊.抗生素臨床應用指導原則[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4:48-49.
[3]徐秀華.臨床醫院感染學[M].湖南: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505.
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婦幼保健院藥劑科,廣東江門 52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