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雪華
音樂療法對消化道手術患者焦慮和抑郁情緒的影響
周雪華
音樂治療;消化道手術;焦慮;抑郁;圍手術期
音樂治療做為非藥物性輔助干預手段已應用于臨床醫療和護理工作中,在心理障礙、身心疾病等病癥康復中發揮其他療法難以替代的作用,效果明顯、應用簡便,受到越來越多醫護人員的青睞。筆者對音樂治療在圍手術期的應用探討如下。
1.1一般資料選擇2010年1月~2011年12月60例住院消化道手術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例,男38例,女22例;年齡32~75歲,平均56.5歲。其中食管癌9例,胃癌41例,結、直腸癌8例,胰頭癌2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手術及麻醉方式上無統計學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1.2治療方法觀察組:消化道手術患者進入手術室后,護士指導患者進行腹式呼吸,播放優美、舒緩的音樂,根據患者的滿意度,音樂的節奏、旋律和身體舒適感進行調整,讓患者在聆聽優美、舒緩的音樂旋律中漸漸忘卻焦慮、恐懼、疼痛,使患者得到精神支持,從而幫助患者緩解或減輕焦慮及抑郁情緒,配合手術。對照組:只進行常規健康教育。
1.3效果評價焦慮與抑郁情緒評定:術前、術后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進行評分,將術前、術后評分結果做比較。
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10.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與分析,對數據進行χ2檢驗和t檢驗。
兩組患者術前、術后焦慮與抑郁狀態評分比較,觀察組較對照組明顯減輕(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前、術后焦慮與抑郁狀態評分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術前、術后焦慮與抑郁狀態評分比較(±s)
組別n術前(SAS)術前(SDS) 術后(SAS)術后(SDS)觀察組 30 9.75±1.67 7.66±1.84 6.12±1.05 5.47±1.31對照組 30 9.79±1.64 7.49±1.91 9.65±1.62 7.72±1.59t0.262 0.938 10.15 5.88P<0.05 <0.05
音樂治療是一門集音樂、醫學、心理學為一體的新興邊緣交叉學科[1]。音樂治療這種非語言的刺激經耳蝸管,由聽覺細胞將信息通過神經沖動作用于大腦邊緣系統及腦干網狀結構,調節情緒反應及植物神經功能,達到消除心理障礙,恢復或增進心理健康的目的。有研究認為,音樂能夠減輕焦慮情緒,減少因恐懼、憂慮等引起的一系列病理、生理變化[2];還可以降低疼痛強度和減少鎮痛藥的用量[3],減輕疼痛,降低應激反應,利于康復[4]。本研究結果顯示,術后患者的焦慮評分和抑郁評分均低于術前,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音樂治療可有效的降低消化道手術患者的焦慮和抑郁情緒,減輕心理負擔,增加自信心和自控感,能主動配合麻醉和手術,提高手術效果。
[1]沈靖.音樂治療及其相關心理學研究述評[J].心理科學,2003,26(1):176-177.
[2]王麗.圍手術期應用音樂治療對手術患者的影響[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0,10(10):2375-2376.
[3]Cepeda MS,Carr DB.Music for pain relief[J].Cochrane DatabaseS Yst Rev,2006,9(2): 4843.
[4]Good M,Anderson GC.Refakation music reduce pain after gyneccfogie surgery[J].Pain Manig Nurs,2002,3(2):61-70.
崇左市人民醫院,廣西崇左 53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