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銀德
臨床護理路徑在肺結核大咯血患者護理中的探討
吳銀德
目的探討臨床護理路徑在肺結核大咯血患者護理中的應用及效果。方法以2007年1月~2011年12月期間本院收治的 62例肺結核大咯血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給予一般常規護理,觀察組應用臨床護理路徑,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的止血效果、住院時間、再次出血例數、疾病相關知識的掌握、護理滿意度等方面的差異。結果觀察組患者的止血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住院時間比對照組短,再出血發生率低,疾病相關知識的掌握率及護理滿意度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臨床護理路徑應用于肺結核大咯血患者的護理,可有效提高止血成功率,縮短住院天數,增強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的掌握,增加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提高護理工作質量。
臨床護理路徑;肺結核大咯血;護理;效果
咯血是肺結核常見的并發癥,是由于結核空洞壁上較大動脈的破裂引起,大咯血是指一次咯血量大于300ml或24h咯血量大于500ml,是呼吸科的急癥,如果不及時搶救,可導致患者在數分鐘內發生失血性休克或窒息,危及患者生命,需給予積極有效的搶救和護理措施[1]。臨床護理路徑是指根據疾病制定每日的標準護理計劃,實施整體護理,是一種預設的護理模式,有利于指導護理工作的順利開展,并實施有效的健康教育及整體護理目的最佳護理模式[2]。筆者以2007年1月~2011年12月期間本院收治的62例肺結核大咯血患者為研究對象,對臨床護理路徑在肺結核大咯血患者護理中的應用及效果進行了探討和分析,現闡述如下。
1.1一般資料本院收治的肺結核大咯血患者 62例,其中男35例,女27例,年齡在21~76歲,平均(47.38±9.66)歲;結核病史1~26年,平均(12.08 ±4.61)年;主要臨床表現為低熱、咳嗽、咯血、乏力、消瘦;入院時咯血量在50~612ml之間,平均咯血量為(291.37±120.36)ml;所有患者均經X線檢查、痰菌、血沉以及CT等檢查確診,無心腦血管腎等器官和系統的嚴重并發癥。將62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31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臨床表現、咯血量、治療方法等方面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迅速建立靜脈通道,給予止血、抗休克等治療,給予垂體后葉素10U加入20~30ml生理鹽水或5%葡萄糖液中緩慢靜推,約20min注入,隨后將 10~40U垂體后葉素加入 5%葡萄糖500ml中靜滴;咯血較多合并低血容量性休克者,給予快速補充血容量治療,輸入適量的新鮮血,補充血容量的同時增加凝血因子;大咯血不止者,給予纖支鏡檢查并止血治療,鏡下發現出血部位后,將2~4mg去甲腎上腺素+10~20mL生理鹽水局部滴入;出現呼吸功能衰竭的患者,給予呼吸機輔助呼吸。
1.3研究方法對照組給予一般護理常規,觀察組應用臨床護理路徑,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的止血效果、住院時間、再次出血例數、疾病相關知識的掌握、護理滿意度等方面的差異。
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數據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的止血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住院時間比對照組短,再出血發生率低,疾病相關知識的掌握率及護理滿意度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效果比較
臨床護理路徑的實施需貫穿于肺結核大咳血患者的全程護理中,按照科室統一制定的臨床護理路徑表開展,按照路徑所要求的時間及標準化的護理流程,依次實施入院指導、輔助檢查、搶救、用藥、治療、護理、飲食指導、活動、健康教育、出院指導等[3]。
入院當日,患者病情緊急,采取積極有效的急救措施,患者入院后立即通知醫生實施搶救,給予患者絕對臥床休息,陪伴并安慰患者,給予心理疏導和支持,消除其緊張、恐懼等情緒,鼓勵患者將血咳出,以保持呼吸道通暢,防止窒息,給予患者持續低流量吸氧,及時預備開口器、壓舌板、吸痰器等搶救物品,以備不時之需;迅速建立靜脈通道,遵醫囑應用止血藥物靜脈注射,嚴密觀察病情變化,如發生窒息,立即給予頭低腳高位,輕拍患者背部,幫助其將血塊排出,注意觀察咯出的血的顏色、性質和量,做好口腔護理和生活護理,待患者病情穩定后,向其介紹主管醫生、護士及病區環境,做好入院指導。入院第2d,給予患者半臥位或患側臥位,嚴密觀察病情及生命體征的變化,創造安靜舒適的住院環境,指導患者正確的咳嗽方法,觀察并記錄咳痰、咯血的情況,如咯血停止,可給予溫涼的流質飲食,防止咳嗽、大便用力等動作,防止因腹壓增加導致的再次咯血,講解疾病相關知識,實施心理護理,鼓勵患者講出心中的想法及憂慮,給予解釋及排解,減輕患者心理負擔。入院3~4d后,囑患者半臥位臥床休息,4h記錄患者生命體征一次,進一步講解咯血的發病原因、常見誘因、預防措施等,給予高營養、高熱量的半流質飲食,忌食生硬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入院5~6d后,囑患者繼續臥床休息,觀察有無痰中帶血、咳血復發等情況,給予飲食指導,可適當進軟食,多吃新鮮蔬菜水果,防止便秘,講解肺結核的相關知識,告知治療的注意事項及常見的藥物不良反應,注意遵醫囑服藥及消毒隔離,提高治病防病意識。入院第7d,如患者未再有咯血復發,可囑患者下床輕微活動,給予防滑措施,防止跌倒,協助生活護理。出院當日,給予出院指導,囑患者進食高營養、高蛋白的飲食,戒煙戒酒,注意勞逸結合,保持心情舒暢,講解肺結核全程化療、按時服藥的重要性,告知復查的時間、出院帶藥的用法及注意事項,協助患者辦理出院手續。
本文研究得知,實施臨床護理路徑后,止血成功率得到有效提高,縮短了住院天數,增強了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的掌握,患者對護理滿意度較高,提高了護理工作質量。
參考資料
[1]付宗秀.肺結核大咯血的搶救及護理[J].西南軍醫,2011,13(3): 542-543.
[2]王麗華.臨床護理路徑在大咯血支氣管動脈栓塞術中的應用[J].慢性病學雜志,2010,12(9):1041-1042.
[3]逯淑娟,張曉英,于淑敏.臨床護理路徑對肺結核咯血患者的護理研究[J].中國實用醫藥,2011,6(4):216-217.
廣西合浦縣人民醫院,廣西北海 53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