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瑾
摘要:事業單位是指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產生的,根據國家授權成立并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質的組織,由國家確定其職責范圍,同時國家對其撥款。事業單位是社會生活正常運轉不可缺少的部分,在我國社會生活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近些年來,隨著事業單位用人體制的改革,事業單位勞動爭議的數量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因此,應加強事業單位和諧勞動關系的構建。
關鍵詞:事業單位;和諧勞動關系;構建
中圖分類號:F246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2)03-00-01
由于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沒有被《公務員法》作為公務員來對待,加之國家又要求普遍推行聘用制,事業單位獲得了充分的編外用工自主權,對勞動者有了錄用、辭退、不續訂聘用合同等重要管理權利。在這種情況下,事業單位勞動關系不和諧的現象時有發生,最主要的形式有:員工抱怨、曠工、怠工、抵制、訴訟、罷工等,因此,應采用措施來解決勞動關系中存在的不和諧,進而建立和諧的勞動關系。
一、勞動關系的性質
首先,勞動關系是一種勞動管理關系。勞動者通過不同的勞動形式參加事業單位分配的勞動任務,并竭盡所能按時完成;事業單位向工作人員提供工作、生產條件,并制定生產規則、程序和內部的勞動規章,從而控制、支配整個勞動生產過程。因此,勞動關系本質上而言是對勞動者的“勞動”進行管理。其次,勞動關系是一種權利義務關系。現實生活中的勞動關系是依照國家勞動法律法規規范的勞動法律關系,即雙方的勞動關被法律允許的,是和法律規范所規定和確認的權利和義務聯系在一起的。具體而言,勞動者必須成為事業單位的一員,事業單位必須按照勞動者的勞動數量或質量支付報酬,提供工作條件,這構成了勞動關系的重要內容。
二、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幾點建議
1.盡快確定《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并實施
為了規范事業單位的人事管理,保障工作人員的合法權益,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于2011年11月出臺了《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征求意見稿)》,面向社會各界征求意見,以求解決事業單位勞動人事法律規范的統一問題。筆者認為,應盡快確定《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并實施,在這個過程中,要注意處理好以下幾個問題:第一,要把這個《條例》作為事業單位勞動人事管理總章程性質的行政法規規章,任何具體的人事活動都應以此為依據來實施。第二,要充分考慮新型勞動人事管理制度對各級各類事業單位的實用性,將原則性、針對性、可操作性相結合,保證各事業單位可以順利實施。第三,要從保護事業單位和職工雙方的合法權益出發,本著“公平、公正”的原則來建立健全充滿生機活力的新型用人機制,維護事業單位及其工作人員的合法權益。
2.完善勞動爭議處理體制
第一,改革現行“一調一裁兩審”的勞動爭議處理制度,探索建立注重預防和調解、突出仲裁優勢和作用的勞動爭議處理機制。第二,取消現行的人事爭議仲裁程序和相關人員編制及制度規范,統一合并到勞動爭議處理程序中,由勞動爭議處理程序解決,節約行政資源和國家財力。第三,改革和完善現行勞動爭議處理的程序制度,加強調解程序的作用,大力發展工會、行業協會、自律合作組織等內部調解機制的建立,這樣既可以節約國家政府資源,又可以促進行業自律。第四,建議在《民事訴訟法》中專門規定勞動爭議特別程序規則,就有關勞動爭議的受理、管轄、訴訟時限和舉證等問題制定區別于民事爭議的特別規范,以適應勞動爭議的特別需要。
3.完善勞動保障監察執法手段,加強執法力量
在打擊侵害勞動者權益的違法行為時,各級勞動保障監察機構要進一步加強與公安、工商、法院等單位的協調溝通力度,爭取他們的支持和配合,避免執法手段單一,以更有效、更嚴厲地打擊侵害勞動者權益的違法行為,保證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同時,積極爭取各級財政部門的支持,保證人員及經費的投入,切實解決監察機構的人員、辦案、舉報獎勵等經費問題。而且要加強勞動保障監察機構執法能力建設,通過多種方式提高勞動保障監察員的職業素質和業務素質。此外,勞動保障部門應當對實行集體協商、集體合同制度的情況進行及時的監督檢查,對不符合有關法律規定的,要責令其限期整改,提高辦案質量和效率。
4.完善勞動爭議的預防措施
勞動爭議的預防是事業單位決策機構、人力資源管理部門、勞動爭議調解機構等按照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事先采取措施避免發生勞動爭議的活動,將不和諧的勞動關系扼殺在萌芽之時,這是解決勞動爭議的一條根本途徑,也是最有效的途徑。具體而言,勞動爭議預防的措施分別為:(1)強化勞動關系當事人的勞動法制觀念。在勞動關系管理活動中,確立與事業單位發展相吻合的價值觀和行為方式,樹立強化正確的勞動法制觀念和法律意識。(2)強化對勞動合同、集體合同等簽訂與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改正,做到防患于未然。同時強化事業單位自身的內部管理,實現勞動關系管理規范化、制度化。(3)強化和完善事業單位的民主管理體制,充分發揮民主管理形式在實現勞動關系穩定運行機制中的功能,努力把勞動爭議化解在基層和萌芽狀態,最大限度控制職工群體性事件發生。
5.加強工會的建設與利用
工會必須真正成為勞動者的代表,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工會的職能包括民主職能和社會職能,民主職能是指工會應該將民主原則引入勞動關系,為雇員提供各種形式的代表制度,代表職工行使各項基本權利。工會的社會職能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改善就業條件、強化集體談判、促進公平。因此,應完善工會立法,用法律的形式保證工會的重要地位,同時加強工會的協調力量,培育新的勞動關系的制約機制。此外,應通過文化教育、法律知識培訓等形式,提高職工的綜合素質,以此為基礎逐步建立事業單位與工會組織的談判機制,發揮工會組織維護工人合法權益的作用,促進事業單位和諧勞動關系的形成。
總之,要通過構建和諧的勞動關系,依法維護職工群眾的合法權益,進一步保護和調動職工的積極性,進而實現各事業單位與職工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古麗斯曼·吾布力.事業單位勞資管理的策略[J].時代金融,2011(10).
[2]張艷玲.如何做好事業單位人事勞資管理工作[J].中國城市經濟,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