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曉穎
摘要:隨著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醫院作為一個不以盈利為目的的特殊法人主體,在管理理念上與普通企業一樣有許多共同之處。醫院在不斷提高醫療服務質量、滿足病人需求的同時,還必須把提高經濟效益作為經營目標,醫院要想提高運營效率,增強競爭能力,實現可持續發展,加強財務分析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醫院;財務分析;問題;應對策略
中圖分類號:F275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2)03-0-01
醫院財務分析與管理作為財務控制系統,是醫院財務管理和經濟活動中的重要手段。醫院財務分析是利用醫院的財務報表等相關經濟信息資料,對醫院資金運行結果進行分析,全面評價醫院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為下一步的財務預測、財務決策和財務控制提供數據資料。對醫院財務活動的全過程進行分析,有利于評價醫院預算和計劃的執行情況;有利于提高醫院財務管理水平;有利于管理者做出科學決策。通過加強財務分析,揭示財務管理中的潛在問題和蘊涵的發展趨勢,認識和掌握財務活動的規律,改進財務管理工作,不斷提高醫院財務管理水平,更好地為醫院發展服務。
一、醫院財務分析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醫院財務分析與企業相比還存在著差距,在重視程度和分析深度等方面,既有客觀條件的限制,又有主觀因素的影響,主要問題體現在以下方面:
1.分析方法單一,綜合水平不高。財務分析報告僅按照會計科目簡單羅列數字,局限于增減比率和結余數額比較,對存在問題缺乏深層次的、實質性分析。在分析方法上僅運用對比分析法,沒有運用結構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不能有針對性地提出具體管理措施。財務人員由于受業務知識單一性限制,只重視內部財務指標分析,欠缺對醫療服務和相關業務等醫療方面知識的了解,無法從財務變化中判斷業務經營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影響財務指標的因素,影響了對經濟活動評價的吻合度,造成醫院財務分析綜合水平不高。
2.分析指標不全面,缺乏行業可比性。目前醫院財務分析指標一般包括每職工平均門診人次、每職工平均業務收入、每門診人次收費水平、每床日收費水平、病床使用率及周轉次數等,和企業相比少之又少。醫院之間大多缺乏橫向比較,重視單個指標孤立分析,不重綜合分析。大多醫院財務報表不公開,難以獲得其他醫院信息,分析局限于醫院內部,缺乏同行業之間的對比,無法了解相同指標在同行業中的地位,不利于醫院的經營決策。
3.重內部分析,缺乏行業外部因素分析。醫院財務分析大多局限于內部,醫院之間缺少溝通和交流,找不到醫院在衛生行業中的位置,不利于醫院對自己的經營決策進行適當定位,淹沒了管理者的業績。行業外部醫療物價收費政策、市場狀況、國家醫藥政策和醫院財務制度等都是影響醫院經營活動的因素,這些外部因素對醫院經營影響很大,造成醫院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大幅度波動,不利于領導者經營決策。
4.重事后分析,缺少有價值的前瞻性分析。醫院分析著重于對財務報表的事后分析,缺少對風險防范和發展潛力的預測,側重于財務指標的靜態分析,忽略了醫療服務活動的動態分析,不能滿足醫院發展的需要。事先對醫療市場的發展趨勢進行分析論證,采取最優的經營策略和有效管理措施,要比事后剖析更為重要。
二、加強財務分析的應對策略
1.完善醫院報表體系,增強對現金流量分析。2010年12月31日財政部發布的新《醫院會計制度》對醫院報表體系進行了完善,去掉了原有財務報表中的基金變動情況表,增加了現金流量表、財政補助收支情況表和成本報表等。現金流量表的引入,體現了醫院管理理念的國際化趨同,可以使財務人員了解醫院經濟效益的來龍去脈,揭示醫院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與凈收益之間的關系,分析醫院收益質量。成本報表的運用,可以全面剖析醫療成本的內在結構,從性質、功能兩大面分別揭示醫療成本的構成,并對成本構成的合理性進行全面監控分析,找出醫療成本持續增長的根本原因,從而合理控制成本,降低醫藥費用,解決老百姓“看病難和看病貴”問題。
2.建立健全財務制度,增強財務分析的質量。科學有效的財務分析需要完善的財務制度。加強預算管理,完善預算管理機制;加強貨幣資金管理,嚴格用款計劃,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加強藥品、衛生材料等流動資產的管理,在滿足臨床需要的同時盡可能減少庫存量,避免積壓資金,嚴格出入庫管理,杜絕浪費;加強固定資產管理,提高資產使用效益;健全內部控制制度,分析各環節風險點,增強控制措施;加強財務人員職業道德、專業技能和管理能力,提高財務分析水平和質量,促進醫院經濟活動高效有序進行。
3.搭建財務分析平臺,提高財務人員素質。醫院應重視信息系統的建設,配備專業技術人員,為廣泛收集財務信息搭建平臺。醫院財務分析不僅對財務指標進行分析,還應對造成財務變化的各種因素進行分析,單靠財務人員的力量無法對各項因素做出準確判斷。應建立以財務人員為主,多部門人員參與的財務分析隊伍,提高財務分析的水平。財務分析人員除了掌握會計理論知識外,還應深入實地了解經營管理的全過程,調整知識結構,系統掌握分析的技術方法和技巧,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4.收集充分的有價值信息,整體分析與專項分析相結合。進行財務分析必須有充分的資料支撐,盡可能收集有價值信息,才能保證財務分析的依據全面、客觀、準確。財務人員在日常工作中應注意收集、整理和積累與財務分析相關的資料。在對醫院經營活動進行整體性分析的同時,還要針對管理中的薄弱環節開展專題分析,如:醫院的績效分析、專項項目的成本效益分析等。在分析中找出差距,揭示實質性原因,避免分析的片面性。
5.增強風險意識,提高財務人員的分析判斷能力。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風險和收益并存,財務分析能為醫院的生存發展提供高質量的信息,使醫院的經營活動高效有序進行。為增強醫院的應對能力,避免可能發生的風險,加強事前分析和預測,具有積極的意義。因此在財務管理中建立財務風險預警機制,通過設立科學化的財務預警指標,增強財務人員的判斷和分析能力,采取有效的風險應對策略,從而強化醫院管理,促進醫院健康穩定發展。
構建醫院財務分析理論、方法、指標框架體系,必須全面系統,重點突出,真實反映醫院財務狀況。為有效執行新醫改的方針、政策,滿足病人的需求,醫院將不斷提高財務管理水平,在提高醫療服務質量的同時,盡可能地降低成本。因此建立一個全面的財務分析系統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陳太宙.加強醫院財務分析的思考[J].中國醫院知識倉庫,2011(08).
[2]醫院財務分析與管理對策[J].海峽醫界網,2011(08).
[3]醫院財務分析缺陷與對策[J].華夏醫界網,2010(12).
[4]探討財務分析報告[J].華夏醫界網,2010(12).
[5]加強財務分析促進醫院健康發展[J].華夏醫界網,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