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小綱
在瑪雅人或其他古老文明記載中,2012年是著名的。它將毀滅,或重生。相對于萬千宇宙,人類確實如此渺小,但茫茫世界自有歸途,我仍不太相信世界會在2012年走至盡頭。
鮮花開五葉,世事皆婆娑。婆娑就是遺憾,誰殊勝遙遠?所謂2012年的船票,本無心去尋覓,就不操那份心了。凝神自己2012年的創作,像莽無樵路的蒼山,綿延無際,難覓倏臾明朗之時。對于靈性修持者而言,音樂確是一劑良藥,罌粟般神魂迷醉,又如天上飄來的經卷,猶似飛倏來往于靈魂與體魄、瞬間與永恒之間最優秀的使者,能將撕裂的心胸撫平,縫合滴淌赤血的創傷,把人世間的悲催稀釋,為絕望的靈魂重塑信心,并教會我們淡然、仁慈、甚至寬容。
與永恒的人生命題開掘深邃對話,發出獨立、高質、有擔當、無愧于歷史與時代的聲音,是作曲家最艱深的人生目標。如果說當下善良如驚弓之鳥,邪惡似魔鬼噬人,想把最難的事情做到,笑傲人生之途,那需要對環境之險象的全然不顧,有破釜沉舟的勇氣,和飛蛾撲火般的決心,全身心踐行藝術終極目標,否則,音樂是做不成的。
2012年我將與老同學劉索拉合作,完成交響儀式劇《喜馬拉雅之光》。為此,我曾飛到西藏和尼泊爾這樣的恒古悠遠之地,在遺跡沓然的釋迦牟尼故址,雙眸彌望塵土飛揚但安詳的藍庇尼天空。天光璀璨中,靈氣氤氳的喜馬拉雅神山就在身旁,可以感受到天地物我神秘的靈智自蒼穹翩然而下。我也曾在西藏流光溢彩的物化精神圣殿中,在睿智與洞察萬物的神秘微笑下感悟人類的信仰。藏民族善良的心地,如瑪瑙一般透明,他們的沉默無語,是思索未來的象征;他們爽朗飄逸的笑語,與拉薩紅山上金碧輝煌的大殿里隆隆不絕的誦經一樣,向世界顯示了靈慧閃爍、清定曠遠的精神寄存空間。我理解喬布斯為什么去印度,因他有不可遏制的精神審美追求,直覺和體驗影響了他一生。
在雄偉靜寂的地球之巔,人類精神價值的高揚,通過內心的跋山涉水,真正會有所領悟。恒古尼泊爾的靈幻色彩,高峨西藏的雄渾大氣,是大自然最高級的心靈上師,也使《喜馬拉雅之光》的創作改變了自己一些認識世界的方式。我堅持藝術價值高于一切,與現世嗔妄疏離,一腔潸然心境,最終落下芬芳。我衷心期望與女中清流劉索拉的合作成功。
同樣在2012年,我將和國家大劇院合作,創作歌劇《牡丹亭》。中國古典戲劇之美妙,存于兒時記憶。幼年我在上海,曾見證過南方戲曲的繁榮,那時江浙滬一帶戲曲很多,有昆劇、甬劇、錫劇、蘇劇、揚劇……有周圍的采茶戲、黃梅戲、梨園戲……還當然有蘇州評彈、寧波灘簧、棗梆子和四平調!南方戲曲的拉弦打板,斑斕的戲衣,劇情之精彩,音樂之生動,表演之清遠迤儷,似一派吳越江南的秋光。所有的風姿燦然與瀟灑,均化為一個夙愿:做一出推陳出新的戲,而且是一部歌劇!今天這個機會終于來了!
《牡丹亭》端麗的文字氣象,縝密的社會場景構思,完全是湯顯祖情感之所寄。他人木三分的人間百態刻繪,給了歌劇版本最大的創作空間。幾百年來各戲劇門派對《牡丹亭》的不同演繹,構成了綿延不絕的文化脈絡,我相信歌劇《牡丹亭》一定能形成歷史文化長河中的一掬清涼。歌劇《牡丹亭》是大工程,工作量不輸于瓦格納的歌劇,但完全是中國式音樂戲劇,需要艱難的求索與研習,完成她最需要的是信仰!音樂不會是絕境哀鳴,而是迤邐寫來,南方的燦爛千陽,北國的雄渾蒼茫,青年才子的矯情與微吟刻繪,垂暮老者滄桑進取的悠悠之心,百姓的人間喧嘩與閻羅鬼王的爭鬧,都是音樂表達的鏡像。世事悱惻,創造可以移步平飛,創作是最好的心靈修復和催進劑。歌劇《牡丹亭》讓我有機會表達人生的痛感與沉郁,亦可展示一種不屈不饒的精神!我將在對未知世界的探索中,追溯靈魂的曠遠與寂靜。
2011年,我曾應杭州愛樂樂團作《臨安七部》。白居易、陸游、蘇軾、王昌齡、歐陽修、孟浩然、楊萬里、林則徐等人的詩詞,是《臨安七部》最堅實的文學基礎。這些詩詞隨著演員的演唱,字幕打在音樂廳舞臺,引起的觀眾共鳴,無法用語言形容。中國的古典文化從未離開我們民族的精神家園,是中華文明傳承至今的重要基礎。
一百年前的民國以降,眾聲喧嘩,社稷興旺,匹夫有責。章太炎斗袁世凱,梁啟超噪君主立憲,孫中山舉三民主義,陳獨秀創共產黨,蔡元培倡學術自由,胡適揚民主理念,梁漱溟挺鄉村建設,蕭友梅建音樂教育……那個時代涌現的雄才大略與精英,撰寫了20世紀中國驚心動魄的文化史。在2012年來臨時,我恍惚常遇見這些遙想的先賢,他們的思辨之花依然綻放,他們的英姿仍凜然高懸于中華文化的天空。
中國近百年的文化史充滿荊棘,在卑鄙、萎縮及貪婪依然甚囂塵上的今天,深諳這塊土地歷史切膚之痛,音樂應呈峭壁凌空,簡重嚴深之勢。遙看歷史,悲情所寄,光寫幾闐哀颯的長調,顯然是不夠的,音樂應該對我們這個時代給予更多的關注,不應將人類的社會及精神因素置創作之外,否則也會被人類社會最終所淡忘。不管怎么說,音樂能濾去塵世中的焦慮與不安,能讓擠迫的心胸變的更加寬容與仁慈,使人在任何心境都能涌起對善美的向往和信心;音樂教會了我們在面對一個幾乎很難改變的社會時,意識到仁慈與寬容是人性最寶貴的光輝,是俯仰天命的必然,也是對自己、對他人最有效、最長久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