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反饋
@天柱之南:“回不回家”專題寫得很好,讀起來感受至深。對故鄉的思念總能碰觸我們內心最柔軟的部分。
@心妍:一年忙忙碌碌又過去了,回家路上看著這期報道,有種說不出的滋味。農歷年對中國人來說,已經遠遠超越了“團聚”的喜悅,而是演繹著五味雜陳的人生百態。
@LBBE:春運、八卦、攀比????不管回鄉路有多難,回到家有多少繁文縟節,還是一定要回家,因為家里有我日夜思念的爸媽!
@晶晶兔:這期的報道很感人,每一個故事都是一種人的活法,希望有更多如此生動的報道!
時事短評
價格欺詐不屬于“宰客”?
三亞“宰客門”事件又有新的進展。對于此前有網友在網上曬一頓飯打7折后仍高達9000多元的海鮮賬單,物價、工商等部門已介入調查,目前該店也已停業。但工商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只要是明碼標價,有消費者簽字,就不能算欺客宰客,便不能照此進行處罰。怪論,我們清楚任何合同訂立都要遵循平等自愿、誠實信用、公共利益等原則,這張賬單,普通公眾都能看出貓膩,工商執法者怎不知曉呢?
首先是“明碼標價”的問題。據悉這份“海島漁村”的消費單據上的銷售價格,明顯高于有關部門公布的最高售價。根據《價格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規定》第七條規定,經營者不執行政府指導價、政府定價,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并處違法所得5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5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
第二是“消費者簽字”的問題。并不是每個消費者都清楚海鮮價格,簽字了難道就是平等,商家的行為就不違背公序良俗?只要存在價格欺詐,那就不是公平合理的合同,就應該有事后救濟的途徑,至少應該退回高于最高售價的費用,消費者簽字不應是行政拒絕監督處罰的理由。
有媒體說,三亞“宰客”是慣出來,沒有哪個消費者能夠容忍這臭毛病。這樣的處理結果,表面上是在“慣”三亞,更實際的是撇清關系,推卸監管責任,從而產生價格欺詐不屬于“宰客”的亂象便不足為怪了!
江蘇鹽城 李兆元
讀者點評
《中華書局:啟蒙的開端》
@嘴角揚起風帆:買了雜志拜讀此文了。很喜歡,也開始關注中華書局了,很欣賞中華書局做出版“不懂就不做,要做流行作品也比他人收拾干凈點”的嚴謹態度!
@頹然臥:培育共和國公民到今天也任重道遠。
《華為:接班的難題》
@周文林:這樣的探索注定了其接班人,既要有任正非一代一樣的草根精神,又要有全球戰略家的謀略,殊非易事。
@光輝點滴:輪值不是目的,旨在淡化職位爭議事宜,是平衡員工心態的高級管理過程。
《我為“拖”狂》
@曼U:看了報道,我決定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努力克服拖延癥!
@第五天:看得我很傷感,人生中所有重要的事我都遲到,我真是要為“拖”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