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華娟
摘要: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是創先爭優活動的重要目標,而優化學生黨支部體系設置是加強組織建設的首要方面。本文通過對當前高校學生黨建工作中存在問題的分析,提出了新形勢下按“以30人左右為一個支部、分年級分專業建設”的思路構建高校學生支部的新模式,對當前高校的黨建工作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優化;黨支部設置;探索
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是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的落腳點和重要目標之一,高校學生黨支部設置是做好基層黨組織工作的重點,它影響著學生黨建工作以及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直接影響到黨支部在新形勢下的工作效率以及黨在高校工作中的戰斗力。優化大學生黨支部設置,更有效的開展黨建工作,是高校黨支部建設的重要內容,是提升學生黨支部黨員整體素質的保證,是充分發揮學生黨支部戰抖堡壘作用作用、保持黨的先進性長效機制的有力措施。
一、目前高校學生黨支部設置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 未能很好地把握發展黨員的質量。由于支部規模大,人數多,發展的任務重,在確定入黨積極分子后未能很好地落實入黨培養人制度,正式黨員在對入黨積極分子的考察、培養、發展教育和管理上難以做到有效把握,黨員的發展質量得不到保證。
2. 學生黨員的后期教育得不到保障。由于學生黨支部的黨員來自各個年級和班級,召開支部大會的時間難以統一,使得支部的組織生活偏少,真正集中學習和實踐的機會較少,黨員的黨性教育得不到有力保證,以致有部分黨員入黨前表現非常優秀,可吸收入黨后卻表現一般,前后表現不一,難以在學生工作中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學生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發揮不夠。
3. 支部委員的設置缺少穩定性。支部委員變更頻繁,許多支部委員是由高年級的優秀學生黨員擔任,他們進入大四后由于面臨就業升學等問題而無法很好地兼顧黨支部的工作,因此支部委員基本處于每年一換的狀態,流動性較大,不利于學生支部開展正常的組織生活,支部建設也缺少長效性和統一性。
二、學生黨支部設置新模式的構建
學生黨支部的設置應按照黨章規定的“凡是有正式黨員三人以上的都應成立黨的基層黨組織”原則,同時應遵循兩個“有利于”:一是有利于學生黨支部高效運行和戰斗堡壘作用的充分發揮;一是有利于學生的教育管理和學生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的充分發揮。學生黨支部的優化設置不是簡單地按班級、年級、專業進行劃分或結合,而是在前期的充分的調研的基礎上,遵循兩個“有利于”原則,靈活采取不同的設置方法,有計劃有步驟進行調整優化。
以廣東金融學院財經傳媒系為例,為積極響應院黨委在創先爭優活動中深入開展基層組織建設年活動的通知精神,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基層黨組織建設,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進一步推動各項工作的有效開展,按照省委教育工委《轉發教育部關于在創先爭優活動中深入開展基層組織建設年活動的實施意見的通知》的要求,財經傳媒系學生黨支部在調查摸底、分類定級的基礎上,根據全系各班各年級各支部現有的黨員人數、分布、比例等情況,按照“低年級有黨員、高年級有黨支部”的工作原則,以現實情況為基礎優化學生黨支部機構設置,確保黨支部人數原則上不超過30人,對人數過多或者設置不合理,不利于發揮組織作用的黨支部進行整改調整,由原先的三個黨支部(第一黨支部、第二黨支部、畢業生黨支部)重組為七個黨支部。其中08級設流動黨員支部一個,人數為77人;09、10級按照“以30人左右為一個支部、分年級分專業建設”的思路,共設立了六個學生黨支部,它們分別是:09級財傳1班黨支部(11人)、09級財傳2班黨支部(16人)、09級經秘1班黨支部(15人)、09級經秘2班黨支部(15人)、10級財傳專業黨支部(19人)、10級經秘專業黨支部(16人)。合計為七個學生黨支部。這既符合上級黨組織關于在高校學生黨建中實現“一年級有黨員,二年級黨小組,三年級有黨支部”的要求,又是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進行的有益創新,結合了各年級的特點,采用了按年級設置、按專業設置、在年級中分專業設置、按班級設置相結合的方式,以此擴大黨的工作覆蓋面,形成健全嚴密的組織網絡,從而達到進一步優化組織設置,健全組織,理順關系,加強黨員教育、管理和監督的目的。
除了堅持以班級、年級為單位建立大學生黨支部的同時,要大膽探索在宿舍樓層、學生組織、社團等建立學生黨支部的新路子,保證所有大學生黨員都能融入組織生活、參與組織管理,不斷拓展黨組織的工作優勢。
三、高校學生黨支部優化設置的意義
1. 黨員的后期教育建立了長效機制。支部調整后,每個支部的黨員數不超過30人,各支部可以比較靈活地開展工作。每個支部有較充裕的時間開展理論學習、民主生活、實踐活動等,黨員的思想教育特別是預備黨員的后續培養也能落實到位。對積極分子的考察和培養更加全面深入,組織發展工作可以做得更加具體扎實,所發展黨員的質量也得到了有效保證。
2. 有利于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的發揮。黨支部建在班上或年級,有利益學生黨員與同學之間更加緊密聯系,學生黨員在發揮作用的同時也成為了學生學習和模仿的對象,同學們可以從身邊黨員的模范作用中受到感染和啟迪,加深對黨的認識,堅定入黨的信念,并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修養,推動黨建工作的開展。
3. 以黨風促學風,真正發揮學生黨建的龍頭作用。學生黨支部建到班級后,通過與班委、團支部的聯系,采用各種形式介入班級的管理,參與策劃和組織班團活動,推進班集體建設。學生黨員利用自身比較過硬的學習能力、較高的思想素質影響帶動班級其他學生。“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學生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利用班級這一有效載體得以充分展示,從而促使班風、學風建設的根本好轉。
高校學生黨支部的設置是為了更好地將黨支部的工作落實好,使黨建工作真正從基層做起。采用按年級設置、按專業設置、在年級中分專業設置以及按班級設置相結合的方式,縱橫結合,引線貫穿的網格化模式,擴大黨建工作的輻射面,進一步提高了黨建工作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歐嵐.高校學生黨支部建在班上的實踐探索.科學咨詢.2006(2)
[2]吳彬.高校學生黨支部建設現狀及對策芻議[J].華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增刊)
[3]于茜,李瑋.高校學生黨支部設置模式淺探[J].時代教育,2008(1)
[4]陳曉武,影響“支部建在班上”工作成效的問題思考.閩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