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萍(淄博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學前教育學院,山東 淄博 255130)
健康是人類永恒的主題,也是人類發展的前提。健康是指一個人在身體、精神和社會等方面都處于良好的狀態。傳統的健康觀是“無病即健康”,現代人的健康觀是整體健康。世界衛生組織(WHO)1948年對健康含義做了科學的界定:“健康乃是一種在身體上、心理上和社會適應方面的完好狀態,而不僅僅是沒有疾病和虛弱的狀態”。[1]
健康素養是健康素質的重要內容之一。沒有良好的健康素養,健康素質就無從談起,更談不上整體健康水平的提高。美國《國家健康教育標準》(The National Health Education Standards)中,最早準確提出了對健康素養的定義,即:“個體獲得、解釋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與服務,并能運用信息和服務來促進個體健康的能力水平。”健康素養是健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健康教育是手段,健康素養就是健康教育的目標,公民健康素養的高低關系著整個社會公民健康和社會衛生系統的狀況。
高等師范院校的學生(簡稱師范生),因其職業已經基本定位為教育工作者,所以是大學生中的一個特殊群體,其健康素養特點自然不同于其他大學生。淄博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是專科層次的高等師范院校,主要培養幼兒和小學教師,大多數師范類大學生在走出校園后會轉換角色,成為幼兒教師或小學教師,甚至中學教師。作為個體而言,師范生的健康素養情況會直接影響他們的學生。基于此,提升師范生的健康素養是必要并迫切的。作為教育者有必要對本校范圍內的專科層次學生進行健康素養的調查研究,為對其進行更好的學校教育及其生活指導提供理論基礎。
本研究采用整體抽樣的方法,在淄博師專各師范類專業(小教各學科,各類學前教育專業)各年級分別抽取10人問卷調查,具體專業為:英語教育、中文教育,數學教育、美術教育、學前高起點、學前高職、學前五年制共計七個類別,年級覆蓋1-3年級,每種專業每個年級分別抽取10人作為研究對象。
通過抽樣對選取的淄博師專學生進行問卷調査,調查內容包括調查對象的人口基本統計學變量(性別、年級、父母文化程度、來源省市等)、健康素養的三個部分(健康素養基本知識、健康生活方式和行為、健康素養基本技能)和調查對象獲取健康素養相關信息的途徑。通過調查,了解目前師范生健康素養的知識的知曉情況,揭示師范生健康素養和健康信息獲取方式的基本現狀以及影響師范生健康素養水平的主要因素。
問卷調研始于2011年4月,由研究者對所在院校7個師范類專業學生發放問卷。調査過程中共發放210份問卷,回收問卷209份, 有效問卷200份,回收率為99.5%,問卷有效率為95.7%。回收的有效問卷按不同類型學生進行分類,各類人數及所占比重見表1。

表1 師范生人口特征表
從表1可知:在調査的200名師范生中,男生占約20.5%,女生約占79.5%; 大一學生占35%,大二學生占34%,大三學生占31%;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占41.5%,小學教育占58.5%;地域以東部為主,占86%,中部學生占10%,西部占4%;調查對象父母的最高文化程度大多集中在初中到本專科之間,占42%,本專科及以上學歷的占26.5%,初中學歷的占21.5%,小學及以下占10%;調査對象的農村戶占77%,城鎮占23%。
根據測量指標對學生調查問卷進行賦分,三個結構模塊分別核分,加在一起作為每位學生的健康素養分值,體現個體健康素養整體水平的高低。然后按照調查對象組成類別分別計算各模塊平均分,具體原始分值見表2。

表2 不同特征學生的健康素養各模塊原始平均分
從表2可知:女生的健康素養整體水平高于男生;各年級健康素養水平為大三>大二>大一;來自東部的學生比西部學生健康素養水平高,中部學生最低;來自農村的學生不如城鎮學生健康素養高;父母學歷越高,孩子相應的健康素養水平越高;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比其他各類小學教育專業的學生健康素養要高。
經過所有數據的整體換算,得到各健康模塊的百分制得分,師范生整體上的健康素養得分為80.7。按照評價標準,綜合水平處于良好水平,健康技能得分是最低的,結果見表3。

表3 200名師范生健康素養結構和綜合水平得分情況
問卷中除了包含健康素養三個組成部分外,健康素養相關信息的途徑為新增內容。通過被調査對象在獲取健康素養相關信息方面的差異,分析被調査者在健康素養方面存在的一些主觀或客觀原因,為提高師范生健康素養水平,以及全民健康素質狀況提供更為有效的手段和措施。
調查結果顯示被調查者獲取健康素養相關知識、行為和技能方面的信息,主要通過電視、書籍雜志、廣播等三大傳統傳播媒介;但人際傳播媒介也是不可或缺的傳播方式,詳見表4。

表4獲取健康素養相關信息途徑
無論是廣播、電視、電影、報紙、雜志、書籍,還是在健康教育中經常使用的衛生標語、衛生宣傳單,以及衛生宣傳畫廊等,都屬于大眾傳播媒介的范疇。大眾傳播是健康教育的基本手段,在健康教育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人際傳播是一切傳播活動的基礎,在調査途徑選項中,親戚朋友、學校健康教育課和健康講座為人際傳播活動。
學校健康教育課是獲取健康素養相關信息的一個很重要的途徑。通過學校健康教育可以普及各種衛生知識,幫助學生增加必要的健康知識和技能,選擇有益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為,提高個體自我保健意識和能力、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增強學生心理和行為素質,有利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健康價值觀念, 提髙學生的綜合素質。學校健康教育課是推動大學生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為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因此,學校開展健康教育課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基礎[2]。
師范生通過電視、書籍雜志、廣播、親戚朋友、報紙、學校健康教育課、宣傳手冊、互聯網、健康講座等獲取健康素養相關信息,其中電視、書籍雜志、廣播三大大眾傳播媒體是獲取健康信息的主要媒體。另外,學校健康教育課對幫助學生建立科學健康觀、培養良好的健康行為有不容忽視的作用。
研究發現,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比小教專業的學生在健康素養的各個方面水平都高,特別在健康技能方面優勢明顯。分析原因,可能與其開設《學前衛生學》這門學科有關。《學前衛生學》是學前教育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內容涉及人體生理解剖學、營養學、常見疾病和傳染病、事故急救處理術和淺顯的心理學內容,針對的對象是3-6歲兒童,主要為幼兒教師日后的日常護理做準備。其中部分內容在兒童和成人是通用的,同樣適用于成人的健康保健,因此實用性很強。這門課程教學質量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學生畢業后在實際工作中是否能夠切實做到維護和增進兒童的身心健康與和諧發展,對提高今后個體的健康素養具有重要的基礎性作用。學前教育專業的各類師范生在大一開設《學前衛生學》這門學科,學過這門課程的師范生在健康意識和健康習慣方面比不學的學生有優勢。我們做調查時特意選取一學年的下學期,學生已經學習過課程的大部分內容,可以體現出差距。因此,建議通過教學改革發揮學前衛生學的作用,如充分使用多媒體手段,提高教學質量;改善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促進學生技能發展;在教學中充分加強學生的職業情感培養和職業素質教育等。
學校是培養公民健康素養的主陣地,理所應當堅持貫徹“健康第一”和“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肩負起宣傳、推廣健康素養基本知識與技能的責任。鑒于師范類大學生健康素養水平良好的現狀,需要針對重點健康問題,制定科學、可行及有效的傳播策略,探索靈活的、師范類大學生樂于接受的教育形式。[3]
鼓勵教師通過在全校開設《大學生健康教育》《大學生生理衛生》及心理咨詢和《體育》等課程,為學生健康素養的形成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調查結果也顯示出,80%以上的學生對基本健康知識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與行為、基本健康技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掌握,但也有部分學生對其了解和掌握的不夠全面,特別是在行為上還缺乏制約性。因此,學校要進一步切實加強學生的健康理念的教育工作,充分認識提高大學生健康水平的重要意義,加強責任感,以極端負責的態度,針對學生健康方面存在的問題,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解決。
由于學生個體的差異,特別是受學生生理、心理特點和接受教育理念、生活習慣的影響,即便是受同等的教育,也不可能使每一位學生完全形成健康素養。因此,學校應當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為了一切學生”的教育思想,對學生健康素養的形成過程進行監控,絕不放過每一位學生,也不放過毎一個細節,這樣才能保證學生畢業后,使之自身的健康觀保持始終。
一是充分利用多種媒體,例如校園網、手機校訊通、廣播站、宣傳電視、科普板報、校刊等,定期或不定期舉辦集體講座、組織演講比賽、開展知識競賽、組織征文活動、開設專題晚會等,廣泛開展以提高大學生健康素養為目的的健康傳播活動。
二是以學校、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健康俱樂部等為陣地,廣泛開展以提高基本健康知識與技能、促進健康行為形成為目的的綜合性干預活動[4]。
環境對行為有著強烈的制約作用。良好的環境條件將促進行為動機得以實現,并能促進新行為的形成、鞏固和維持。環境因素包括抽象的精神、氛圍、行為取向以及社會意識等軟環境,這些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對學生健康素養的形成起著強化、支持或促進改變的作用。因此,學校除了努力打造有利的教育環境外,學校的保健醫生、健康指導教師、心理咨詢師和體育教師要統一協調,適時為學生提供健康素養和健康促進的指導和幫助,讓學生形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和科學的生活方式。
健康素養監測要與師范類學生體質檢測捆綁在一起,每1 到2年開展包括大學生在內的學生健康素養監測。同時,要不定期地針對當地的主要衛生問題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開展專題或應急調查,動態監測師范類大學生健康素養水平的變化趨勢,及時發布監測結果,全面系統地掌握學校大學生健康素養水平和影響因素,為制定政策提供科學依據,努力使大學生健康素養基本知識與技能監測工作制度化、經常化。[5]
參考文獻:
[1]胡勁松,彭元,王進,周婧瑜,賴索.長沙市城鄉居民2009年健康知識與健康素養現況調查[J].實用預防醫學,2010,(3).
[2]李春玉,李現文.社區護理服務與居民的健康素養[J].中華護理雜志,2009,(7).
[3]黃麗雯,龔思紅,林小佳,張雪寶.珠海市學生健康素養教育效果分析[J].實用預防醫學,2008,(6).
[4]佟麗,胡俊峰,候培森.健康素質與健康素養[J].中國健康教育,2006,(04).
[5]張洪志,袁玉濤,趙禹.河北省普通高校大學生健康素養現狀的調查分析[J].考試周刊,200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