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忠勤
管理者成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體是職責所需、優勢所在、眾心所向、大勢所趨,可以從根本上加強企業思想政治工作。

管理者成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體,可以使企業生產經營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形成兩位一體,真正做到黨政一心,目標一致。彭展 攝
在今年召開的集團公司黨建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集團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傅成玉強調指出:各級管理者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體,只要帶隊伍就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這個講話精神有助于人們從認識的誤區中掙脫出來,為改進和創新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的視角。
管理者是管理行為過程的主體。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一種管理,是側重于人的思想、精神領域的管理活動,有著啟發、引導、激勵和塑造等作用。
管理首先是對人的管理,只有管好了人才能更有效地管好事。管人就是帶好員工隊伍,為此就要了解人、關心人、服務人,始終要把人放在首位,一切堅持以人為本。作為一個管理者如果不了解員工的思想,不清楚員工的訴求,不能為員工排憂解難,就不能做到知人善任、公平公正,就得不到員工的衷心擁護,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每一位員工的積極性,也就不可能帶好隊伍,保質保量完成好企業的各項工作任務,更談不上成為一個稱職的管理者。特別是在當前新的形勢下,要求思想政治工作更快、更直接,無可回避地面對各種問題。在這種新情況下,管理者作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體能更好地發揮作用。一方面,在制定規章制度和政策時盡可能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更好地體現以人為本原則,可以從源頭上防止出現偏差,免得自找麻煩;另一方面,可以針對問題直接回應解答,更具有權威性,工作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因其所特有的屬性決定了必須貼近生產、貼近群眾、貼近實際,要求及時準確地掌握員工思想情況,全過程持久地關注參與,做到工作細致入微,潤物無聲。而管理者在這方面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管理者最大的優勢就是直接面對各種問題,對員工的思想最摸底,情緒最知情,能發現思想動態苗頭,完全有能力將矛盾和危機化解在萌芽中。同時,管理者通過思想政治工作,有助于提高個人影響力,提高管理效率。管理者若做到“遇事虛懷觀一是,與人和氣察群言”,能設身處地為員工著想,關心員工的感受,虛心聽取員工的意見和建議,關心員工的成長和事業,就能夠贏得員工的理解信賴與支持,從而極大地激發員工的工作潛能和奉獻精神,增強對企業的忠誠度。員工心氣順則管理順,情緒高則效率高。
管理者成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體,客觀上可以使企業生產經營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形成兩位一體,真正做到黨政一心,目標一致,從而形成在政工專業人員指導下的全員齊抓共管的嶄新格局。從此,思想政治工作與企業各項生產經營管理活動才能真正實現“無縫對接”,整合力量,形成合力,從“兩張皮”擰成“一股繩”,讓思想政治工作如空氣一般無處不在地發揮作用。
在國有企業現行體制下,行政“一把手”享有企業各種資源的支配權,管理者作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體,就能夠在機構設置、人員調配、費用保障、工作安排等諸方面全面協調考慮,做到生產經營各項管理工作與思想政治工作一同布置、一同檢查考核、一同激勵。這樣,思想政治工作與各項管理工作就能夠更有效地緊密結合起來,步調一致,從根本上杜絕企業管理與思想政治工作“兩張皮”現象。
企業不僅是生產產品的地方,同時也是培養人才之地。企業要想在未來激烈的競爭中謀發展,就必須重視人才的培養,特別是綜合型管理人才的培養,這已經成為業界共識,是大勢所趨。
在國有企業,各級管理者一般都具有與管理崗位任職要求相匹配的專業知識,大都屬業務技術型管理人才,對生產、工藝和流程等技術層面的管理較為熟悉,無疑是所在專業領域里的突出人才。管理者成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體,客觀上對管理者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要求既要具備業務知識和相應的管理能力,也要熟知黨的政策理論,以便能夠更加自覺、更加熟練地掌握和運用思想政治工作的規律解決實際問題,將思想政治工作有機地融入各項管理工作中,從過去的業務技術型人才轉為綜合型管理人才。
實行領導干部交流是我們黨干部管理工作的一項根本制度。管理者成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體,從此一崗雙責,有利于干部的培養和成長。管理者既可以進一步豐富其知識結構,使之更趨全面合理,又可豐富其閱歷經驗,在實際工作中得到歷練,綜合素質得到提高。同時,還可以從中選拔德才兼備、能力全面的企業高級管理人才,將企業的整體管理水平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