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李建國

1.開展上門服務,護航新型現代農業發展
早春的愚公故里,處處生機萌發。2月3日,省長郭庚茂帶領省觀摩點評組深入濟源,觀摩點評產業集聚區和重大項目建設,并對該市建設中原經濟區“三化”協調發展先行區寄予厚望。
走進濟源城鄉,高聳的鐵塔,閃光的銀線,奔涌的電流,優質的電能,讓這座豫西北小城散發出無限的生機與活力。去年,省委省政府作出全面建設中原經濟區的重大部署,是年9月,《國務院關于支持河南加快建設中原經濟區的指導意見》出臺,將中原經濟區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立足先試先行,為全省做出有益探索,濟源市提出了建設中原經濟區“三化”協調發展先行區的戰略目標。
風生水起,春潮涌動。伴隨著先行區建設的強勁東風,濟源發展迎來了新的春天。濟源供電公司積極發揮先行官作用,以安全可靠的電網和優質高效的服務,全方位、全過程護航先行區建設,市委、市政府領導先后15次作出批示,對該公司給予充分肯定。
“220千伏南嶺變的投運,滿足了虎嶺產業集聚區的用電需求,也為我市西部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特向供電公司全體干部員工表示崇高敬意……”2月1日,市政府再次致信濟源供電公司,肯定電網發展成就,感謝該公司在建設“三化”協調發展先行區中的突出表現。
作為新興工業城市,濟源工業用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的90%,其中虎嶺、玉川、高新技術三大產業集聚區年用電量近30億千瓦時。去年,該市把產業集聚區作為實施新型工業化戰略、推進“三化”協調發展的重要陣地,強力實施招商引資,一大批裝備制造、機械加工、電子電器項目落戶濟源,年內產業集聚區實施建設項目110個,總投資180億元。
電力是工業經濟的命脈。濟源供電公司超前謀劃、主動作為,深入開展調研,對集聚區內的電力基礎設施進行了改造和整合。積極與政府及有關部門溝通,強力實施電網建設,竣工投運了220千伏軹都變和110千伏澗北、堽頭變擴建等6項輸變電工程,提前開工建設了110千伏工業變等4個電建項目。建立服務集聚區建設常態機制,第一時間掌握用電動態,提供“打包式”、“一站式”服務,并設立專門的服務電話,實現對產業集聚區供電服務的有效銜接。同時,開展集聚區負荷預收資工作,在企業不滿足現有報裝的條件下,可先向供電公司提供已簽約入駐的用電需求計劃,供電公司則提前做好電力設施規劃布局等工作,保證企業早用電、早投產、早見效益。
“兩天接通臨時電源,10天裝好變壓器,并全過程服務用電需求,用電方面既放心、又舒心。”臺商周先生說。2011年年底,濟源三大產業集聚區已入駐企業135家,年內實現銷售收入605億元,同比增長42%。
人勤春來早。今年2月6日,元宵佳節,歡歌笑語和喧天鑼鼓裝點著節日的氣氛,而濟源110千伏高新輸變電工程的現場,已是一派繁忙景象,電力職工正加緊作業,為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提供新的電源。今年,濟源繼續把三大產業集聚區建設作為加大項目建設、承接項目轉移、強力招商引資的“主戰場”,目前,新開工項目164個,新簽約項目207個,投資總額1377億元。濟源公司將開工建設220千伏孔山變和110千伏雙橋、玉泉等電建項目,竣工投運110千伏高新、工業等輸變電工程,力爭提前實現電網里程碑計劃,用堅強的電力支撐,挺直濟源現代工業發展的“鐵脊梁”。
2月7日傍晚,華燈初上。筆者徜徉濟源市西部的承留鎮街頭,看到兩側淡黃色的歐式墻體,人行道上紅藍相間的彩磚,整齊劃一的現代建筑,在路燈、霓虹燈映照下,構成了一副格外養眼的現代城鎮畫圖。金利花園、南山花園、濱湖花苑等新型社區沐浴其中,點點燈光襯托出小鎮的美麗與祥和。
“以前住在山溝里,電壓低,冬夏季用電時常‘卡殼’。現在空調、冰箱、電炊具想用就用,咱和城里人沒啥區別。”談到現在的生活,居民張軍戰言語中流露著自豪。
“優質可靠的電力,為城鎮建設插上了翅膀。”談及新型城鎮化建設,該鎮主管領導周奎明對供電服務尤為肯定。他說,新型城鎮化是承留打造“濟源西城”的點睛之筆,供電企業全程參與、大力支持,去年以來不僅對鎮區和鎮中村進行了電力線路改造,幫助裝設了500多盞路燈,還新增了20多個變壓器臺區,有效治理了低電壓問題,并提前做好了新型社區弱電入地、一戶一表安裝等工程。目前,又建成了110千伏承留輸變電工程,徹底解除了用電方面的后顧之憂。
“三化”協調發展先行區建設中,濟源市以城鎮化為引領,提出了用城市理念改造農村、用市民標準轉化農民的總體思路,并統籌推進中心城區、組團、小城鎮和新型社區建設。社會發展,電力先行。濟源供電公司密切跟蹤用電需求,做到哪里有建設、哪里就有可靠電力,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優質的供電服務。為確保質量效率,改進和優化了包括簡化報裝流程、縮短送電時間等42項服務舉措。加強調研,及時掌握用電信息,建立專項臺賬,嚴格落實首問責任制、領導包干制、項目管理制和質量問責制。去年以來,圍繞新型城鎮化建設,先后新建和改造了沁源路、愚公路等14條電力線路,完成了29項配網工程,為326個城鎮建設項目提供了優質的電能,受益群眾8萬多人。
“隨著天氣轉暖,96個城鎮建設陸續鋪開。當前我們正在完善臺賬,逐項制定施工方案,全力保障電力供應,助力新型城鎮化騰飛。”該公司總經理張明亮表示。
2月10日,筆者來到位于濟源北部克井鎮的現代農業示范區,種植大戶楊豆豆正在閉合開關,開啟大棚卷簾機。她說天氣好時,早晨把草簾卷上去,讓蔬菜接受光照;下午放下,保持溫度。寒流來時,棚內有電力取暖設備;需要澆灌時,就開啟機井。“有機器幫忙、電力保證,搞種植就輕松多了。”
“沒有電力支撐,發展現代農業就是空談,感謝供電企業的支持和付出。”該市農業部門負責人說。“三化”協調發展,更加明確了農業的基礎地位。去年,濟源被確定為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該市以此為契機,規劃建設了東部傳統農業、南部苗圃花卉觀光農業、西部綠色有機農業、北部生態農業四大新型現代農業基地,并輻射到周邊深山區域,推動農業集約化、組織化、產業化發展。
提升電力保障能力,增強供電可靠性,是發展現代農業的關鍵。按照“統一規劃、分步實施、突出重點、經濟合理”的原則,濟源公司從電網現狀、臺區布局、電力負荷、長遠發展等方面,認真評估論證四大現代農業產業基地的用電需求,統籌做好線路改造、機井隱患排查等,把電力設施架到田間地頭、接入每家每戶。同時,重點解決農村“低電壓”和供電“卡脖子”問題,去年新建和改造10千伏線路近30千米、400伏線路近40千米,新增和改造臺區63個,并有效解決了47個行政村的“低電壓”問題。
據了解,今年濟源又將建設生物醫藥產業、農副產品加工、煙草產業集聚等現代農業園區,并重點培育41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本著適度超前的原則,目前2012年農配網項目已經啟動,投資金額達3620萬元,可有效滿足濟源新型現代農業及農村用電需求。”濟源公司農電服務中心主任王自軍說。他表示將用更加優質可靠的電力,全程護航新型農業現代化建設,放飛農業發展、農民增收、農村繁榮的新希望。
風生水起卷春潮,電力先行站排頭。堅強電網和優質電力,為濟源建設中原經濟區“三化”協調發展先行區提供了強勁動力,先行區建設也為濟源電網發展帶來了重要機遇,濟源供電公司必將在科學發展的春天里鏗鏘前行。

2.發展新型社區 ,電力服務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