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潔貞 鄧秀琪 徐月梅
深圳市龍崗區人民醫院兒科,廣東深圳 518172
靜脈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c,VTE)包括深靜脈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等,VTE在成人有高的發病率和病死率;以往認為血栓栓塞性疾病兒童罕見[1-3],已有數據顯示兒童VTE發病率很高[4],尤其使用中心靜脈導管的患兒更高[5],早期識別危險因素和早期預防十分關鍵。本文研究危重癥兒童VTE的危險因素以及干預措施。
將2008年1月~2011年11月本院兒科重癥監護中心的321例兒童納入研究,男性208例,女性113例,年齡0.4~149個月,呼吸衰竭90例,機械通氣87例,膿毒癥30例,肺炎133例,外傷17例,ARDS 4例,患兒父母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評估臨床可疑血栓患者并且給予常規處理,而沒有診斷治療干預。
有可疑癥狀(一側肢體腫脹疼痛、氣促等)的高危患者,且D-二聚體≥500μg者,行超聲心動圖和肢體深靜脈超聲檢查,肢體深靜脈超聲檢查(含超聲造影)是確診下肢深靜脈血栓(DVT)的首選方法,如為肺栓塞高度可能的患者,超聲心動圖可用于診斷肺栓塞,放射性核素V/Q掃描是最常用的無創性篩查肺栓塞的方法,多層螺旋CT肺動脈造影和MRI也可作為診斷肺栓塞的確診手段,而肺動脈和下肢深靜脈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是診斷靜脈血栓栓塞的“金標準”。
納入研究病例均經過影像結果證實,一些VTE的診斷由于臨床需要行影像檢查時偶然診斷,沒有特異地篩查無癥狀性VTE,動脈血栓排除。與研究患兒基本特點有差異的VTE患兒排除,中心靜脈導管等情況不詳者也排除。
根據患兒有無VTE分為兩組:有VTE組和無VTE組,每位患者的年齡、性別、有無中心靜脈導管、有無合并心臟病、有無手術情況(術前或術后)、有無機械通氣、預后、小兒死亡風險指數(pediatric index of mortality 2 risk of mortality,PIM2ROM)等資料收集整理,小兒死亡指數2(pediatric index of mortality2,PIM2)是根據患者入住PICU時收集的一般資料和疾病嚴重指標而綜合所得,PIM2ROM是指特定PIM2相對應的死亡率[6],VTE的發病率根據同期入住PICU的總患者數計算(百分比表示);存在CVC是指:VTE診斷時存在CVC或者已經停用,或者臨床醫生認為VTE與CVC有關(根據血栓的位置與時間);使用MV指VTE診斷時或診斷前使用MV;探討VTE發生的危險因素并總結預防VTE發生的護理措施。
采用SPSS 15.0統計軟件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兩組間的定量數據用t檢驗;定性資料以率和百分比表示,用卡方檢驗(如性別、手術情況、CVC情況);與VTE發病率有關的顯著性變量代入非條件Logistic回歸模型,進行危險因素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共收集321例PICU患者的資料,入院診斷VTE的患兒(年齡相對較大)不同于新發病例,未納入研究對象。大多數VTE患兒(68%)年齡小于1歲,1個月以下患兒發病率為36%,兩組患兒危險因素和病死率的比較見表1。

表1 VTE患兒和無VTE患兒特點的比較
75%的VTE患兒有局部或全身癥狀,包括CVC故障、患肢水腫疼痛、乳糜胸、顏面水腫(上腔靜脈VTE)、氣促、咯血、胸痛。近一半有局部癥狀的VTE患兒有血小板減少或缺氧表現。多普勒超聲常作為篩查手段,單獨證實VTE 17例,或聯合CT或超聲心動圖診斷VTE 23例,靜脈超聲造影3例。
有心臟疾病者VTE的發生率顯著高;VTE更可能于術前或者術后發生,26%的VTE患者PICU期間發生VTE的是入住PICU后24 h進行手術操作前后。
基于臨床醫生的評估,67%的VTE與CVC有關。CVC情況陽性26例,22例診斷時存在CVC,3例已經停用,1例是臨床醫生認為VTE與CVC有關。
20例MV使用患者診斷為VTE,11例診斷時MV,6例是診斷前5 d使用MV,2例在停用MV 8~10 d確診,1例患者診斷時停用間隔較長(1個月);2%MV使用患者診斷為VTE,僅有0.2%不需要MV的患者診斷為VTE。PICU中MV使用患者的發病率是不需要MV患者的10倍,和VTE的發生與MV明顯相關。PICU的VTE患兒死亡率顯著高于非VTE組(非VTE組的4倍)。
將兩組間有顯著差異的變量,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危重癥患兒VTE發病危險因素依次為CVC、機械通氣、手術情況、心臟病、年齡。見表2。
年齡小于1歲患兒VTE發病率較高(68%),與過去報道一致[2],先天心臟畸形常見于新生兒,與VTE高發生率明確相關。此外,嬰兒多種止血機制發育差別,危重癥患兒更容易發生血栓栓塞。絕大多數兒童VTE是導管相關性的[3,7],與本文報道一致,嬰兒與新生兒高發病率可能部分與他們的靜脈大小有關。
大多數VTE住院患兒至少有一個明確的危險因素,包括先天性心臟病、創傷、先天性血栓疾病、使用CVC[4]。PICU患兒有心臟疾病、CVC,VTE的發生增加,創傷在PICU患兒沒有顯著增加發病率,可能與外科醫生積極的預防措施有關。
本研究中16%的VTE患兒有先天性血栓疾病,由于診斷VTE后沒有做相關篩查,這可能不是這群體的真實發病率。15歲以下的先天性血栓疾病患兒發生自發性VTE的概率很低,然而合并其他危險因素(如CVC)時概率增加[8-12]。

表2 危重癥患兒VTE發病危險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
CVC是PICU患兒發生VTE的主要危險因素,67%的VTE與CVC有關;校正年齡、住院時間、疾病嚴重度后,有CVC的患兒VTE的發病率升高9倍。臨床醫生日益認識到二者的相關性,可能與導管粗細關系密切,心臟科醫生開始使用藥物預防充血性心力衰竭患兒發生VTE,尤其是需要使用CVC的患兒,當然這些干預的效果需要大規模前瞻性的隨機對照實驗來驗證。
本研究為前瞻性研究,但是沒有調查VTE在特異的患者群中的發病率;由于臨床需要而偶然發現的有癥狀的VTE,當然可能忽略了部分有癥狀的VTE。VTE的并發癥有乳糜胸、肺栓塞、復發性VTE、腳長不等甚至死亡,本研究VTE組死亡率顯著高于無VTE患兒組。
危重癥患兒VTE發病率高,治療難度大、費用高、恢復慢,患者及家屬常產生抑郁、焦慮心理,醫護人員應該針對不同的患者健康教育;對PICU患者均應風險評估,有CVC和機械通氣等高危因素的患者給予相應的預防措施,具有VTE高危因素的患者,應避免做下肢靜脈穿刺,留置深靜脈導管應盡量不選擇下肢靜脈,不在同條靜脈上多次反復穿刺。
[1]胡美華,李莉,顧秀娥.預防ICU患者深靜脈血栓的護理進展[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7,23(8):73.
[2]蔣米爾,殷敏毅.靜脈血栓栓塞癥的診斷現狀[J].診斷學理論與實踐,2011,10(2):93-96.
[3]劉金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治療進展的研究[J].內蒙古中醫藥,2011,21(3):91-93.
[4]黃靜,林婉娜,羅玉珍.ICU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J].中國醫療前沿,2008,3(2):125.
[5]樓曉芳,謝王芳,蔣敏.11例股靜脈導管相關性血栓形成患兒的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10,45(8):716-717.
[6]李耿,喻文亮,于學軍,等.小兒危重病例評分和死亡指數在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中的應用[J].中華急診醫學雜志,2007,16(5):518-521.
[7]孫巖,劉洋,張十一,等.導管相關性上肢靜脈血栓形成的診治[J].中國現代普通外科進展,2011,14(4):273-276.
[8]李銀紅.ICU患者發生靜脈血栓栓塞癥的危險因素及護理干預[J].護理研究,2009,23(2):475-477.
[9]李玉芳.ICU患者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原因分析及護理預防對策[J].當代醫學,2010,16(12):102-103.
[10]敖特根其其格.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預防和護理[J].內蒙古中醫藥,2011,21(3):134.
[11] 權蓉丹.深部靜脈血栓癥的發生與預防[J].醫學信息,2011,51(11):394.
[12]彭玉維.121例肺動脈栓塞的臨床分析[J].廣州醫學院學報,2011,31(3):7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