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銘佳
(黑龍江護理高等專科學校,黑龍江 哈爾濱 150036)
內科護理學是護理專業課中的一門重要課程,無論在臨床工作中還是各級各類考試中,內科護理都占有重要地位。在內科護理教學中重要的內容之一就是病例分析課。如何達到病例分析課的課堂效果,如何通過病例分析培養護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一直是我們各位教師不斷探索、不斷研究總結的課題。為了保證病例分析課順利有效地開展,筆者進行了病例分析的實效性研究,通過調查問卷的形式評價教學效果[1~2]。
研究對象為筆者負責授課的2010級兩個班級的全體學生,共計99人。均為護理專業學生。
根據教學大綱內容及護理專業現狀,自行設計病例分析教學效果調查問卷。在本學期內科護理學課程最后一次病例分析課結束之前以無記名方式發放問卷,發出99份,回收99份,問卷有效回收率為100%。
合適的病例是順利開展病例分析教學的前提條件。選擇的病例要典型、簡單且有可操作性。在校護生還沒有接觸過臨床,對疾病的認識僅局限于書本和課堂講授。臨床的一些病例表現不典型或過于繁雜,會阻礙學生對基本知識的掌握,增加學習難度,從而降低學習興趣。本研究在教學初期先采用教材配套病例。這些病例簡單易懂,表現典型,學生很快能抓住重點。在學習后期提供臨床實際病例以開闊學生思路,為進入臨床做初步的準備。
設置問題時主要考慮以下兩點:(1)能夠起到對病例深度分析的作用。根據以往的教學經驗,學生在分析病例時存在“做表面功夫”的問題,目的只是為了完成實驗報告。因此,將初始問題設置為“請指出該病人異常的健康資料,并說出其臨床意義”、“請說出其正常值”等。學生在討論這些問題的同時就完成了對病例的深度分析。(2)體現整體護理理念。應將護理程序的5個步驟貫穿于病例分析的始末。首先是護理評估,而健康評估課程早已開設,學生對相關知識已經遺忘。因此,上述初始問題的設置還有助于喚起學生對舊知識的回憶。其次,參考教材病例問題完成護理程序。
主要采用小組討論的方法。將學習能力層次不同的學生分在同一組,讓學習較優秀的學生幫助并帶動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達到全體參與病例討論的教學效果。
學生在小組討論結束之后要匯報討論結果。匯報形式以小組為單位,教師指定匯報人選,根據回答情況給予相應的成績。該成績作為小組所有成員的共同成績,并作為其期末考試成績的一部分。最后由教師總結、評價。

表1 護生對病例分析教學效果的評價[n(%),人]
病例分析課是內科護理學大綱規定的教學內容。如何進行病例分析課的課堂教學一直是我們不斷研究的課題。傳統的病例分析教學方法弊端很多。我們發現部分學生甚至是大部分學生不愿參與病例分析,病例分析課成了自由討論課,無法達到教學目標。因此,我們進行了該課題的研究,希望能找到適合病例分析的教學方法。通過幾輪的教學實踐以及上述調查結果,我們不難得出以下的結論。
學習興趣是學生能夠主動學習的直接動力。因此,要想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就必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本研究主要采取了成績評價的方式,且成績的記錄以小組為單位,這就激發了全體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其主動參與其中。
執業護士考試的形式已經發生了轉變,越來越側重于學生能力的評價,病例分析題目的比重不斷加大,而且健康評估是執業護士考試的一部分。本研究中問題的設置充分考慮了這一點,在教學中不斷滲透執業護士考試理念,幫助學生奠定基礎。
學生在學校學習最多的是理論知識,如何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呢?其前提就是要培養學生學會分析問題,進而解決問題的方法。本研究中采取的一系列教學方法都是在培養學生深度分析病例的能力,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學生在回答問題時照搬課本的情況,使其真正理解了“護理程序”的涵義。
綜上所述,本研究中所采用的病例分析教學法適合于部分學生,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
[1]李建蘭,楊波,葛曉燕,等.病例分析在實驗診斷學教學中的應用[J].基礎醫學教育,2011,13(10):934-936.
[2]潘翠,張廣寧,劉麗瓊.病例分析教學法在腹部外科護理教學中的應用[J].現代醫藥衛生,2010,26(10):1600-1601.